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11年10月10日,湖北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他们攻克督署,占领省城,并在武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政权,即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一举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发动这场伟大的革命,湖北革命党人相继建立许多革命组织,有的被清政府查封,有的自生自灭,也有的合并一体,共举义旗.他们都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各自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其中日知会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最早的政党,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孙中山1894年组织的兴中会(《辞海》和《当代干部小百科》);一说是孙中山1905年创立的中国同盟会(见《世界政党辞典》和《中国近现代政党史》)。笔者通过资料考证,认为中国最早的政党应该是中国同盟会而不是兴中会。理由是: 一、从阶级性质看,孙中山1894年组织的兴中会,其会员成分虽然是中、小资产阶级,但华侨占70%以上,它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华侨中和堂,致公堂以及国内广东、两湖、江浙的一些会党。可以说兴中会是资产阶级和会党的联盟。因此,它存在着旧式会  相似文献   

3.
张岂之 《学习导报》2011,(20):33-34
题一:举“黄帝旗帜”揭开民族复兴序幕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有深远影Ⅱ向的革命运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杰出的思想家孙中山的名字与辛亥革命联系在一起。孙中山于1894年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宗旨是“振兴中华”,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序幕。1905年,以兴中会为主体,联合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同盟会在孙中山领导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发起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4.
自孙中山的同盟会建立以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封建帝制的腐朽卖国统治,先后举行了大小数十次武装起义.尽管这些起义均告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终于唤醒了全国广大民众.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成为历史的潮流,汹涌激荡.这是当时中国人学西方所达到的高峰,使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广泛的民众基础,促成了结束中国封建帝制的革命壮举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从此,共和民主思想深入人心,任何复辟封建帝制的举动都被认为非法,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讨伐.革命成为举国认同的神圣精神境界和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5.
武昌起义和南京临时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使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达到高潮,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又是辛亥革命的直接成果。武昌是湖北的省城,从二十世纪初起,革命党人就在这里从事革命宣传并组织活动。到了一九一一年,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积极发动新军并联络会党;同盟会中部总会也加紧指导湖北的革命运动。它们上下一致,积蓄力量,准备在湖北发动反清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6.
90年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这是一次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它在武昌首揭义旗,然后迅速得到各省的响应,一举推翻了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并  相似文献   

7.
爆发于1911年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是为策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而在北方采取的重大行动,是武昌起义“最得力之应援”。孙中山先生曾对滦州起义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革命先驱李大钊曾直接参与策动滦州起义。滦州起义对于推翻清王明的封建统治和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连载)四、清朝覆亡后的伊犁将军与将军府的嬗变 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革命党人成立军政府,宣布废除清帝年号,成立中华民国,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地的革命高潮.1912年1月7日晚,以伊犁新军协统杨缵绪和李辅黄等为首的伊犁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占将军府、副都统署等政权机构,活捉、处决了伊犁将军志锐,清朝在伊犁150年统治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9.
说起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似乎总有人问疑:这场革命爆发时,怎么不见他的身影?是的,他的身影不可能出现在国内,因为当时孙中山远在美国,而且他事先对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毫无估计。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之所以成为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关键在于有一个资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广泛的革命联合战线。探讨这个联合战线的形成过程 ,对于研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 ,具有重要意义。一1 894年至 1 90 2年 ,是辛亥革命反清联合战线的萌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早在大学时代就注意“物色有志学生 ,结为团体 ,以任国事”。中日战争的爆发 ,进一步激发了孙中山联合同志以举事的革命思想。 1 894年 ,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随后到香港等地进一步扩大组织。兴中会成立初期 ,主要力量在国外 ,并且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皇权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辛亥革命的成功,是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香港、澳门的经历和活动分不开的,与港澳爱国华人的积极参与也关系甚大。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孙中山出生在原隶属澳门的香山县翠亨村。他早年“常往来于香港、澳门之间”,特别是在港澳就读时,不仅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文  相似文献   

12.
尹绍洲出生于1883年。其氏族为酿酒世家。始于明代的尹氏“长发升”酿酒业,就是今天已成为世界名酒、宜宾支柱产业的“五粮液”的重要基业之一。尹绍洲不仅是位企业家,而且更是一位革命家,是宜宾的革命先驱者中的一位。忠贞不渝 追求革命 1911年,28岁的尹绍洲,正在北京京师法政专门学堂就读。此时他憎恶中国的封建制度,向往欧美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于是毅然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中国革命同盟会”,以从事推翻清王朝的活动。这一年的4月,在中国的南方暴发了广州起义,尤其是10月的武昌起义的胜利,使尹绍洲万分激动,迫切希望投入更具体更实际的…  相似文献   

13.
1911年.中国大地爆发了埋葬清王朝和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在这次革命中,皖人率先传播革命思想.率先发起革命起义.率先组织革命武装.率先发动讨袁,无数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革命胜利视死如归.义无反顾。正如孙中山所说:“直可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1894年发表的《兴中会章程》中,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激励亿万炎黄子孙奋进的战斗口号。为了实现这个口号,他在领导人民推翻清王朝以后,及时明确地提出了“此后社会当以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至于政权,皆以服务之为要领。”也就是说,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是新中国所面临的一项最根本的战略任务,政权也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他又明确指出:“今欲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璀璨文明的历史,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与贫困做斗争的过程中,为世界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即使在所谓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年代,人民的温饱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人民一次次的起义,没有改变受压迫的地位,“人人有饭吃有衣穿”这最简单的要求也只能是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第一次在中国举起了“振兴中华”的旗帜,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这一次革命并…  相似文献   

16.
澳门是孙中山最早走向社会,从事宣传革命、组织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这里孙中山为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主要革命活动有:一、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传活动;二、组织武装斗争,进行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三、孙中山在澳门的革命活动鼓舞和激励澳门同胞为推翻封建王朝进行积极而英勇的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有个酝酿发展过程,时间可以从1894年底兴中会成立算起,一直到辛亥年推翻满清统治后的袁世凯复辟。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知识分子对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选择,林林总总。"改良"还是"革命","先革命"还是"先教育"?清末翰林蔡元培辛亥革命时期,满怀爱国爱民感情,顺时而为,在强国之路上孜孜以求,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复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王春华 《党史文汇》2011,(11):40-42
起义失败,改装赴美 1895年(光绪十一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国外,清政府悬赏通缉,并致电各驻外使节,缉拿孙中山。当时,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捕,孙中山、陈少白等人流亡日本横滨。10月底,孙中山在侨商冯镜如、冯紫珊兄弟的帮助下,在当地建立了兴中会分会,冯镜如任会长。  相似文献   

19.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爆发了革命党人领导的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各省革命党人纷纷举义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24个省区中,已有14个省宣布独立,清政府面临土崩瓦解的状态。消息传到东北三省,革命党人和广大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极为振奋。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人民解放军建军87周年。87年前,一群怀抱救国救民理想的共产党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谁倡导了南昌起义?说到南昌起义,一个鲜为人知的问题是:谁最早提出了这次起义?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将陈独秀停职,成立以周恩来、李立三、李维汉、张太雷、张国焘5人组成的临时中央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