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社会中间层——市场"三元框架是一种用以表明和展示不同经济法主体之间的组合关系与法律地位的理论模式。但是,在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回顾与梳理中我们发现,那种基于传统利益分析方法而确立的"三元框架"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中间层理论,其实只是一种理想主义。对"三元框架"进行重新解读,首先需要研究该框架对主体所作的理论假设与现实中的主体是否相符;经济法实践中的社会中间层主体与其假设之间所存在的反差,可能是导致现有社会中间层理论缺乏应有实效的根本原因。新型社会中间层理论的经济法构建应当明确社会中间层所处领域是一种"场所"、社会中间层之目的在于为实现"政府与市场互动的耦合"提供方法和路径、以及在干预主体和干预受体之中为社会中间层寻求定位并据此确立其权力(利)运行边界等三个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2.
“国家”和“政府”这两个概念在经济法语境下的使用多存在混乱。这种混乱集中表现在经济法的本质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还是政府干预经济之法,以及经济法的主体是国家还是政府的问题上。政府干预是国家干预的一种实现手段;政府是经济法的主体。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给国家和政府在经济法中一个合理的定位,而这对于经济法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经济立法的完备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反思与前瞻:中国经济法主体研究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经济和经济法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经济法主体走过了一条从理论移植到制度创新的不平凡历程,并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性的主体理论和体系建构。在主体角色多元背景下,不平等性和经济性成为经济法主体区别于民商法主体和行政法主体的最鲜明特征。适应政府与市场相互渗透、融合发展而诞生的社会中间层主体,是对经济法主体范围的新拓展。在未来经济法主体的理论研究中,必须坚持传承与发展的总要求,高度重视经济与法律因素的影响,正确把握经济法主体理论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4.
法的本质问题属于法的本体论范畴,因而,经济法学研究势必要对经济法的本质问题加以探讨。然而,经济法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在经济法基本理论的研究中始终存在争议。目前形成了“国家干预说”、“国家协调说”以及“经济管理说”等几种较为有代表性的学说。本文从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质的规定性出发,以“干预”为主线,分别通过对干预的必要性、干预的主体、干预的范围、干预的手段以及干预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的分别阐述,论证了“国家干预说”的合理性。同时,又进一步对“国家干预”的主体、范围、手段以及途径做出了明确的限定,从而使其外延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主体理论的研究只注重经济法的主体范畴,却忽视其中的重要主体——政府——的角色定位。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研究政府在经济法主体中的角色定位,能更加明确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权力界限。结合经济法的本质来定位政府在经济法中的角色,经济法不应单纯地属于公法,它还兼具私法性质。公法领域,政府作为主体不容置疑;而私法领域,政府并不必然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是一门新兴的部门法,它的出现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及客观的历史渊源。经济法出现之初始终伴随着国家强制干预色彩,“市场失灵”是国家干预的理论基础。经济法是以国家公权力的强制手段面貌出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的基本权利是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和宗旨。维护公平竞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社会整体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论福利供给视域下的经济法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法的功能一直是经济法理论探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但在传统的研究视域下,经济法的功能基本局限于克服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矫正性功能。尽管这种观点极具说服力并在相当程度上业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并不能遮蔽其研究路径中的固有局限性,即国家干预沿循一条单向运作的轨迹并对国家的干预能力匏有乐观的预期。而借助一种视域的转换,挖掘福利供给中经济法的利益配置功能与社会整合功能,将使经济法的功能研究获得极大的扩展,并有助于对“需要国家干预论”的经济法属性作出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法的价值在于实现公平与正义,那么部门法的划分对于法的价值实现的意义以及部门法的价值又分别是如何呢?经济法作为年轻的部门法,它的价值又如何彰昱与实现?而制度作为对价值的回应,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经济法的价值是加强或是减损或是修正?本文最后则从经济法主体结构的角度对经济法的价值做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再识“责任”与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责任制度是经济法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法学界论证经济法是否为独立法律部门的重要依据.法律责任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与其他社会责任分离、责任逻辑的完善、责任方式的基本定型等过程,这使得部分学者按传统法律部门作为划分标准,否认经济法责任的存在,进而否认经济法为独立法律部门.按社会活动领域和法律调整宗旨的标准划分法律部门,责任方式并非划分法律部门的绝对标准.经济法具有独特调整方法,其责任制度的精髓集中于"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经济法责任不仅在不同程度上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方式而形成独特的责任制度,而且将责任制度前置于主体制度,增强经济责任制,形成其鲜明的调整特色.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对其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探讨国家干预市场模式。分析经济法之"国家干预"理性主义的本质及其法律内涵,在对经济法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经济法之"国家干预"行为的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应辩证地统一于社会本位原则。  相似文献   

11.
"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事实陈述难以成为法律体系内经济法正当性建构的规范理由。此种事实取向的建构路径规避了宪法作为基础规范的正当性赋予,构成部门法反身消解法律体系的悖反。经济宪法连接宪法和经济法的属性可以促成经济法在部门法合宪秩序上的规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入宪以后,法律体系内部已经为经济法提供了足够的正当性证成。基本经济条款的规定正是法律体系内经济法正当性建构的规范来源,对其的解释要以基本权利为核心构筑解释基准,同时缓和经济法与基本权利之间可能的紧张关系,以实现法律体系整体法秩序的融贯统一。此外,以规范基础、主体内容和制度建构为核心的基本经济条款的体系化构造也是实现经济法学范式转换的必要作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现有的经济法主体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其存在的种种不足。接着笔者论述了和谐社会背景下经济法主体体系的重构问题。笔者认为经济法主体首先可分为经济调节主体、社会中间层主体、被调节主体三大类,其中经济调节主体又由经济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组成;被调节主体由经营者和消费者以及其他主体构成;社会中间层主体主要由社团性中间层主体和公共性的经济鉴证性中间层主体、公共性的市场中介性中间层主体、经济调节性中间层主体中的政策性银行等部分主体、舆论监督性社会中间层主体等构成。  相似文献   

13.
国家的存在是法律产生的前提条件 ,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 ,对社会关系进行反映、提炼并为社会主体设置行为模式 ,使社会发展按照预期目的形成有序化。然而 ,国家又是法律和制度规制的对象 ,这一悖论使国家成为法律研究的核心问题 ,在任何关于法律调整的分析中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调整无论是怎样的范式都将占据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经济法在控制市场主体行为的自发性、解决市场机制的失效、防止政府失灵、促进经济发展等层面上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行政法"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之前普遍存在、以国家全权干预和计划组织为基本理念与特征的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从"语境论"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在本质上反映了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法学理论的形成和演变。而从"发生与变异"的角度来看,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法学理论这三个要素日益向现代性的演化,构成了推动经济行政法向现代经济法"变异"的三个根本要件。  相似文献   

15.
市场规制法主体理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市场规制法理论研究深入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从逻辑起点、研究范式和范畴理论等法哲学视角切入,探讨市场规制法主体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而,以学界主要歧见为重点,分别展开市场规制主体和市场规制受体的构成分析,并重点分析了行业协会、经营者、经营者的代表者等主体地位及其范畴,最后形成本文对市场规制法主体构成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的法主体范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法主体范畴的提出,意味着法主体内涵与外延的明确界定,决定着经济法的效力范围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经济法范畴体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抽象性、理论观点的分散性、知识结构的零散性,以及国家干预的公法属性,使学生觉得经济法入门慢、知识散、理论抽象,也给经济法教学改革带来很大挑战。应对之道在于,在"知已知彼"的基础上,通过发挥课件优势、介绍学术前沿、加强学术研究、紧贴经济实事等措施提高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基本原则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有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民主原则、经济公平原则、效率与公平原则。经济法基本原则直接的作用结果在于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规范与协调,这反映在经济法基本原则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一致的,经济法基本原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遵循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该法的修改亮点进行了经济法解读,并通过经济法的回应性、政府在国家干预经济中的科学定位、社会中间层在干预经济中地位的凸显、经济法责任的创新等方式,诠释了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与经济法具体制度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法学体系中的新兴法律部门,经济法的发展令人瞩目,但是经济法研究中出现了很多具体的困难。以需要国家干预理论作为研究路径,可以帮助经济法研究有效地走出困境。因为该理论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和体系的开放性。从需要国家干预理论出发,对于具体的经济法研究困难和障碍的克服,可以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