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丁丁  马涛 《小康》2013,(10):26-27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立法要处理好相关法律间的协调性问题,解决好适用性差问题,立法要能满足应对气候变化需求,以实现立法价值的最大化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我国近期启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旨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  相似文献   

2.
青政办〔2007〕146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要求,为做好我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编制,协调解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检查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目标等相关  相似文献   

3.
国发[2007]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一、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4.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最近,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决定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区规划;  相似文献   

5.
国发〔2007〕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一、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气候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受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彭本利 《前沿》2012,(11):89-91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呈现出由气候政策行动向气候立法转变、由以减缓为主向减缓与适应并重、由以国家行动为主向国家与地方行动并重的趋势。中国作为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加强气候变化立法,不仅是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行动举措,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中国气候变化立法应考虑从以下重点着手:气候变化国际法的国内化、综合性气候变化立法、适应性气候变化立法、地方气候变化立法。  相似文献   

7.
吴启迪 《中国人大》2009,(19):23-24
气候变化已经变成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事情,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应对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应对气候变化应该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理论视野     
《长江论坛》2010,(2):96-9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10年2月22日下午主持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世界各国人民福祉。长期以来,我们本着对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相似文献   

9.
《湖北政报》2009,(18):9-11
<正>(2009年9月4日)鄂发[2009]21号大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提升我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自然生态、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当前,我省正处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委托,现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和作出相关决议的必要性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河南政报》2013,(6):9
豫政[2012]91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41号),确保实现"十二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现将《河南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国发[2011]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  相似文献   

13.
丁文广 《中国减灾》2012,(9X):14-15
妇女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各种灾害中所受的影响的特殊性遗切需要政策层面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妇女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灾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立法及政策保障妇女参与气候变化应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陈燕  徐萌 《群众》2022,(16):24-26
<正>江苏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滨江临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区,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的区域。2022年4月,《江苏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正式出台,成为全国较早公布的省级应对方案之一。这既是我省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率先探路的先行担当,也是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的自觉行动,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国发〔2007〕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对外视工作需要可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或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针和对策,统一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研究审议国际合作和谈判对案,协调解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制定多部环境资源类法律以应对气候变化,健全了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多层面上有效推动气候变化的应对举措。应对气候变化还需要法治化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与加强气候变化执法机构的建设;完善法律和行政法规来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立有效法律制度以确保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7.
杨楠 《长白学刊》2011,(6):73-78
气候变化作为当前人类共同面对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其重要性和影响毋庸赘言。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进程。这个进程的核心是运用法律、尤其是国际法机制应对气候变化。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机制为代表的国际法,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有目共睹。而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届满,人类正处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关键节点:2012年后人类应何去何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订立的最终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要到国际气候变化法体系及其构建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8.
国发〔2007〕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对外视工作需要可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或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针和对策,统一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研究审议国际合作和谈判对案,协调解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  相似文献   

19.
11月19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就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行了部署。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0.
资讯     
《中国减灾》2007,(6):52-56
质检总局: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正在好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颁布;中国将出台措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