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民警的临场处置中,当事一方提供一些理由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论证活动。为了评价对方的论证和构建自己的论证,必须遵守相关的逻辑规则,它包括一般规则和关于论证要素的具体规则。一个好的论证,必须是一个避免谬误的论证。谬误中最常见、最复杂的是非形式谬误。非形式谬误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动机、粗心大意和情绪化的结合以及未受检验的世界观这三个因素是大部分非形式谬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侦查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构建和评价侦查论证的原理、标准和规则.一个演绎侦查论证形式是有效的,是指该演绎侦查遵守所属类型演绎论证的所有相关论证规则.就侦查逻辑中的语用问题而言,语境、预设和隐涵是三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它们含义各不相同,但是都在理解语义、避免谬误、构建和评价论证、促进言语交流和理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媒体和学界对《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第十一条等条文的诟病甚多,认为它们弱化了对妇女的保护,违反甚至冲击、摧毁我国传统婚姻家庭文化、婚姻家庭伦理和婚姻家庭价值取向;另外还认为婚姻家庭领域与物权、合同领域殊有不同,这两条司法解释是将后者的原理粗暴地适用于前者,甚为谬误。笔者认为,这些抨击是对婚姻法解释三的误读。本文试图从对这些抨击作出辩驳的角度论证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第十一条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对思维形式中“名”的谬误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先秦关于“名”的谬误理论。先秦诸子的“名”之谬误思想熔铸了求治的时代精神,该理论为当今国家的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启迪和借鉴。维护整个社会稳定有序、健康和谐发展,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论证是寻求法治合法性的一种理论追求,它承载着一项重要的使命,即寻求达致司法公正,实现社会正义之方法。通过运用论证方法,实现个案裁判之公正,彰显法治之目标。实践中,由于论证理路之不同,如何把握论证正当性标准便产生了不同观点。颇具代表性的有逻辑有效性、可接受性、融贯性。但由于每一种标准都具有一定的适用场域,它们有的是程序正义中的标准,有的是实体正义中的标准。因此,任何一种标准都不能单独作为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应当把它们综合运用到法律论证当中去。  相似文献   

6.
警察逻辑素质优劣是其能否正确思维的重要条件。警察逻辑素质养成包括警察概念逻辑素质养成、警察演绎逻辑素质养成、警察归纳逻辑素质养成、警察类比逻辑素质养成、警察论证逻辑素质养成。警察逻辑素质养成有利于其探求新的知识,有利于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其成功反驳对方的谬误,有利于其提高自己的预见能力。  相似文献   

7.
“启蒙”的本义是开发蒙昧、清除荒谬、发现真理。“启蒙”并不是“五四”运动和邓小平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专利。在此前的中国古代人文思想领域,曾经发生过四次启蒙,它们依次出现于周代、六朝、明清、近代,启蒙的对象分别是夏商神本蒙昧主义、汉代的“性善情恶”论和“性三品”说、隋唐宋元以儒家道学-理学为代表的唯理性主义,以及整个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荒谬悖理的纲常伦理体系。而“五四”运动和邓小平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第五次、第六次启蒙,它们的启蒙对象分别是古代“奴隶道德”和现代“极左”思潮。原古以溯今,中国人文思想史上的种种规律性的重合昭然若揭:蒙昧至极,必生启蒙;真理逾过半步,即成谬误;人文的真理相通,谬误也相通;在重复的谬误处可找寻教训,在重复的启蒙处可总结真理——它是我们今天进行价值伦理重构、推动中华民族伟大腾飞的宝贵资源。非常感谢祁志祥教授接受我们约稿,由于文章教长,特分两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启蒙”的本义是开发蒙昧、清除荒谬、发现真理。“启蒙”并不是“五四”运动和邓小平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专利。在此前的中国古代人文思想领域,曾经发生过四次启蒙,它们依次出现于周代、六朝、明清、近代,启蒙的对象分别是夏商的神本蒙昧主义、汉代的“性善情恶”论和“性三品”说、隋唐宋元以儒家道学一理学为代表的唯理性主义,以及整个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荒谬悖理的纲常伦理体系。而“五四”运动和邓小平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第五次、第六次启蒙,它们的启蒙对象分别是古代“奴隶道德”和现代“极左”思潮。原古以溯今,中国人文思想史上的种种规律性的重合昭然若揭:蒙昧至极,必生启蒙;真理逾过半步,即成谬误;人文的真理相通,谬误也相通;在重复的谬误处可找寻教训,在重复的启蒙处可总结真理——它是我们今天进行价值伦理重构、推动中华民族伟大腾飞的宝贵资源。非常感谢祁志祥教授接受我们约稿,由于文章较长,特分两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转移论题”是比较常见的逻辑谬误。其产生的原因或为逃避各种责任,或企图能减轻处理或处罚,或设法为击倒论敌,或对逻辑知识所知不足等,其表现形式有“完全转移”和“部分转移”两种类型,而每种类型之中叉可分为若干种具体情形。“转移论题”谬误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一定的适用范围它就不再是谬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逻辑教学被边缘化,且重形式、轻内容,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不高,逻辑思维的普遍缺乏已成国人之殇。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逻辑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批判性思维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将批判性思维引入逻辑教学,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质疑与反思,让学生在推理、论证、识别谬误中体验逻辑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达到提升逻辑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