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爱好”,被公众看成是领导干部的“三小”现象。日前,《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三小”现象相当普遍,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与这三个“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在一次联合调查中发现,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与“小圈子”、“小兄弟”、“小爱好”这三个“小”息息相关,而且“三小”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种调查结果算不得什么新发现,“三小”说的都是圈子。  相似文献   

3.
曾亚波 《先锋队》2010,(4):26-30
《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杂志不久前联合对8209人进行了调查,超八成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三小”现象相当普遍。对于搞“小圈子”的动机,76.09%的受访者认为是“可以为仕途助力”。超七成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的“小兄弟”不是真朋友,更不是亲兄弟,而是千方百计接近和处心积虑拉拢领导干部,借权力为自己谋好处的小人。八成以上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小爱好”易与腐败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4.
建立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爱好",被公众看成是领导干部的"三小"现象.日前,<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进行的联合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三小"现象相当普遍,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与这三个"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刘棣 《前线》2010,(8):54-54
<正>近闻北京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笔试中,有如何看待领导干部沉迷"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爱好"的"三小"一题,以为有趣,不禁欲说点什么。趣在何处?你看,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让考生围绕"三小"做文章,巧的是,公众在回答怎样医治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6.
贪的故事     
王佩 《党建文汇》2011,(7):54-54
跟公务员一起吃饭有三个永恒的话题:房、车、贪。他们谈起房和车固然兴奋,但只有谈起身边哪个小官又落马时才会眉飞色舞。我发现,他们喜欢谈的话题不是大贪大腐,那个自有全国媒体去关注,而是“三小”案件。所谓“三小”是指“小工程、小项目、小干部”。浙江临安市有一个镇干部,被纪委叫去谈话,本来是让他谈谈经济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在一次联合调查中发现,不少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与小圈子、小兄弟、小爱好这三个小息息相关,而且三小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种调查结果算不得什么新发现,三小说的都是圈子。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生活作风如何,反映一个人基本素质、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同的生活作风又反映出不同的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要从解决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抓起,生活作风的腐败往往与其他各种腐败互为表里,也是其他各种腐败的诱因和开始,而一个人的腐化堕落,往往是从生活“小节”上打开缺口的。因此,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和检点生活中的“小节”。古语说的小节不保、大节难守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的“小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当今,商海泛舟的沉…  相似文献   

9.
沈小平 《先锋队》2010,(7):22-25
一个时期以来,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搞“小圈子”。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相互帮忙,吹喇叭、抬轿子;对外以人划线、以邻为壑,排斥异己、掣肘使绊。领导干部搞“小圈子”,无论是出于何种动机,都是以权力为纽带,以牟利为目的,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是完全相悖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予以防止和遏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西安市灞桥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领导小组近日与全区270多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配偶签订了《家庭廉洁承诺书》,对领导干部及子女的行为进行规范。提醒领导干部家属不要充当“钱内助”、“贪内助”,要争当“贤内助”、“廉内助”。于是,有人把其概括为领导干部的家属应是“家庭纪检书记”。仔细琢磨琢磨,这种提法,还真有些滋味。身为领导干部的丈夫,都是一级行政长官,但不管怎么说,在家庭的“两人世界”中,妻子与丈夫拥有同样的地位和权利,是“妻管严”也好,是“夫管严”也…  相似文献   

11.
白杨林 《奋斗》2012,(2):63-63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在干工作时喜欢看“来头”。有“来头”,劲头就大;没有“来头”,劲头就小,甚至支乎应付。对此,群众颇有看法。  相似文献   

12.
林中明  吴跃红 《党建》2012,(6):58-59
身为副厅级国企领导干部,小到几千元的财物,大到几百万元的巨额贿赂款,一概坦然“笑纳”,自认为规避贪腐惩戒有“高招”的他,最终还是“栽了”。  相似文献   

13.
谈“官态”     
领导干部的“态”,说的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和形象问题,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有“官态”。“官态”是什么样的“态”?笔者认为,这种“态”应是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在行为举止、态度上的表现,是内心世界与外在形象的统一。具体说来,就是领导干部应具有良好的心态、适合的仪态、超然的姿态。  相似文献   

14.
楚奇 《党课》2012,(22):72-73
一个人从小到大,可能都坐过小板凳。小板凳在农村更是普遍,是老百姓家中必备的,也是大家经常用的。因为常拿常见常用,人们不仅都认识小板凳,而且都喜欢用板凳来打比方。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更应该增强“板凳”意识,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用好用活用准“板凳”思想,坐正坐好“小板凳”。  相似文献   

15.
蔡建军 《奋斗》2012,(11):59-59
眼界,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程度与广度;境界。是指在修养、学识和道德上所达到的高度与深度。眼界与境界内化于人的思想,外化于人的言行。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正确统筹和把握眼界与境界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是要有求学的追求。各级领导干部重任在肩,必须处处学在前、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使自己的眼界远远超越视觉的临界,使自己的胸怀远远大于内在的小我。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努力提升“想干事”的境界,培养“敢干事”的作风,增长“会干事”的能力,端正“干成事”的目的,推进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看党员领导干部能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因为,只有有效的、高质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真正触及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深处的问题,才能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接地气”“守底线”“不碰高压线”,才能永葆党员领导干部的创业激情、创新精神和创优斗志。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作为世纪交替之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已在全国诸多党政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推行开来,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也继而形成。我认为要全面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必须理顺四个关系。   一、“上”与“下”的关系。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必然存在着一些干部在竞争中或“上”或“下”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旧思想、旧体制,特别是“官”念意识的影响,使我们好多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上”与“下”,不能正确对待“上”与“下”。“上”总觉得“光宗耀祖,脸上有光”,“下…  相似文献   

18.
刘体峰 《党课》2014,(5):56-58
领导干部的“话风”连着作风、反映党风、引领政风,决定事业的成败。“说话”不仅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手段,也是领导干部指导工作、引导群众、探讨问题的重要工作形式之一。那么,领导干部应怎样与群众“说话”呢?  相似文献   

19.
据《人民日报》和《人民论坛》杂志联合对8209人进行的调查,超八成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三小现象相当普遍。对于搞小圈子的动机,76.09%的受访者认为是可以为仕途助力。超七成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的小兄弟不是真朋友,更不是亲兄弟,而  相似文献   

20.
据笔者了解,在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个别单位对领导干部的“意见”很少,“无”字占了很大比例。表面看来。这种结果皆大欢喜,但意见少是否等于问题小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为从一些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日常言行看,有的问题并不少也不小。那么何以至此?原因可能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