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一旦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就意味着该企业最终会走向灭亡,同时企业的债权人只能在破产程序中获得清偿,破产财产往往不能足以清偿所有债权,所以清偿的先后顺序直接影响着债权人的债权清偿利益,本文就对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对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及原则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2.
破产清算是我国破产法规定的与重整、和解并列的三大破产程序之一,其最终目的是分配破产财产而分配顺序是决定企业破产财产最终归属的准则,尤其在破产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情况下。现行破产法规定在破产财产清偿破产费用、共益债务及有担保债权后,按照劳动债权、税款、普通债权的顺序有比例进行清偿。然而,实践中却无法有效保护被侵权的普通债权人,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顺序合理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李逸男  孙利 《法制与社会》2010,(14):100-101
商业银行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竞争的必然结果。破产财产的合理分配是破产制度的核心所在。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破产财产分配顺序中的四个重点问题结合我国相关立法进行了法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破产财产分配的理想顺序。  相似文献   

4.
仇家明 《政法学刊》2005,22(5):59-60
破产法的宗旨是通过对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宣告破产,从而使渍权人的债权从破产财产中得到清偿,最大限度地保 护债权人的利益。但目前在破产法实施中,滥用国家安置破产职工政策,不合理地扩大劳动债权的范围,从而侵犯债权人利益的现象 时有发生,因此,应从劳动债权的清偿顺序及范围两方面完善我国破产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5.
所谓破产,就是指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不能清偿债务,法院可依债务人本人或债权人的申请宣告债务人的破产.宣告破产后,破产人的财产即交法院指定的清算人管理,各债权人在一定期限内向清算人申报其债权,由清算人确定破产人的资产负债额并对其财产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全部资产,按法律规定的顺序和比例,分配给各债权人抵偿债务,经破产程序清理债务以后,债权人未能得到清偿的部分,债务人不再负清偿责任,其目的在使各债权人对其债务人的财产获得平等分配的清偿权利.  相似文献   

6.
<正> 所谓清偿程序是指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满足所有申请人要求时,由法律规定的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分配的程序和原则。法院按顺序清偿第一顺序申请人后,财产有剩余的,再清偿第二顺序,以此类推。当被执行人的财产在某一顺序中清偿后,已没有剩余,后面的顺序就得不到清偿,不允许在各顺序之间搞平均分摊。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清偿同一顺序的申请人要求的,应根据该顺序中申诉人债权的大小按比例分配。  相似文献   

7.
郝振 《人民司法》2020,(11):68-71
【裁判要旨】关联企业之间存在法人人格高度混同、区分各关联企业财产的成本过高、严重损害债权人公平清偿利益时,可适用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方式进行审理。采用实质合并方式审理破产案件的,各关联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归于消灭,各关联企业的财产作为合并后统一的破产财产,由各关联企业的債权人在同一程序中按照法定顺序公平受偿。  相似文献   

8.
甘露 《法制与社会》2010,(21):81-81
虽然新破产法已经在劳动报酬请求权与抵押债权的优先性上做出了折中的规定,但关于这二者的关系仍然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同时,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也在这一问题上遇到许多尴尬。本文认为劳动报酬请求权在破产清偿顺序中应当先于抵押债权受偿,而不应仅在抵押财产之外的破产财产中受偿。  相似文献   

9.
破产,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为了所有债权人的利益,将债务人的全部财产按一定顺序比例公平地偿还给债权人。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相似文献   

10.
论破产债权     
破产债权是破产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种债权。作为一种特殊债权,从形式意义上看,它是通过破产程序申报债权并以破产财产的分配而受清偿的债权;从实质意义上看,它又是基于破产宣告前的原因而成立并可通过强制执行实现的财产请求权。  相似文献   

11.
破产撤销权作为体现破产法公平原则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纠正债务人损害全体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实现对普通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与调整,从而确保破产财产的最大化和保护全体债权人平等受偿的权利。破产撤销权制度从欺诈行为和偏颇性清偿行为两方面进行设计,欺诈行为包括无偿转让财产、放弃债权、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偏颇性清偿行为则主要有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对既存债务事后提供担保、危机期间的  相似文献   

12.
破产财产是破产宣告时应当归破产企业所有的(或经营管理的).可供拨付破产费用.清偿破产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税金以及其他债务的财产的总和。破产财产与清算组进驻破产企业后接管的财产常常发生不一致,除破产企业的债权没有回收外,有  相似文献   

13.
孙英 《山东审判》2002,(6):9-12
破产债务人有哪些财产可供债权人分配,是破产程序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破产债权人最关心的问题。正确界定破产财产的范围,对于提高破产清偿率,最大限度地保护全体债权人的利益,有着极  相似文献   

14.
破产企业逃避债务源于破产程序下债务人的有限清偿责任,债务人的全部资产和债权经清理后,债权人未得到清偿的部分,债务人不再负有继续清偿的责任。破产企业逃避债务是破产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逃避破产法律规范的行为,依破产法的规定,破产企业逃避债务的时间界限为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的期间内。笔者认为,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当破产事由出现后,债务人先于该期限规定以及破产宣告至破产终结的期间内,具有明显的故意的以逃避债务为动机处分企业财产的行为,也是企业逃避债务清偿责任的行为表现。综观破产案件的审理,破产企业逃避债务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破产立法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利明 《法学》2005,(3):3-15
本文结合我国破产立法中有关自然人破产、破产原因、破产管理人、重整、国企破产以及劳动债权的清偿顺序问题进行了研讨;建议我国破产法应当对自然人的经营破产问题作出规定,破产法应当以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申请破产的原因,对政策性破产应当作出必要的限制。劳动债权不能优先于担保物权而受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劳动债权清偿的发展历程与破产立法的发展历程相似,初期劳动债权清偿是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优先于劳动债权受偿,随后发展到劳动债权优先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受偿,直至新《企业破产法》出台,在此之前劳动债权优先,在此之后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优先。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破产立法的发展历程发现,目前我国的破产法规定仍然不够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再次修订破产法时应确定劳动债权优先清偿,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待劳动债权清偿完毕之后再进行清偿,与此同时,稳固劳动债权优先权的地位,明确劳动债权优先权限额的地位,以及在担保权标上的限额,避免劳动债权优先权给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别除权制度是破产制度(特别是破产清算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我国有关别除权制度的立法不仅未采用"别除权"的概念而且对别除权在破产程序中的行使等许多问题均未作出明确规定.从现行立法与立法理论结合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和比较德国、日本别除权它法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的别除权立法提出具体建议.同时还就别除权立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规定别除权与破产程序的关系问题进行专门分析,并指出:破产立法应重点对别除权在破产程序中的如何行使作出规定;别除权作为破产法规定的一种优先受偿权利,其行使必须受破产程序的约束;其优先受偿性只是表现为可不依破产财产清偿顺序优先受偿,亦即别除权人可在债权人的集体清偿程序之外个别地和排他地接受清偿.而不是在破产程序之外自由受偿.别除权的基础权利虽然非破产法律制度所特设,但因其行使与破产程序密切相关,故其权能本身已不完全等同于民事或商事优先权.  相似文献   

18.
浅析破产中的优先权胡克敏企业法人被宣告破产后,一般的债权人必须中止个别的权利行使,统一参加破产清算程序,并根据法定的清偿顺序受偿,但我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在规定破产债权受偿顺序的同时又规定了四种可以不依破产程序而优先给付(受偿)或清偿的财产权利,即取...  相似文献   

19.
关于执行财产分配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执行财产分配制度应当放在整个法律制度的体系中评价。执行分配与破产制度分别实现着个别清偿与平等清偿的目标。就一般破产主义而言,优先主义公平与效率并重,更趋合理;就商人破产主义而言,混合主义更有其独立的价值。如果一般破产主义是一种立法趋向,优先主义代替平等主义或者团体优先主义也是一种立法趋向。眼下我国执行立法所确定的执行财产分配制度仍应为混合主义。  相似文献   

20.
合伙企业破产的法律适用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实施的《合伙企业法》和《企业破产法》已将合伙企业纳入破产范围,由于合伙企业具有特殊性,因此其破产的法律适用有若干问题值得探讨。首先,合伙企业的破产原因应为合伙企业财产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其次,劳务、商誉以及不作为可以作为合伙企业的财产,但不应作为其破产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