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申良平 《各界》2008,(10):9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发挥好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确保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制约农民影响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的不利因素,一是农民自身素质不高;二是对农民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三是现行体制机制仍然影响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模式早已为社会各界所认同,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中,事实并非如此。农民的主体地位由于认识上、制度上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处于缺位状态,新农村建设成为政府一家的事业,“配角”反而成了“主角”。这与我国现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关。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王满良 《学理论》2010,(8):17-17,9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亟需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家每年招募2万名左右的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大学生村官的为官之道,就在于要适应新农村的环境,正视存在的问题,尽快转变角色;虚心向农民学习,发挥自身的优势,关注民生;利用好党的政策,构建农村发展的特色,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气。  相似文献   

4.
赵丽霞 《学理论》2009,(7):53-54
新农村建设对我国现有农民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农民要在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的转变,而且要求农民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向现代化的转变,使农民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就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培育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梁春燕 《学理论》2011,(27):57-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包括农民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方面。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政府、社会和农民组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格局中,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体,农民主体性的强弱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效度。在实践"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格局,认清核心主体——农民弱位的事实,培育具有自我发展主体性能力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7.
刁玉明 《求知》2007,(7):40-4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我们认为,培养和造就这样一支新型农民队伍,需要从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杨劲松 《求知》2006,(8):25-26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民群众是主体,其素质高低将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最近,我们通过对津南区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情况的调研进一步认识到,现阶段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布局,着重凸显和发挥“人”的活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作出部署时,强调要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为此,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1.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主体地位体现为是新农村建设的决策主体、参与实施主体、价值创造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推动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实践中,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农民主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主体素质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农民主体意识的实然现状及其原因做了系统、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物质基础;弘扬先进文化、培育主体精神;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农民权益等四个方面探索了农民主体意识构建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3.
巩玉涛 《党政论坛》2008,(15):50-51
在新农村建没过程中.新型农民将取代传统农民,关于新型农民,党在《推进新农村建没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没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农村也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荣辱观教育是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动新农村生产发展主要靠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决定农村生产能否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通常是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当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较高的文化素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构成优质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韩国新村运动取得的成就给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一是政府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农民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民生活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6.
转换思路 创新机制 推进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新 《民主》2006,(8):22-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建设农村文化就是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的到来,有必要认真总结农村文化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研究和遵循农村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地更新工作思路,建立长效机制,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效,全面发挥文化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传播知识、凝聚人心、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转型期的“村官腐败”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社会急速转型期,“村官腐败”已经严重破坏了农村社会稳定秩序和公平正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重拳出击,遏制“村官腐败”,是现阶段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18.
周红谦 《学理论》2010,(1):34-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战略措施。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对乡镇干部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对农民素质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误区.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关键需要培养农民什么素质还有待研究.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软素质即农民的观念素质,特别是农民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感情与观念.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妇女和男性劳动力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特别是在我国农业女性化趋势仍可能加剧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西部地区以农业为主的背景下,农村妇女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作用的发挥,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培养新型女农民,是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