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龙 《学习论坛》2007,23(10):5-8
社会主义一系列科学的道德规范,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构成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与提出,离不开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历史承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为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们内在价值追求提供了现实路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从实践维度强调知行统一,促进人们在道德自律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刘春艳 《世纪桥》2010,(11):24-25
五四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方向。因此,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高度一致的。在黄金发展、矛盾凸显阶段的新时期下,我们应不断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更好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在实践中,使五四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赵鹏 《学习论坛》2010,26(8):5-9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党校作为各级党委的一个部门和干部培训轮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把自身办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阵地,这是客观的需要和现实的呼唤;党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理论武装优势、干部培训优势和党性锻炼优势;党校要切实发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1,(30):21-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力,即着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力、注重共同理想的整合力、增强“两个精神”的凝聚力和升华道德规范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旗帜,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德育建设,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 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今天面对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的客观现实,特别是出现拜金主义盛行、不良风气滋生蔓延、理想信念淡化、道德水准下降的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课题,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的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立足于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家祥 《奋斗》2009,(1):26-2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在当前这样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紧密联系宣传思想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方式,高扬伟大时代的主旋律,唱响团结奋进的最强音,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化学习教育引导,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作为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沃土的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它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其引领社会思潮功能、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和高尚道德教育功能,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5.
话语权是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有两种视野:即国内视野和国际视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兴国之魂”至少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价值引领和思想之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推动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能够引领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核心价值体系的共生发展,有序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不同替代的价值之魂、思想之魂;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有国际化的战略眼光,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接受。必须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的描述力和解释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的批判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的影响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的引领力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今中国,必将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凝集力、战斗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本文从10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对于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断振奋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志豪情,具有  相似文献   

18.
左宪民 《新视野》2007,(6):33-3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用科学的理论引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方向;必须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推动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升华;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必须通过完善各种规范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季相林 《世纪桥》2012,(17):39-4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宣传好、研究好、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