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舟 《廉政瞭望》2007,(7):58-59
文官好斗怪现象在世界军事历史上,有一个怪现象,喜欢鼓吹战争的居然是一群文人,而真正的将领们反而比较爱好和平。1870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后,德国上下都信心百倍,议员们鼓吹好战的论调,  相似文献   

2.
王维 《世纪桥》2009,(21):54-55
宗教改革是早期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这场源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德意志人的心态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作崇拜和服从精神两个方面。这两个因素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德国统一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王维 《世纪桥》2009,(23):54-55
宗教改革是早期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这场源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德意志人的心态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作崇拜和服从精神两个方面。这两个因素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德国统一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德国新历史学派是19世纪最主要的经济思想之一,其主要经济观点继承了历史学派的思想,代表德意志帝国的利益,其主要观点包括五大方面,主张国家享有至高权利和地位,并以法令形式巩固,而解决国内阶级矛盾也要避免完全自由主义和马克思革命社会主义。对于德国社会保障而言,新历史学派奠定了其建立的理论基础,并指导俾斯麦政府直接建立了最早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新历史学派主要思想对于转型中国社会保障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历过纳粹与"二战"后"美国化"的"政治正确的"德国知识分子,放弃了原先基于历史或文化的正当性基础,通过斯特恩贝格尔所提出的和后来由哈贝马斯所提倡的"宪政爱国主义"来寻求能够支持后民族时代正当性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但"宪政爱国主义"在1989年后遭遇到一系列的挑战:在两德统一后,德国是否可以放弃"宪政爱国主义"和恢复为一个正常的民族国家呢?以及在欧盟扩展、移民潮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二战"后特殊历史产物的"宪政爱国主义"若要成为普世性的模式,它足够吗?通过辨析,我们可以发现"宪政爱国主义"的确是不足够的。  相似文献   

6.
30年代初,在欧洲,希特勒在德国攫取政权,叫嚷撕毁《凡尔赛和约》,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在亚洲,日本政府加速法西斯化,并开始了对外的侵略扩张。当时,各大国本应及时制止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和德国法西斯的重新武装,但英、法、美等国为了维护既得的利益,却开始执行了一条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  相似文献   

7.
17世纪以来,世界地图急剧变化。我们看到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和灭亡;苏联崛起和覆没;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逐步瓦解直至灭亡;英国从一个偏处一隅的岛国膨胀为称霸世界的不列颠大帝国,又在20世纪缩回本国沦为二流强国。与此同时,美国用一百多年的时光从刚独立的前殖民地变为主宰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德国、日本一度成为20世纪的法西斯匪徒国家,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无法磨灭的罪行,让人类付出几千万条生命才迫使他们回归正轨,后来却一跃成为经济大国;而亚非许多前殖民地国家则至今还在苦苦挣扎。如此等等的国家兴  相似文献   

8.
中国宪政百年历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家红 《学习论坛》2006,22(1):78-80
从清末法律改革开始,在沈家本等人的努力下,以变法修律为起点,逐渐将西方的宪政民主制度引进中国,但这种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回首中国宪政百年历程,应该引发今人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7,(7)
正从十月革命后俄国成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世界上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和竞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下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两种制度的竞争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被有的学者称为"历史的终结"。然而,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以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西方民主制度呈现出不可遏制的衰败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发展取得的成  相似文献   

10.
王英津 《新视野》2001,(3):53-55
一、“两德模式”的由来 “两德模式”是指东德和西德在和平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的模式。早在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强权硬把一个主权德国切割为二:东德和西德。在当时冷战格局下,刚出现的两个德国严重对峙,后经过各自独立的发展,双方关系从彼此对立发展到外交上的相互承认,到1972年12月双方又签订了“关于两国关系基础的条约”,两德关系进一步缓和,直至1990年10月两德最后实现了完全的国家统一。国际社会就把东西德国历经40余年的发展,运用和平方式从对立走向统一的模式,称之为“两德模式”。 “两德模式”在台湾并不…  相似文献   

11.
陆伟芳  余大庆 《唯实》2001,(5):17-21
本文分析了近代英国和德国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它们的生成环境和具体历程.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的两难选择,内向性与外向性的发展目标,决定着各国的发展战略选择,这也反过来影响到英国和德国走上不同的扩张、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完善党内选举促进党内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伟 《理论学刊》2001,17(1):67-69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在党的制度建设中乃至在党的建设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内民主不仅仅是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民主制度的问题。共产党政治上的先进性决定了党内的民主制度建设必须而且应该走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前面。作为民主制度核心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 ,从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之时就已经开始了 ,这也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历经 1 50多年的风风雨雨 ,验证了这一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但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和发展。一、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是…  相似文献   

13.
东山涛 《党史纵横》2012,(12):31-33
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一个陆权国家,历史上,强大的中国陆军曾让全世界为之色变。然而,自近代以来,随着英、美、日等海上霸权国家的崛起,海上军力大不如人的中华帝国开始日渐衰落,以至于被逼入半殖民地的境地。对于这一点,新中国的领袖们看得很透切,为此,自1949年建国起,发展人民海军力量成为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共老一辈军事家中,  相似文献   

14.
1919年,在同盟国的监督下,德意志国民议会在魏玛召开并制定了魏玛宪法.宪法规定德国实行议会制共和政体,标志德国进入魏玛共和国时期.在共和国存续的岁月里,政治上一直软弱无力,社会动荡不安.1933年希特勒通过合法选举方式上台执政,从而结束了魏玛共和国,建立起了纳粹帝国.  相似文献   

15.
杨晟子 《新视野》2018,(5):110-115
关于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动因,学界大致有"意外论"和"必然论"两种看法。事实上,德国参战并非出于某种具体的意外,而是由于长期的外部关系经营与国家安全管理的失误所致。当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灭亡又确实与"历史意外"有关,但这种"历史意外"不是出现在战争爆发之初,而是在战争过程之中,亦即随着新技术的历史性突破,使旧有的历史经验彻底失效,欧洲大国共同面临的战略环境充满各种难以估计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技术因素与国家战略都是理解一战缘起和进程的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正>1945年5月8日,屠杀过约600万犹太人的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着又一个欧洲霸权覆灭。1949年的联邦德国满目疮痍,基础设施几乎完全毁于盟军的炮火,数千万人在战争中死亡、被俘或者无家可归,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的前景遥遥无期。然而,这个建立在废墟上的国家却在战后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步入"经济奇迹"时期,摆脱了二战阴影,逐渐崛起成为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并在1990年实现了民族统一。两德统一后,德国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近代民主制度的形成而产生的选举制度,在国家的整个民主制度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一个国家选举权实现的民主程度,必然会彰显出人民在这个国家中所居于的主人翁地位的实现程度,从基本的方面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个民主制度的内容和品质。同时,选举权作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础环节,对公权力的运行具有制约和监督作用,能从源头上保证国家权力积极运行。  相似文献   

18.
冉昊 《新视野》2021,(3):113-119
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如何影响福利分配?传统观点认为,民主制度有利于增加福利分配。研究发现,包括民主选举制度、政党和政体在内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对福利分配产生重要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民主选举制度和选民偏好、政党属性和政体形式都各自具有内部差异性,加之其所嵌入的市场经济制度类型不同。重新梳理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与福利分配之间的差异化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民主选举制度并非全都促进民生福祉与社会公平,西方左翼的社会民主党也未必都实施高福利分配政策,以及联邦制民主政体也可能实施比单一制民主政体更为强有力的福利分配政策。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与福利分配的这些最新变化,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希图通过自我调适以应对其政治社会发展的新问题,这有助于我们打破福利国家都输出高福利分配政策的窠见,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与福利分配政策差异性之间的多重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思考"革命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一问题时,根据革命实践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目标。以"共和国"短语为视角进行分析,发现毛泽东的"国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共和的国家、阶级的国家、中华的国家、人民的国家、民主的国家、统一的国家"这六个方面。共和、民主反映了毛泽东对国家民主制度的把握,革命阶级联合专政、人民专政反映了对国家本质的把握,中华民族、统一反映了对中国优良传统政治文化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周淼 《唯实》2008,2(3):85-88
目前,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民主政体,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已在绝大多数国家中确立起来。但在资本主义形态内,发展中国家依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较大的政治发展差距,依旧面临着资本主义民主稳定、民主维持和民主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