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然是巧合,号称“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的《开讲啦》第二季选择在了今年头一天开课。同月,生活中的一对儿陈思成和佟丽娅分别在两部电视新剧里念起了育儿经,直到不久前“亲子课”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或许也是必然,一年下来,我们看到的屏幕上的“课程”还真是不少。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销犯罪作为传统传销犯罪的"升级",具有涉众广泛、传播迅速、高度智能和高度隐蔽等特点,相比于传统传销犯罪,网络传销犯罪的社会危害更大,侦办难度也更大。目前,在网络传销犯罪的侦办方面,传统的侦查模式存在着侦查介入过于被动、侦查协作机制不全、侦查取证手段落后和侦查公开把握不好等诸多问题。为有效打击和控制网络传销犯罪,须...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运用网络推进人大监督工作的公开,打造“开放、透明人大”,已越来越为各级人大常委会所重视。作为县级人大常委会,由于缺少报纸杂志等公开媒体,网络因其便利性、互动性、大众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向纵深发展,信息化侦查也不断深入。为适应侦查更为智能的网络犯罪案件的需要,网络犯罪案件的侦查模式须由传统的案—机—人、人—机—案、案—机—案的模式向以情报信息为前提的作案手段—机—人、高危人员—机—人、银行信息—机—人、特殊样品—机—人、网上遗留信息—机—人的侦查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某中学百度BBS为例,探究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互动的过程与表现,分析网络亲社会行为互动的可能影响因素,提出网络亲社会行为互动的三种模式:聚合模式、“偏离—回归—强化”链式模式和涟漪模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学业失策问题是高校学生培养方面的一个问题。实证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业失策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目标模糊与认识偏差、消极心态、学习效率低和学习方法不当、寝室学习氛围不浓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网络视角的矫正路径包括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帮助平台、推出网络公开课程、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等,这些对于帮助学业失策大学生走出困境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府文件和政府信息的公开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民主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产物,是政务公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已不断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并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摆在人们面前:互联网正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形成了与传统的纸质媒体同等重要的传播信息方式。政府公报作为政府文件和政府信息的权威、公开发布载体,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以网络促进政务公开,已成  相似文献   

8.
政务公开作为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参政督政方式 ,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政务公开 ,要使政务公开制度化 ;要设计标准模式 ,使政务公开规范化 ;要将政务公开贯穿在重大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要突出公开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顾理平  狄小华  尹吉  林培 《群众》2013,(4):67-69
当今时代,网络如水银泻地般渗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由于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性,在改变固有社交模式的同时,也成为反腐败的天然盟友,冲击着传统的反腐格局。面对这一反腐败信息化的新趋势,是视之为洪水猛兽,还是神兵利器?如何抓住网络带来的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用,实现反腐败与网络的良性互动?不仅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也关系到社会治理模式革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政策》2006,(10):37-37
近几年,大悟、南漳、秭归等县为切实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现简介如下。大悟县——推行“七个一”工作法一是一村一个固定公开栏。在村民集中活动方便的地方,设置固定的村务公开栏,村委会在公开栏上定期或不定期向村民公布村级管理事项。二是一片一个流动公开牌。县民政局统一制作流动公开牌发至各村,将村务公开栏的内容写在公开牌上,巡回到各自然村公开。三是一组一个公开中心户。在每个村民小组选择在村民中有一定影响的户,作为公开联系户。村民群众可以先向中心户反映,村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到中心户收集…  相似文献   

11.
网络反腐实质上是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基础的网上监督系统的推广和应用。网络反腐要走向健康之路,必须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步伐,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信息披露制度作为网络反腐的初始环节与基础制度,有利于提升网络反腐的公信力,建设廉洁政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然而当前网络反腐信息披露过程中尚存在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亟须合理界定信息披露主体的权限,规范披露流程,加强法规和配套制度建设,逐步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网络反腐信息披露体系,才能发挥网络反腐的正面能量。  相似文献   

12.
李雅 《电子政务》2012,(4):34-40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新渠道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阐述了政务微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评述了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微博平台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对政务微博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垃圾"——非法网络公关、虚假信息传播、网络暴力层出不穷,甚至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还借助互联网进行网络谣言散布和违法信息传播,严重危害网络生态环境的安全. 或许有人认为,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不受法律调控,但从本质上讲,互联网只是科技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新应用,它所涉及到的社会关系不过是传统社会关系的延伸而已,绝非一种独立存在.互联网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主要表现在它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即时性,这些特征虽说会使互联网空间的行为模式与现实世界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否认法律的调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净帆 《前沿》2011,(10):184-186
本文结合美国"共同知识体验"的实施特点及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提出其课程模式的构建理念如下:在课程功能与目标定位上,它追求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隐性德育三方面的统一,旨在培养学生文本解读、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及合作协商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它通常采用专题读本的形式,教学程序一般包括"准备—体验—反思"三个阶段;该课程模式中的师生不再是主、客体关系,而是平等参与的主体,但教师仍需发挥"导航"作用;本课程模式提倡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丹丹 《电子政务》2008,(7):108-112
信息公开作为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前提,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而省级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建设目前在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程中是个全新的课题.以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建设为例,对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系统所采用的两种软件模式,省、市、县三级网站体系以及逐级向上整合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对省级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然 《电子政务》2013,(2):40-48
在界定高校网络舆情发生的空间、主体、客体、传播模式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总结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四个特点,即舆情更易快速集结,舆情体现出大学生日益增强的公民意识,与公众舆情相比更易治理,舆情相对比较理性等;对已有网络舆情管理研究提出的治理发展模式及其可行性和困境等成果进行了综述,借鉴西方治理理论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综合治理模型,即建立以"信息公开、对话、事后分析、决策"为流程的治理体系,对于信息不透明、制度缺失和政府不作为等类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公开和对话可以增进政府与社会的相互了解,分析和决策能够化解社会矛盾,从而从根本上预防或平息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网络民意、网络审判、网络法治成为现代化背景下影响司法场域输出司法正义的重要因素。能动回应网络时代对司法公信的质疑,从而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司法体制内外的共同任务。案情公开、证据公开、判决理由公开、允许网络法治存在、为司法松绑是司法秩序摆脱"寻租性"监督,实现司法秩序独立,回归司法原点,提高司法公信能动回应网络问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潘江涛 《今日浙江》2010,(22):53-53
网络是个舆论高地。4亿中国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发布者。而网络舆情的出现,既促进政府信息公开透明,也保障公民的舆论监督权利。然而,网络世界犹如江湖社会,真相与假像共生,真话与谎言并存,作为政府部门如何正确应对网络涉法涉诉事件?个人体会是:网上来,网上去;网上引导,网下沟通。  相似文献   

19.
网络公众司法参与具有参与主体的非组织性、参与行为的不可控性以及表达意见的无序聚集性等非理性特性。非组织性的网络公众参与导致参与个体认知的非理性、司法机关与网络公众之间缺乏良性的双向互动机制,以及司法运作过程缺乏透明度等,是网络公众非理性司法参与的主要原因。实现网络公众司法参与理性化的目标,需要从选择和建立网络行业协会的参与模式、建立司法信息公开制度和司法网络回应机制、加强司法信息体系建设,以及规范网络公众司法参与行为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遥评 《人大建设》2006,(9):13-14
与2005年湖南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公开引发公众热烈好评相比,今年的审计报告公开似乎多了些冷静.在制度框架内,常态的公开或许比暂时的热闹更有价值.当审计报告走过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程序后,人大还要做些什么?答案就在公民的殷殷期望之中——运用审计信息,依法厉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