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语境在翻译中至关重要。在翻译实践中, 理解和表达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 语义的确定、语篇的衔接以及语体的运用都离不开语境, 因此, 语境是构建正确翻译的基础。译者 理解原文时必须从宏观语境和微观语境的角度考虑, 反复琢磨, 排除歧义, 做到准确地理解原文, 译 文表达也必须密切联系语境。  相似文献   

2.
文学著作名与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具有艺术魅力, 既要重视原文 内容又要体现原文语言特色。直译与意译是翻译常用方法, 在此基础上, 我们更应重视直译意译相 融和直译加解释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直译和意译是古今中外翻译界长期争论而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过去的翻译家普遍认为语言和思想(意义)是统一体,语言是形式而思想是内容,但是,在翻译中要求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都一致是不可能的,因而产生了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也就是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现代的科学发展证明语言与思想并不是统一体,两者并不构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言只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符号系统。翻译就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同一的思想。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直接进行对等的转换是不可能的。任何翻译都必须经过(1)语言符号还原为思想(理解),(2)思想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符号(表达)这两个步骤。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解决翻译中长期存在的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等于创作, 它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翻译中的可接受性问题既牵涉到译文词语给译文读者的感受 是否与原文词语给原文读者的感受完全相同的问题, 也有该词用在译文中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惯用法问题。可接 受性往往表现为不同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公共外交。公共外交需要对接内外话语体系,提高话语权。适应外国受众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提高对外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汉英词汇翻译中要遵循"听得懂、易理解"原则,做到准确理解语言现象,理解逻辑关系,理解原文涉及到事物的内涵。通过音译、直意译、注解等方式进行有效语言沟通,更好地传播中国内外政策、塑造国家形象,推进公共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层次分析翻译法是建立在语言系统三层次假说的基础上。语言是人脑控制的社会交往的承载人类 全部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的信息符号系统。这个语言系统由三个层次构成:即语符表层、语用修辞层和语义深 层。这个语言系统又由具有层层内包集合(inclusion set)关系的七个等级(hierarchy)的语言因子(音素、语素、词、 词组、句、超句体、篇章)构成。这样, 语言系统的结构按层次和等级纵横切分成二十一个相互管辖、相互制约、 相互转换的具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语言平面。层次分析翻译法就是对照原文与译文的各个等级和各个层 次,求得哪个层面等值量较差, 以寻找改进的办法。层次分析翻译具有一定优越性, 适合用于对世界经典文学 作品的翻译和重译。  相似文献   

7.
引言语言文字是民族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的信息符号系统,民族的社会文化无不反映在这个系统中。在翻译上,无论是笔译强调的信、达、雅,还是口译倡导的快、准、顺,是否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原义都是评价译文质量最基本的标准。就功能而言,翻译服  相似文献   

8.
口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记忆、表达三个环节。学生在理解环节上所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听力较 弱以及对文化差异缺乏足够的敏感;记忆环节上的主要障碍是不会将意义同语言分离以及过分依赖笔记; 表达环节上最主要的症结则是机械的逐字对译。学生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口译理解、记忆和表达训 练得到解决。口译课的原则是应当以口译技巧训练贯穿专题传译训练, 不应将口译课同笔译课或以提高学 生语言水平的课程相混淆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英汉法律术语特征及差异的基础上, 提出要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 译文必 须符合法律语言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 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 此外还要适当地创造新的法 律术语。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和投资合作。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翻译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沟通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的几种应用文—新闻报道、演说和地方特色介绍为例,结合语域理论,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从语场、语旨和语式几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掌握这几种应用文的特点,翻译时考虑到各个因素,以使译文能真正传达原文意思又不失通顺流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突破传统对汉借词研究的单一视角,通过把泰语汉借词置身于跨文化大语境下,对汉借词所体现的翻译特性即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进行分析。认为以动态的、宏观的跨文化视角对汉借词分析更有助于诠释汉借词"借用"过程(即翻译活动)中的影响因素以及有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由韩霞翻译、我帮助校对的纳扎尔巴耶夫政治传记--<中亚铁腕:纳扎尔巴耶夫>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我觉得,这是一部内容丰富、材料翔实的有助于了解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其人和今日哈萨克斯坦的好书.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文学作品选读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比较难学的课程,因为文学篇章的理解难点不仅涉及词语意义理解方面的困难,篇章中词语的具体所指内容也很难分析,学生还要了解俄罗斯历史、文化、国情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探讨上下文语境在文学篇章阅读理解过程中的认知作用,激发和鼓励学生对俄罗斯文学课程学习的信心,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翻译研究中一直以译者角色和翻译标准为重点, 很少涉及读者的角色。翻译的本质 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由此决定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交际中 读者角色和译者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以及读者与翻译标准的关系, 提出了对目标读者的几种分类 办法。  相似文献   

15.
唐诗在越南的传播深远而持久,现在河内还有“唐诗协会”及“汉喃诗会”等颇有影响的文学团体。可以说,越南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唐诗的学习、翻译和介绍,出版的书籍也不少。不过,最近由胡志明市综合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绝句演歌》却令唐诗爱好者和研究者耳目一新。《唐诗绝句演歌》的原文是汉喃对照的,共包含56首唐诗,是一百多年前越南的无名诗人从大量唐诗中精选并译成喃字文的六八体诗集。以往越南人翻译出版的唐诗都是使用国语字即现代拉丁字母文字的,喃字文本似乎这是第一本。北京大学颜保教授在巴黎法国图书馆收集到了这一珍贵的文献,进行…  相似文献   

16.
夜风 《新青年》2008,(1):23
姜文的新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媒体上评论很多了,多是批评的,这倒惹起我的兴趣去看看. 我看整部影片倒是很成功的表达了一个主题:爱,就是疯狂,就是病态.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两国语言的不同,尤其是俄语法律用语的公文语体所限,透彻的理解俄罗斯法律一直是我国企业界开展对俄合作的一大障碍。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将俄罗斯税法中佶屈聱牙的官样文章的内容完整、准确地介绍分析给我国涉外(尤其是涉俄)经济工作者,就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任何翻译文本都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混合文本。混合文本有助于目的语文化 中新语类的形成, 有助于传播源语文化知识。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 译者往往根据混合文本的特 点, 采取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翻译的文化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9.
中俄文化交流,语言文字是必不可少的媒介。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和文字间的转换,同时是对不同文化的领悟和解读。翻译环节对译者提出较高要求,译者应当熟稔两种语言并对不同文化有深刻了解。即便如此,误译现象难以杜绝,需要所有参与中俄文化交流的人员及时发现、及时修正。一、出现误译的原因分类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中出现误译在所难免。误译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不准确"和"不贴切"两大类。顾名思义,所谓"不准确"就是完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进程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世界格局也因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机遇意味着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在不同文明的交融和碰撞中,国家文化的安全问题凸显出来。国际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但是国际环境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威胁世界和平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国际因素依然活跃。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跨文化翻译涉及文化间的交流,对文化安全负有责任。跨文化翻译工作者应当树立起文化安全意识,并将其与跨文化语境意识结合起来,从国家文化安全的立场出发,提升翻译的语言水平,尊重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表达模式。跨文化翻译事业要重点塑造和维护国家形象,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要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打破“沉默的螺旋”。跨文化翻译要始终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先进性。在推进翻译事业的过程中,维护中国语言文字安全、风俗习惯安全、价值观安全和生活方式安全,从而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坚定中国模式和文化产品的自信心。跨文化翻译事业将融入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通过对精品文化的内外流通严格把关,为国家的文化安全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