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共陕西省委和陕甘边特委领导,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人民,历经艰难曲折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根据地。它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北上抗日提供了出发点,后于1935年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自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以来,国共两党两军围绕根据地的斗争就开始了。起初是国民党军对红军进行一省或数省的“进剿”、“会剿”,进而发展到国民党政府统一指挥下的全局性行动——“围剿”。我各根据地军民英勇顽强坚持开展反“围剿”斗争,其中毛泽东、朱德亲自指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成为中外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多次到闽西,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党、政、军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缅怀周恩来在闽西的丰功伟绩,本文试图从周恩来率南昌起义军入闽、周恩来与古田会议、周恩来与闽西“肃社  相似文献   

4.
西北根据地是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统称,它由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经过多年艰苦战斗创建。陕甘游击队对西北红军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红军是党在领导农民暴动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四纵队作为闽西最早的正规红军,在游击战争中得到迅速发展.从第四纵队发展到第十二军、二十军、二十一军3支地方主力红军,成为发展和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支柱,在李立三、王明两次"左"倾错误的困境下,闽西红军艰难奋进,并将武装力量保存下来,投入到抗日战场.  相似文献   

6.
<正>80年前,在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诞生了一支正规编制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简称"红十一军")。红十一军建立和发展是一个艰辛探索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在  相似文献   

7.
1935年秋,西北革命根据地发生了严重的左倾肃反,史称陕北肃反。中共北方代表和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通过不同途径得到西北革命根据地问题严重的报告,遂派遣朱理治、聂洪钧等赴西北解决问题,加强领导。依据上级有关肃反的决议,加上当地的某些领导人的配合,依靠刚刚开赴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肃反领导人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场主要针对陕甘边根据地和红二十六军党政军领导的肃反运动。这次肃反造成了当时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严重危机,中共中央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后,迅速释放了被关押人员,从政治上对陕北肃反进行了定性,在组织上对肃反的某些领导者进行了处理,初步解决了陕北肃反的遗留问题,化解了根据地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随后,我党在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因各根据地之间缺乏联系,以至于部队的番号出现了重复使用的现象.其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就先后组建了五支,即:东江地区的红六军、鄂西长阳红六军、赣西南苏区的红六军、湘鄂西洪湖苏区的红六军以及洪湖新红六军.现将各支部队的发展历程按时间先后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实践》2021,(7)
正"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习近平照金是一块英雄的土地。20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英勇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了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山区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郑位三。是鄂豫皖、鄂豫陕两个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他在领导鄂东北的革命斗争、随同红25军长征、创建和坚持陕南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的动人事迹,至今仍为后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正处于激烈斗争时期。蒋介石在第一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失败后,又纠集几十万军队向我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更大规模的二、三、四次“围剿”。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处于艰难时刻。方志敏、周建屏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采取“集中兵力,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两次挺进闽北,既保存了  相似文献   

12.
正冀鲁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1938年夏,杨得志奉命率部东进冀鲁豫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冀鲁豫边区的5年零3个月,他为建设敌后重要抗日根据地——冀鲁豫边区做出了杰出贡献,不仅其军事指挥艺术载入军史上,而且他高超的统战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确保了根据地的扩大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参加长征的红军除红一、二、四方面军外,还有红25军。红25军是四支红军长征队伍中最小的一支,在长征中孤军北上,最先到达陕北,为党中央和红一、二、四方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基础,使中国革命柳暗花明。1931年10月,红25军创建于鄂豫皖根据地金寨县麻埠镇,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一支主力红军部队。1932年秋,红25军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西征入川,后发展壮大为红31军。1932年11  相似文献   

14.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红军实现战略转移过程中,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境内的东南部以及城口、綦江等地区。红一军团一部进入綦江羊角,保卫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红一军团主力进入綦江石壕,形成红军主力直逼重庆的军事态势,成功减轻了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主力的压力。红三军进入渝东南,建立了包含酉阳和秀山在内的黔东革命根据地,为此后与红六军团会师创造了条件。红二、六军团在酉阳南腰界举行会师大会后,两军统一行动,开始了创建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有效牵制了追击中央红军的敌人。红四方面军解放城口全境,建立了完整的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组织体系,使川陕革命根据地得到空前发展,为红四方面军长征作好了思想、组织、干部、物资等各方面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江西吉安、泰和、兴国、吉水、永丰五县之交,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人.陈毅曾诗称东固为"东井冈". 本期<党的文献>刊登的<前委来信(摘要)>,是1929年4月13日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在江西于都以四军前委名义,写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一封指示信.该信对东固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给予了称赞和肯定,是研究东固根据地和井冈山根据地后期斗争的一份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6.
正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为打破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从鄂豫皖入川,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总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有县级苏维埃政权40多个,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红色政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而无三方面军,是由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所造成的。1930年,工农红军发展到十万人,6月初,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研究红军的编制问题,。当时打算将活动在赣南和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  相似文献   

18.
正1932年12月,因张国焘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导致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为保存革命实力,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鄂豫皖,进入四川的通江、南江、巴中一带。次年春,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通江成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正式诞生。之后,红四方面军历时4个月接连打退国民党、四川军阀军队的三路围攻,部队发展到5个军8万多人。这一时期,在四川万源、宣汉和重庆城口、开县一带  相似文献   

19.
1940至1949年期间,中共在华中革命根据地的两淮盐区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斗争和经济活动。新四军等中共华中部队经过与日伪军和国民党军的激烈争夺后,最终实现了对两淮盐场的全面控制。中共政权通过大力发展盐业生产、建立各种形式的运销组织,成功地经营了淮盐经济。两淮盐业为华中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资和财政保障,对根据地摆脱日伪政权和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建立起独立的财政体系,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崇义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南部前沿阵地,毛泽东在崇义开展革命活动的故事,家喻户晓.毛泽东从1928年至1934年,曾三次率领红军占领崇义县城,宣传、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