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支部生活》2009,(2):50-50
李季达(1900—1927),四川巫山人。1918年人上海华法教育会留法预备班学习法文。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被派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6月被派到天津,任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虽然他没有李大钊、陈独秀那样大的影响。但他最早深入俄国向中国介绍十月革命,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新途径;他最早传播辩证唯物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主持党的宣传工作,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二个高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全党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他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的角度继续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和观点。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确立有利于继续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有利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利于形成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919年9月,邓小平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了近一年时间.其间,他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接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且参加了川东师范、重庆联中、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生抵制日货,反对重庆警察厅厅长郑贤书挪用公款、套购并拍卖日货等行径的斗争.这时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播.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经常刊登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也在中国出版,这可能是他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开始.邓小平到法国勤工俭学之后,结识了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王若飞等一批先进青年后,开始接受革命思想,阅读了一大批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并且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由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任弼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舞台上曾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马克思主义传播方面作过重要贡献。他于1925年写作的《列宁主义的要义》和《马克思主义概略》两篇论文就是他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在马克思主义传播方面贡献的最好说明。  相似文献   

6.
吕振羽(1900.1—1980.7),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革命事业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建贡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 吕振羽青少年时代,受辛亥革命和“五四”以来新文化的影响,走向追求民主和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1926年大学毕业后,即投身北伐战争。1928年来到北平,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由民主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他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根据革命事业的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人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建国前后,刘少奇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并提出了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方法,探索实现马克思主义学习的途径,对推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些在省外求学的福建籍进步青年,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了觉悟,参加了党、团组织。他(她)们回省后和省内接受进步刊物影响的青年一道,开始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为创建福建党、团组织奠定了基础。在党中央的关怀和中共广东区委的帮助下,于1926年2月、4月和6月间相继成立了中共厦门大学党支部、福州地委和莆田支部。1927年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胡绳同志,《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6期,从他大量著作中选择他在1994年12月9日撰写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一文重新发表。这种作法别致精当,深慰逝者,厚惠生者,值得称道。可以说,这篇论文是胡绳古稀年后的峰巅之作之一,也是他作为“一代理论宗师”的最具标志性的代表作之一。此文高屋建瓴,视野广阔,意蕴丰富,其最突出的特点和贡献,就是它精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所应采取的真正科学态度。对这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文,人们可从多方面学习,也可作多方面的阐释和发挥。本文仅就胡绳提出的“发展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许德珩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具有考验性的艰难历程。他从立志探索马克思主义到接受、宣传以及最终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六十年的努力和不懈追求。他本人也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而由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1922至1925年,刘少奇在安源从事了近三年的工人运动。他从解剖安源煤矿入手,继而由了解安源扩展至研究汉阳铁厂,乃至全国、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大势;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探索中国社会改造的具体步骤;京汉铁路"二七"罢工失败后,全国工人运动走向低潮,刘少奇率领安源工人,打破"包工制"采取"合作制",建立代表会议制度,开办工人补习夜校和工人子弟学校,举办消费合作社,大力发展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尽最大可能地为安源工人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在这三年里,刘少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开展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中,安源是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  相似文献   

13.
杨匏安是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中国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过去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著述中,很少提及杨匏安的名字,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地位尚未得到党史学界的公认。笔者对此发表一些浅见,以求教于党史学界的同志们。一十月革命后,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继李大钊之后,杨匏安是较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早在1919年11月,他就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了《马克斯主义——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这篇文章与1919年11月《新青年》第6卷第6号上发表的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下篇同时问世。在这篇文章中,杨匏安与李大钊一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于1949年至1952年在西南局任书记期间,他的许多重要的经济思想,对当时指导西南局的工作,恢复和发展西南地区的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学习和研究他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他在1950年5月就明确指出:“一切都要引导到发展生产力。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否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950年12月他又进一步重申了毛泽东关于“城市中其他的工作……都是围绕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这一思想,体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重大突破以及对列宁经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也讲在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后要发展生产力,但它的重点、核心内容是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列宁也只是把发  相似文献   

15.
正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许德珩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具有考验性的艰难历程。他从立志探索马克思主义到接受、宣传以及最终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六十年的努力和不懈追求。他本人也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而由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是李达诞辰120周年。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回顾其一生,是哲人的一生。他参与发起建立上海党的早期组织,担负党的一大的组织、筹备工作,并为建党的思想、理论作了很多准备,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实干家之一;他不辍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介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家的典范;他被毛泽东称作"理论界的鲁迅",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典型。  相似文献   

18.
施存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芳 《世纪桥》2010,(21):31-32
施存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他科学分析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基础。本文拟从以上几方面对施存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毛胜 《党的文献》2011,(1):114-116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从北平来到陕甘宁边区。他想知道,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在当时的中共中央驻地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斯诺和毛泽东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就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披露了他是怎样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他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者的贡献 ,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位伟大旗手。他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必须用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它 ;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与时俱进 ;他探索出保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 ,为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