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日本在积极涉足东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欧剧变后,欧洲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在此情况下,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并想跻身于政治大国的日本,不甘落后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主动出击,积极介入欧洲事务,并把发展与东欧国家的关系视作其新欧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1990年以来,日本对东欧事态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尤其在苏联走向解体、东欧的政治经济实行“转轨”的形势下,日本制订了在政治上加强接触,支持东欧民主  相似文献   

2.
民主社会主义在俄罗斯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俄罗斯就产生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和组织,并对俄国革命和苏联建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60年代,苏联地下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也提出了建立人道的社会主义的主张。80年代中期,苏联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成为苏共改革的目标。同时,苏共逐步被社会民主党化。但是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向“中左”方向的改革和苏共、俄共社会民主党化的进程被历史性地中断了。虽然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前共产党人纷纷组建了十余个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但是,这些政党都比较弱小,未能进入国家杜马就被边缘化了。本文重点说明的是:苏共、俄共为什么未能像东欧前共产党那样集体地转变为社会民主党,并且在转变后保持组织的规模和力量;为什么也未能像西欧和东欧社会党那样成为本国左翼阵营的主导力量,并且通过选举经常获得执政权。  相似文献   

3.
国内有关东欧国家政治转轨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东欧地区风云骤变 ,各国共产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 ,社会主义政权毁于旦夕之间。对于这一史无前例的事件 ,国内专家和学者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编撰了《东欧剧变纪实》、《东欧六国纵横》、《东欧剧变之后》、《东欧剧变与执政党建设》、《历史剧变——社会主义的挫折及其教训》、《谁主沉浮——对社会主义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东欧演变的历史思考》、《苏联东欧剧变与马克思主义》等著作和《东欧民主社会主义探悉》、《东欧剧变的民族因素》、《东欧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的教训》、《东…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以来,欧共体为了最终实现“大欧洲”目标,大力加强和发展与东欧及前苏联地区各国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一、发展关系的状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随之而来的经互会崩溃,为欧共体积极发展和密切与东欧及前苏联地区各国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一)欧共体与东欧国家签订并开始实施贸易合作和联系国协定(统称欧洲协定)。  相似文献   

5.
1989年苏联东欧的剧变,改变了整个国际战略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虽早已从两极变为多极,但在欧洲,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则由于苏联和东欧“民主化”才开始瓦解。整个世界战略形势也因此而发生了基本重大的变化。本文拟先讨论世界战略格局的改变,然后略论其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50年前发生的匈牙利事件与20世纪后期发生的东欧剧变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以1956年匈牙利事件为背景审视东欧剧变可以使人感悟更深。作者认为这两件事发生的原因是同一个,那就是东欧各国对战后强加给它们的“斯大林主义”一直无法接受,因而这些国家不时发生政治风波,直到1990年前后它们彻底改变了社会制度。因此,可以说,早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就已拉开东欧剧变的序幕。作者还认为,东欧剧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应该从文化、历史的层面去寻找。东欧国家处于基督教文化圈,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都更接近西方,对欧洲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的意识形态更加认同,因而在战后几十年不顾苏联的压制,不断要求改革社会制度和争取“回归欧洲”。  相似文献   

7.
东西欧国家之间的接近是当前东西方关系和欧洲局势中的一大特点。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马耳他(以下简称“南欧”)与苏联、东欧的接触历史上少于西欧其他地区。近年来南欧与苏联、东欧的关系由疏远到接近、由少到多,已有显著发展。这些关系的发展尽管并不构成南欧国家对外关系的首要组成部分,但它将有利于欧洲、地中海地区形势的进一步缓和,是促进国际局势稳定不可忽视的因素,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1981年西德出版了一本引人注目的书,书名,《意识形态时代的结束》,副题,《欧洲的欧洲化》。作者彼得·本德尔是西德比较有名的记者,长期研究苏联、东欧问题,是西德“东方政策”的谋士之一,曾发表过许多有关“东方政策”和德国问题的论著。《意识形态时代的结束》一书是他的近著,也是他引起争论最多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9.
1988年6月,欧共体与经互会及其成员国先后建交,结束了双方长期互不承认和互不往来的局面,开辟了西欧与苏联东欧经济、贸易和科技进一步合作的道路。西欧与苏联东欧关系的发展将对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局势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欧洲在冷战中的地缘政治地位十分重要,引发苏联与美国在欧洲的激烈博弈。苏联将能源作为政治和经济博弈的砝码,通过对东欧经互会成员国及西欧国家的能源外交,实现和维护着国家利益。冷战时期苏联的能源贸易对其国内经济的拉动起了很大作用,成为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更为重要的是石油成为苏联与美国争夺欧洲及全球利益的重要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11.
"颜色革命"与美俄角逐独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底到2005年以来,“颜色革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独联体地区延伸。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政权在“玫瑰革命”、“橙色革命”、“郁金香革命”中相继更迭。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继上个世纪和平演变并西化苏联和东欧后,对转型中的前苏联国家展开了新一轮的“民主”攻势,试图通过“再西化”进程分化独联体,孤立和遏制俄罗斯。遍地燃烧的“颜色革命”,加剧了美俄在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加速了独联体走向分化。  相似文献   

12.
中欧"天鹅绒"革命的全球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年前苏联与东欧发生了制度性的变革,苦心经营得犹如铁板一块的社会主义阵营顷刻间土崩瓦解。与以往社会变革中突显出来的激烈社会对抗相比较,这次要平静缓和得多。于是西方人形容它为“天鹅绒般的革命”,因为缺少了“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时产生的大规模动乱和流血”。但苏联和整个东欧的崩溃所带来的历史震撼持续地吸引着人们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着思考。本文试图以常规建构主义为理论视角,揭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之变的深层根源是全球化引发的国际体系层次上的文化变迁,与这3个中欧国家单位层次上的文化特征之间发生了互动,最终导致了其国家身份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3.
联邦德国正积极谨慎地调整其东方政策,核心是利用当前形势的“历史性机会”,增强其国际地位,为最终解决德国统一问题创造条件。西方国家对此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牵制;苏联的态度则有利用和限制两面。今后的基本走向是:在西方联盟内争取更大的独立性;进一步加强同苏联的经贸合作,换取苏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让步;加强对东欧的“怀柔政策”,逐步瓦解东欧集团;在发展两个德国关系和推动解决德国问题方面有可能采取某种“突破性”举动。  相似文献   

14.
2016年,《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将迎来创刊35周年华诞。 35年前,《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诞生,在杂志前身——《苏联东欧问题》问世之际,时任主编刘克明提出,我们出版这样一个刊物,是为了推动我国学术界开展对苏联东欧问题的研究,交流研究成果,加深我们对苏联东欧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1989年9月12日,苏联拉丁美洲团结委员会、《历史问题》和《拉丁美洲》编辑部联合召开了一次“园桌会议”,讨论即将来临的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500周年的有关问题。一些苏联拉美研究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一)关于“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等术语问题。祖伯里茨基指出,“发现美洲”等是欧洲中心论者使用的术语,目的在于贬低美洲大陆当地居民的作用;拉美各国使用的是“两种文明相遇”,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印第安人反侵略斗争的开始”;梵蒂冈史学家则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的500年”。他认为两种文化“会合”的提  相似文献   

16.
北约成立于1949年4月。它的成立是以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手,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反对共产主义”。40余年来,北约与华约形成了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进行冷战对峙的局面。近两年来,由于苏联的困难,东欧局势剧变,两个德国实现了统一,华约于今年7月1日正式解体,使得建立在冷战和集团对峙基础上的北约的存在发生了问题。北约组织内部正在对北约的前途进行辩论,对北约的战略体制进行调整。今后,北约的命运如何,有无存在必要,如何存在下去,已成为当前国际形势中众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胜利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一方面在党和国家政权的活动中体现出民主趋向,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民主趋向,而另一方面党内以及国内的政治生活不稳定,社会生活不稳定,这样就产生了民主趋向同“不稳定”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手段和办法,就是国家制度上的高度集权,以强有力的国家权力克服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不稳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即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同英法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相比较,不能不得出结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更具有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取向,即它更具有达到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方非政府组织虽然强调其公益性、民间性、非政府性和公正性,但是回顾整个冷战历史,非政府组织有意无意成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平演变"的工具,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前几年,东欧和中亚地区发生的"颜色革命"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继续.在这次革命中,非政府组织再次成为西方民主战略的急先锋,对东欧和中亚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苏联学研究是“冷战”的产物,它在美苏对抗过程中起到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逐步加深,美国越来越重视对自己“最主要的对手”——苏联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先后成立了一些以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所,一些大学开设  相似文献   

20.
进入80年代以来,欧洲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苏对欧洲的争夺十分激烈,西欧对美、东欧对苏的关系都酝酿着新的变化,东西欧之间的接近虽然缓慢但却在不断地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一再主动要求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共同体方面则作出积极而又审慎的响应,这是当前西欧与苏联、东欧关系中一个令人瞩目的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