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两种彼此间相互矛盾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世界上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大国关系出现深刻调整和定位,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美国试图利用其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优势,通过在欧亚大陆两侧扩大和加固军事同盟体系,确立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竭力构筑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这两种趋势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不仅牵动着国际格局的发展与演变,而且成为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继今年年初决定研究和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后,美国近来还对南联盟…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17)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是二战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美国从巩固自己在21世纪全球霸权地位的角度出发,利用冷战时期确立的军事同盟关系,致力于新一轮高水平竞争和对抗;它对国际社会产生的冲击是强烈的,引起的后果也将是严重的。最近,本刊邀请有关专家就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发展,强化军事同盟的倾向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多极化趋势受到干扰李长久(新华社高级编辑):多极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想从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全球战略这个角度谈…  相似文献   

3.
力量失衡是美国图谋建立单极世界的客观原因。美国的经济霸权而非军事霸权是支撑美国强大的关键。美国在推行霸权图谋中很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为了解决自身安全问题,美国改变了亲手建立的战后世界秩序和安全机制,不再按照国际法规则办事。世界的大国之间并没有改变合作基调。冷战结束后的发展问题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年来,美国建立并长期维持了世界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霸权主义进一步膨胀,国际战略格局因此进入美国"一霸独大"的历史过渡期。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霸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对世界和平发展与中国和平崛起构成威胁。中国秉承反对强权政治,谋求平等合作的原则立场,坚守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伟大目标,从容应对美国霸权新挑战,并将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自北约维和哥队兴师动众开进南联盟科索沃自治省后,两个多月来科索沃这个弹丸之地的局势并未因此变得太平相反,各种骚乱和恐怖主义活动不断发生,而且出现了塞尔维亚族人3次被集体屠杀的惨剧。“维护和平、制止人遭灾难”,这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再声称的“文明世界”的所谓责任,已被无辜平民的鲜血溅上了重重的问号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理论盛行于冷战结束以后,充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媒体。其背景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唯一超级大国为建立一个美国主宰下的“世界新秩序”,它的手段之一就是打着“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用各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美国例外主义”是美国霸权的理论基础之一,它为美国霸权提供了一个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支持体系。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借助多民族主权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干涉其内政,从而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民族问题并不是例外。在民族问题上,“西强我弱”的理论和舆论态势对我国政府的国际形象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相似文献   

7.
李海龙  毕颖 《党政论坛》2013,(13):15-18
大国关系是指大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它是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规则的决定因素。近代以来,大国关系经历了二战之前以“对立与战争”为主的时期,冷战期间以“对峙与竞争”为主的时期,以及冷战结束后以“竞争与合作”为主的时期。前两个阶段为革命性国际体系下的传统大国关系,后一个时期为稳定性国际体系下的“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国关系是指大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它是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规则的决定因素.近代以来,大国关系经历了二战之前以"对立与战争"为主的时期,冷战期间以"对峙与竞争"为主的时期,以及冷战结束后以"竞争与合作"为主的时期.前两个阶段为革命性国际体系下的传统大国关系,后一个时期为稳定性国际体系下的"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9.
科索沃今昔     
科索沃一直是南斯拉夫联邦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这里与南斯拉夫其他省份不同,居民以阿尔巴尼亚族为主。阿族在整个科索沃省的200万人口中占90%,阿族人认为科索沃是阿族的家园,不应让一个塞族政府统治。而塞尔维亚历来珍视科索沃省,认为这里是塞族文明的摇篮,有最古老的塞族东正教教堂。科索沃像历史上的许多地方一样,归属很难定论。几十年来,科索沃塞阿两族关系一直紧张。铁托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有意削弱塞尔维亚共和国在整个南联邦的强大势力,破例给塞尔维亚属下的科索沃省自治权。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联盟随冷战结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西方均势理论、均势实践、美国当前的均势布局大棋局的理论和现实,认为美国的霸权是建立在其均势全球化布局之上的。这种霸权维护着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的不公正秩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国在均势中崛起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很快就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从经济上来算计得失,是事情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当今的世界还不安宁,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一些重要的国际政治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所以,不能把加入世贸看成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从国际政治的战略高度来权衡利弊,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我国加入世贸的重大意义。一、危及世界安宁的潜流 冷战时代结束以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多极化发展是世界的潮流。然而1999年发生的几件大事非常值得关注、值得深思。第一件事,在南联盟科索沃危机中,以美国为首的…  相似文献   

12.
陈向阳 《求知》2013,(12):29-32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加快重组,大国关系复杂多变,西方大国之间、新兴大国之间、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都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嬗变,中国的位置更加关键、处境更加敏感。一、国际战略格局进入"新一超多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五年来,国际格局多极化进入历史新阶段,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话语权就是对国际事务、国际事件的定义权,对各种国际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订权以及对是非曲直的评议权、裁判权。"~([1])国际机制是国际体系的制度化结构,包括国际组织、国际协议、国际准则以及国际惯例等。美国学者克拉斯纳在1983年把它定义为"国际行为体在国际关系的某个特定领域中所遵循的一整套或明示、或暗含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2])。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机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经济有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经济  相似文献   

14.
西方大国承认科索沃“独立”后,欧洲越来越多的“问题国家”也骚动起来,分离势力试图以科索沃为蓝本,谋求获得国际社会的正式承认。正如俄罗斯官员所说,科索沃“独立”是一个可怕的先例,“欧洲不再变得统一,而将成为流血的大陆”。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9,(24)
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3日批准了俄罗斯、美国和欧盟三方提出的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方案,该方案规定,在联合国名义下,在科索沃部署统一指挥下的、有效的国际民事和军事存在,其中北约将起“重要”作用。这个名为《由欧盟特使、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和俄联邦总统巴尔干问题特使切尔诺梅尔金带来的计划》的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曹孟南斯拉夫的主权及领土完整;结束科索沃冲突;在短期内从科索沃撤出所有南军石部队;保障难民安全地返回家园;进驻科索沃的国际维和部队将由联合国领导、主要由北约合加;由联合国作出决定,成立科索沃临时…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变化最大的一年。世纪之交,国际形势总体保持缓和,多极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继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国际政治、经济、安全领域内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地区冲突加剧,民族和宗教矛盾突出,大国关系日趋复杂。科索沃战争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的危险倾向明显抬头,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受到严重冲击。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的外交工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策略灵活,巧与…  相似文献   

17.
有战略家指出,科索沃已成为新干涉主义的祭坛,在未来五至十年,美国和北约的新干涉主义政策将受到越来越大的牵制 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美国 和北约通过科索沃战争推出 的新干涉主义政策,严重冲击了国际法体系和国际关系准则,毒化了国际政治生态,激化了国际矛盾,对未来5-10年内的国际安全形成严峻挑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新干涉主义的前景并不美妙,难以掀起大的浊浪。 根据布莱尔、克林顿等北约国家头面人物的说法,新干涉主义就是“指人道主义干涉,即出于维护人权等道义原则而进行的军事干涉”。它的两个核心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世界多样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西方的文化霸权违背这一常理而难以成功。世界的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各种文明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世界的多样性要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冷战思维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9,(25)
从6月10日南斯拉夫开始从科索沃撤出军警和北约宣布暂停对南的轰炸,科索沃问题的解决终于回到了联合国的轨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大规模战争虽然告一段落,各种冲突并没有停止,流血事件还在发生。科索沃是否能实现持久和平?本刊邀请新华社几位国际问题专家就此进行了座谈;本刊驻联合国记者顾震球、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吕其昌和阎学通或传来专文或接受采访,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施鲁佳(高级记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侵略南斯拉夫的战争已告一段落,但危机远远没有结束。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维和部队进驻…  相似文献   

20.
在困境中摸索的日本外交刘江水几年前,日本曾希望能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1995年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建立冷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方面发挥政治大国作用。然而,近年来形势发展表明,与日本经济地位变化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也许还要走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