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陈今 《人民政坛》2008,(11):43-43
10月9日至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为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我们既兴奋又紧张。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我们基层的人大代表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陈今 《辽宁人大》2009,(4):35-35
编辑部: 去年10月9日至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尤其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作为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我们既兴奋又紧张,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我们基层的人大代表能做些什么?孙路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作为地方人大,在新时期应当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促进农村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宁 《今日海南》2008,(11):28-30
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新的形势下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必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  相似文献   

5.
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的重大部署,结合实际,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农村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6.
林开华 《人民政坛》2008,(12):11-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新的部署,有评论称这牵住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的“牛鼻子”。因为,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看,要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就必须在农村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7.
省委最近下发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新时期引导全省人民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8.
赵凌云 《政策》2013,(8):15-22
十八大闭幕后,新一届党中央顺应人民期盼和时代召唤,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号召,实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追求的改革新政,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为取向的发展新政。新政的指向是推动发展转型。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体由小到大,关键靠速度;经济体由大变强,关键靠转型。中国发展已经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转型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以新的理念指导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对解决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作出关键性的重大决策。30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标志着一次思想解放,以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带动了中国的改革发展,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盛克勤 《群众》2008,(12):11-14
上月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之后,进一步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此前清晰勾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发展新蓝图基础上,又详尽拟定了新形势下继续突破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读《决定》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1.
半月时政     
新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颁发。作为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这项改革和13亿国人息息相关,将给广大农民、林业系统等相关人士带来具体实惠。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8,(16)
正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确定江苏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省份,要求2018年底完成清产核资工作,2020年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苏州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起步早、发展快,在深化改革、构建农村新的治理和发展方式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3.
李文珊 《求索》2008,(7):209-211
吏治腐败是清末新政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政时期,腐败痼习恶性发展,各级官员大肆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吏治腐败呈现出结构性、整体性腐败的严重状况。同时,由于腐败的形式、领域是在进行近代化改革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发生的,因而吏治腐败又具有社会改革转型时期的特征。吏治腐败对清末新政危害很大,它阻碍了新政措施的推行,破坏了新政的预期效果,极大地削弱了民众的改革向心力。究其根源仍在于封建专制体制及其衍生出的特权制度。衰朽的清政府虽然在面临危局时被迫选择了改革,但腐败之极的官僚队伍却无法积极履行改革者的职责,终使改革失败。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清末改革者的本意和结果来看,这次改革是失败的。但就司法改革而言,主要是对刑法修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这些积极努力和影响为后世司法革新留下了较好的参照,开启了中国司法改革早期现代化的闸门。  相似文献   

15.
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统一战线如何服务于党的这一战略决策,要求我们思考、研究和探索。而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6.
1901年—1911年的清末新政是清末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环境影响的产物。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专制制度,清王朝推行了这场政治改革运动。虽然新政的最终结局是失败的,未能挽救封建专制的灭亡。但是,新政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形式的政治改革,却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历程的重要一步。因此,认清清末新政失败的前因后果,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正确把握当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都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为维护君主统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渐进式改革,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但改革结果适得其反,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比如君主立宪削弱了清廷的政治控制力,经济新政使得民怨沸汤,文化新政使得革命思想深入人心。可以说,清末新政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23日中共西藏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之一)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  相似文献   

19.
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浙江人民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坚持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浙江农村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推进市场取向的农村改革,农村生产力得到了空前解放,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农民主体的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农村改革发展为浙江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县乡党组织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导核心,在这一重大实践中要找准定位、履行职责、建功立业。陕西省商南县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以城乡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