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森  薛力 《法制与社会》2010,(11):55-56
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具有多重属性,而高校与学生法律纠纷的频发本质上反映出高校的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知情权、申诉权等权利的冲突。如何平衡高校公共管理权与学生个人权利,构建有效的高校与学生间法律纠纷消解机制,既保障高校正常的管理秩序,又能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构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高校亟待应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唐立 《法制与社会》2010,(12):76-77
伴随着我国地方院校对生源的不断扩招,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改革与转变,地方院校所面临的教育和管理压力也日趋增大,学生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权利需求不断扩大,使得地方院校的管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学校与学生矛盾的源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和预防地方院校与学生之间法律纠纷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赵月高  陈敏 《法制与经济》2009,(20):118-119
当前,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争议,本文从分析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科学内涵和目前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孙连京 《法制与经济》2008,(18):121-122,127
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伤害的纠纷,目前我国缺乏法律规定,影响了这类纠纷的及时解决。从探寻实习学生的身份着手,探讨学校、实习单位与实习学生的法律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学校、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义务,以确定学校、实习单位的责任承担,解决我国对实习学生保护上的乏力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曹多富 《法制与经济》2009,(4):84-85,87
学校劝退学生是否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学校劝退学生的权利基础是什么?学生的受教育权与社会公众利益冲突时如何平衡?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范围控制以及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调和等问题,正是我们对学校劝退学生现象的法律思考。通过对这些法律问题的思考,以期能些许释解这些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李志芹 《法制与经济》2009,(16):135-135
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独特特性的形成与发展,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教育理想。培养差异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差生”身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裁判摘要】学生基于学校的安排到校外企业实习是学校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学校和企业都负有一定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义务。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期间进行与其所学知识内容相关的实际操作,不应认定学生与企业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应按一般民事侵权纠纷处理.根据有关侵权的法律规定,由学生、学校、企业按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张风华 《法制与社会》2013,(33):222-22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情趣,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反映了课程的性质。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特点,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伟忠在2001年12月25日的《成才导报》上撰文指出,许多时候,我们把学生看做是无知无能的被动的受体,看做是只能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无视、弱化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主观能动性。其实学生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的充满活力的人!1.教育要呵护学生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0.
梁江涛 《江淮法治》2009,(19):53-53
笔者认为,江苏省立法限定学生作业时间可以看作是为学生减负、推行素质教育的破冰之举,也是步步为营破解应试教育模式种种弊端的务实之举。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早就有之,教育部门的通知禁令早就有之,但都收效甚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和老师考虑到升学率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怎肯心甘情愿“把时间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与未成年学生在事实上存在契约关系,但学校并不因此而承担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责任,学校承担的是法定保护和照顾义务。民法应加强对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权保护,当其受到人身伤害时,若学校不能证明自身没有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2.
吴涛 《法制与经济》2009,(23):80-80,82
文章从我国高校“禁租令”出发,主要探讨了由普通高校的双重性质所产生的其与学生之间的平权型和隶属型双重法律关系,并针对我国普通高校与学生关系的现状,从加强国家立法进一步明确两者关系、学校内部规范规章制度程序、完善学生权利救助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尚晓强 《法制与社会》2011,(13):241-241
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自身教育特点与三年制不同,我们要依据思政课“三贴近”原则,充分发挥思政课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改进五年制学生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方式,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加强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时学生的各种情况比较熟悉,对学生的影响比较深。因此高校辅导员素质的高低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培养辅导员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医学生对医疗损害法律制度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医学法学教育。本文以《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及相关卫生法规为切入点,采取专题讲座、开设医学法学选修课、编写《医学生医疗纠纷防范手册》、链接临床案例等综合手段干预学生的认知。结果提示,学生医学法学的认知水平干预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表明,有效的干预手段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医疗损害法律制度的认知水平,在学时有限情况下,案例式的医学法学教育、专题讲座、专业课与医学法学课程资源的整合交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在新一轮专业课教材的编写中,尝试链接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案例,使学生医学教育与法学教育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肖琳 《法制与社会》2010,(5):243-243
当今,90后的学生已开始进入大学学习,现在的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个性张扬、自我、另类、叛逆;还热情、自信、独立、早熟、有创造性、有责任感。因此,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那么,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怎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制史的教学首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反思;其次通过与部门法的比较研究,把握中国法制的历史源流;第三通过与外来法律文化的比较,拓宽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知识与能力是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必然培养学生一定的能力。但是,对于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这些能力等问题上的认识尚不一致,亟待正本清源。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重申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着重就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其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状况予以阐述。最后还特别强调了对创造力培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读者     
“自杀免责书”击中校园心理教育软肋
  2013年9月15日,广东省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新生完成报到。新生踏入校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该协议明确指出,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等事件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20.
学生课堂言语交往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生课堂言语交往的社会学研究刘云杉,吴康宁,程晓樵,吴永军一、目的与方法学生课堂交往是教学社会学的重要范畴乃至核心范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过程也可视为学生课堂交往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学生课堂交往”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课堂中学生相互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