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法制与社会》2010,(3):289-289
马克思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解决了困扰西方哲学的本体与现象相分离的难题,使人与世界在感性实践活动的历史性中达到辩证统一。马克思把人的解放置于核心位置,马克思的哲学思考总是指向人的现实活动或从事现实活动的人,他明确把哲学视为人类对于自身活动的反思,这就是马克思的基本哲学理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了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物质丰裕的消费社会中的人们感到深层的压抑和无力的反抗。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理论批判与理论反思。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出发,通过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来解读当代中国社会日益突出的消费景观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本文认为,马克思通过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批判,揭示了劳动的商品化过程与劳动产品的货币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奴役过程和人的物化过程。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批判内涵对克服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危机具有深刻的理论警醒意义和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之一,在于对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回答.马克思哲学紧紧围绕人的本质,提出人的解放命题,即人类最终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带来了充满活力的新中国,同时也把我国带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矛盾凸显的并存期.人本价值的回归不应该是一种口号的宣传,而应该立足于社会现实,从根本上入手.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晚年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基本问题,并将其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学界在检审传统教科书的过程中,对恩格斯的这一认识进行了反思,进而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否构成哲学以及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提出质疑。本文通过对哲学与具体哲学形态、"基本问题"与"中心问题"进行区别和分析,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通过阐明实践同思维与存在的内在关联,指出虽然具体表现形态有所差异,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当代澄明,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梁燕亮 《法制与社会》2010,(13):293-293
自由是马克思哲学架构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为我们理解马克思的“人”和“社会”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点;对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自由”这一基本概念入手,从人的本质和人的实践这两个基本点来考察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的理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王涛 《法制与社会》2010,(14):281-282
在《资本论·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中,马克思充分运用了他的哲学思维来阐述了分配关系,运用了肇始于他的新唯物主义来说明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内在关联。本文立足于此,探究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新唯物主义对他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尤其是其中唯物史观产生的影响。生产方式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而其内含的生产关系又是分配关系的决定因素,通过对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二者之间联系的分析,我们分析出未来社会分配形式的最终样态是按需分配。本文还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历的史实来找到前面论述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金陵法律评论》2007,(6):157-160
(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前一数字表示该年期号,后一数字表示该期页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与综合刘小怡(1,5)邓小平理论的“返本”与“开新”何云峰(2,5)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理念孙建社(2,10)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及其当代意义陈刚(3,5)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王永贵(5,5)哲学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徐贵权(1,12)论人生的审美价值张之沧(1,18)对普遍伦理质疑的质疑———兼论从普遍伦理看道德信仰的根据黄明理(2,28)“制度”概念的存在论辨析高兆明(4,5)试论解决生态…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部恩格斯称之为“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对费尔巴哈以宗教来确定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出科学的实践观.这使得马克思本人彻底摆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的延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上半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论思想震动了整个欧州哲学界,它极大地影响了当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在内的一大批思想家和作家,正像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说的那样:“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当然,对于费尔巴哈的哲学,人们是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接受其影响的。马克思、恩格斯提取了他哲学中的“合理内核”——唯物主义,从而创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然而,他的唯心主义观点,特别是他所谓的“爱的宗教”则被另外一些资产阶级文人所信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文本学研究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进展,使中国学界逐渐摆脱了前苏联教科书体系的束缚以及对其的依赖。虽然这推进了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的重新理解与把握,但是由于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哲学的层面去研究马克思的文本,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对马克思文本进行解读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可以说,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的缺失是马克思文本学研究存在的核心问题。这一研究缺陷解决的关键是要打破传统的哲学与经济学的学科分类方式,从综合性和总体性学术史思想史的角度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哲学方法进行发生学的考察以揭示和提炼出其基本的理论范式,进而以此为基础思考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金陵法律评论》2004,(6):142-144
哲学“走进马克思”与“走近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解 释学观念探讨王金福,王永山(2,5)支撑现代政治正义制度的美德精神—西方现代政治伦理 论争高兆明(4,5)试论庄子“精神超越”的限度乔健(4,47)颜钧的简易儒学—大中之学胡维定(4,53)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陈章龙(5,5)论意义世界徐贵权(5,11)哲学问题的审美解答—论庄子把握哲学问题的特殊方式 徐克谦(5,17)论马克思早期的自由观张之沦(6,5)中国政策科学发展的历程与成就分析刘雪明(4,24:孙中山民权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徐波,余乐庆(4,3斌经济市场化与执政党的转型王勇(5…  相似文献   

12.
用诠释学的观点解读马克思的文本 ,是文本和解读者之间的“主体间性”的活动。马克思文本的“原意”是一个不可把握的概念 ,也许有但不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在内容上有区分 ,但在意义上完全没有必要。“走进马克思”仅是对不看马克思文本而妄谈马克思的人的规劝。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用意识形态性来指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意识形态的偏见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解为政治理论 ,剥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外衣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杨杰 《法制与社会》2012,(33):124-125
在西欧人眼中,历史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它意味着作为类或群体的人的变迁过程,单个人只是历史构成中微小的一份子。而在马克思看来,历史不但是一个社会生产过程,更是一个个体生成过程,历史特别意味着感性个体的内在提升,个人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学界习惯于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为起点。而人们却忽视了,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异化概念经历了一次嬗变,即从一个存在论的概念蜕变为一个价值论的概念,而马克思在其哲学的开端处恰恰就是从黑格尔出发来理解异化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黑格尔的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专题围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研究”。这一主题,力求深入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基础理论、重大命题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既努力探索如何回到马克思原初的法哲学理论.又着重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之所以在当下“在场”的根本原因与“场中姿态”。 本专题无论是问题领域还是论述方式都务期鲜明而集中,它们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研究论纲》、《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新发展的主体向度》、《“人本”法学思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新发展》、《价值概念辨析:马克思主义法律价值观的澄清》、《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解剖与人的解放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中国法学教育审思》凡六篇。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形式美     
一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凡是具体的美,总是既有内容又有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什么是美的内容?根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的有关论述,我们理解,美的内容就是通过感性形式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什么是美的形式?黑格尔说:“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人是以观念的方式把握世界,如果认识世界在观念的起点就存在分歧,势必会影响人们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规律的认识,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谐社会”作为一个范畴进入哲学的视域,就需要对它进行新的审视。因为具体学科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定义,以及人们在意识中形成的千差万别的诠释,在概念上具有含混性,在层次上存在差级性,不适于作为一个有效的对话平台。从哲学意义上的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对话平台就成了问题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马波 《政法学刊》2013,30(4):45-51
法哲学视野下安全观念的认知过程,在民商法、社会法、环境法的不同部门法视域下经历了交易安全、社会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这种安全观念的发展进程,一方面反映了不同法域视域下,不同"人的模式"视角下安全观念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诠释了风险社会背景下,安全观念认知的未来走向,亦彰显了生态时代和风险社会视域下安全观念的一种系统反思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胡君 《法治研究》2008,(9):12-14
“人本”或“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早年法学思想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种法哲学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或称《巴黎手稿》)一书中,马克思集中对异化与私有制度进行了一种历史辩证法的批判,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关于“人类自由”与“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特殊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权力运作、政治家的风格,在在都表现出美学的精神。意识形态对于现实与未来构建了种种“想象的共同体”,把特殊群体、阶级、集团的利益、情感、意志、观念净化和升华为人类的普遍理想和共通情感。政治统治的美学奥秘在于使权力成为魅力,权力结构进入情感结构。政治的等级结构深刻地表现为审美的一种价值结构。政治权力渗透到人的感性生存实践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视、听、言、动的根据和规范;对权力的视觉分析可以推及到人的整个感性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