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被誉为清代“中兴第一名臣”.其为官、为人,为后人所钦佩.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说:“平生只服曾文正公.”曾国藩也确实值得后人佩服,且不提其“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赫赫战功,单说他的教子之道,就足以让人叹服.  相似文献   

2.
<正>“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时年24岁的毛泽东发出的慨叹。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作为一位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人物,曾国藩身上有哪些特质或者精神感染了青年毛泽东,让正值“少年意气,挥斥方遒”的他发出了“独服曾文正”的感慨呢?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在道光末年中进士,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被授以“检讨”官职。一天,穆彰阿上朝向咸丰皇帝保奏了曾国藩,请求皇上重用。咸丰皇帝听了,就问曾有什么超人才能。这一问倒把穆彰阿问住了,惶急中,他脱口而出:“曾国藩善于留神,过目不忘。”咸丰皇帝听了决定先试试曾国藩的才华。两天后,咸丰皇帝传旨让曾国藩初一卯时在中和殿候见。  相似文献   

4.
读了<曾国藩家书精选集>,我才真正理解了青年毛泽东为什么在1917年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谈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大清三百年第一名臣.生前死后的功过是非.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但曾国藩的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却始终受到追捧,就连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这些叱咤中国的风云人物,也是曾国藩的“铁杆粉丝”。  相似文献   

6.
沙平 《党史博采》2007,(7):23-26
艾思奇是我党内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大众哲学》曾创下连出32版的奇迹,可以说,在他没见到毛泽东以前,毛泽东已经是他的忠实读者了。艾思奇到达延安后,与毛泽东开始了较密切的交往,两人在哲学的交流和探讨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碰撞出一束束闪耀古今的思想火花。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一篇篇震古烁今的著作问世。在长期的来往和接触中,艾思奇对毛泽东敬仰有加,认为毛泽东乃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大师。毛泽东则对艾思奇发自内心的评价:“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好”字,意义可谓广矣!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邓小平是20世纪两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伟人。邓小平充满传奇色彩的“三落三起”的政治经历,为人们广为传诵。而在“左”的思想下,毛泽东也曾有过四次遭贬的逆境。毛泽东十分赏识邓小平,认为他“人才难得”。邓小平对毛泽东也非常敬重。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人要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时,他毅然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维护了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对于建国后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读者已经比较熟悉,这里记述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有个绰号叫“曾剃头”,言其杀人如麻。曾国藩曾这样说过:“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这是他的杀人宣言。难怪他杀人不手软,不眨眼,宛如剃头。这样的“剃头匠”可怕不可怕?真是可怕。但我觉得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就是曾国藩治军、处事的一些招数和观念。  相似文献   

9.
徐海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毛泽东曾称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本文献给读者的不是他传奇的战斗经历,而是他那两次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0.
夏明星  苏振兰 《湘潮》2006,(4):26-31
高岗是20世纪50年代“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主要成员之一。毛泽东对高岗曾有过两次截然不同的评价。1945年4月,毛泽东曾说:中国革命的大正统是井冈山,小正统是陕北,高岗同志就是小正统的代表。”1955年,毛泽东说“:反对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斗争将促使我们党大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我党我军人文荟萃,集聚了不少中华民族精英。但称得上书法大家的,恐怕除毛泽东外,要首推舒同了。早在江西苏区,舒同就曾被毛泽东誉为“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枝笔”。毛泽东还说过:“舒同是党内才子。”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曾国藩的《爱民歌》是借鉴与被借鉴的关系,甚至是从后者演变而来。但从毛泽东从事军事活动的历史过程来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在我军建设的实践中一步步发展完善起来的,很多条文都是从当时的具体环境中产生的。从现有的史料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爱民歌》没有直接借鉴的关系,它们之间主要是文化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卓越的军事将领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毛泽东很喜欢这位性格耿直、刚正不阿的战将,并对病中的徐海东十分关心和爱护;徐海东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人尤其湖南人,从权贵政要、志士仁人到青年学子,大多佩服曾国藩.毛泽东也无不表示过推崇师法,受过其人的种种影响.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致黎锦熙的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期间的《讲堂录》,毛泽东记录了  相似文献   

15.
坚毅同志在《关于张闻天论著中的“三分法”观点》一文中,论及了毛泽东同志对孔子“中庸”观的评价,指出毛泽东同志对“中庸”观是肯定的。针对坚毅同志的这一观点,宋进、王玲同志专门撰文《应该全面理解毛泽东对“中庸”的论述》,展开商榷,指出毛泽东同志并没有肯定“中庸”观。本文认为,双方的论争虽然有助于搞清楚毛泽东同志对孔子“中庸”观的评价,但仅仅在肯定与否的层面上加以探讨是无法搞清楚毛泽东同志对孔子“中庸”观的评价的实质的。本文拟从如下几方面对毛泽东同志这一评价的内在义理加以探讨,以此就教于坚毅、宋进、王玲同志及其他理论界同仁。一、毛泽东对孔子“中庸”评价的前后矛盾及他的“中庸”释义与“中庸”本义间的逆差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     
“他就是红色中国” ——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   当年埃德加·斯诺把毛泽东形容为一个“林肯式的人物”,立刻赢得了西方人的好感与认同。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那本有名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100人》当中,毛泽东的名次远远高于亚力山大,甚至高过美国之父华盛顿。而史沫特莱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同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这些无疑是对这位伟人最高的评价和赞扬。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曾说:毛泽东“是一位备受赞扬、又常被人辱骂的人物”,同时给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三大”前后,毛泽东曾在长沙《大公报》和《前锋》、《向导》周报上发表了《省宪下之湖南》等六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没有被后人收录到《毛泽东早年文稿》、《毛泽东文集》和《毛泽东选集》中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8.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被毛泽东誉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术界正在争论怎样评价李秀成的问题。李秀成被俘后,晚节不终,投降变节,写成《自述》之后被曾国藩所杀。有人还说他“不失为伟大的革命英雄”,甚至宣扬他是“慷慨就义”。在革命危急关头,作为一个农民革命领袖,不是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竟然是向敌人屈膝求  相似文献   

20.
窑工出身的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了他很高评价。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吸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周恩来同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非常关心和爱护徐海东,徐海东也十分尊敬周恩来,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并为后人所颂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