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文化正义问题是文化建设的突出主题。"文化正义"是主体正义、制度正义和交往正义的复合建构。维护文化平等、保障文化自由、促进文化分享是文化正义的内在价值。尊重文化形象、优化文化环境、净化文化市场是文化正义的外在价值。"正义文化"是具有公心的主体文化、具有公理的制度文化和具有公义的交往文化的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文化正义和建设正义文化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总策划--以元阳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 ,都是大自然生态圈中的一个物种 ,都是人类文化生态系统中动态的生命体。以哈尼族为主体的元阳各族 ,创造了以哈尼文化为主体的江外民族文化。这种文化代代传承 ,形成庞大深邃的文化宝库。其中已经整合成型的有梯田文化、村落文化、火塘文化、节日文化、贝币文化、艺术文化、口传文化、土司文化、谱牒文化等等。每一种文化都应当保护和传承 ,都应当在旅游市场中展示其魅力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8,(1)
史实表明,唐代以前海南主流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含有制度文化、科技文化、农耕文化、青铜文化、纺织文化、教育文化、礼仪文化等,而且几乎属于中原文化或汉族文化。从隋代起,随着中原王朝对本岛统治的不断加强,中原文化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与交流》2007,(3):41-41
1、关注的层面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层面:主要涉及文化传统、文化实态(CI用语)、文化策划设计、文化征集、文化提炼、文化体系、文化理念、企业精神、行为规范、文化发展纲要、文化灌输、文化传播、文化认同、文化落地等。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有自己的运作套路,这些套路延续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策划基本思路,借鉴采用了“思政”建设的一些模式。所以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语言都比较空泛,关于管理的语言少而又少。  相似文献   

5.
荆楚文化的内涵及其创新特质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纪兴 《政策》2007,(2):41-43
荆楚文化的内容可概括为:神农炎帝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和现代革命文化。这些是荆楚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在历经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它是一种寻根文化、和平文化、爱国文化、美德文化和海洋文化。妈祖文化已经成为联络海峡两岸民众感情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7.
康咏秋 《湖湘论坛》2000,13(4):64-66
湖湘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湖湘文化指湖南地区的一切古代文化成果和文化传统,与关东文化、西夏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处于同一层面;狭义的湖湘文化指以宋明理学为源头的湖湘学派,它的显著特征是主张以心性修养为根本,强调求知报国、经世济民。应该说,湖湘学派是湖湘文化的源头和缘起,而湖湘文化则是湖湘文化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文化生产力有其鲜明特征:物质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当前,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仍不尽如人意:文化体制还不够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文化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所以,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造就大批文化人才、推动产业的文化化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秦家华 《思想战线》2006,32(3):23-28
贝叶文化是指以贝叶经为核心的傣族传统文化。贝叶经不仅记载了南传佛教经典,而且记载了哲学、历史、法律、语言、历法、文学、艺术、道德、科技、医学等内容,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贝叶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绿色文化、农耕文化、信仰文化、和谐文化、开放文化、柔情文化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共享性、实践性和延续性是校园文化的基本构成要件。我们虽在经验层面无法对校园文化作完整性的类别化分类,但依其表现形式可大致分为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隐性文化即校园精神文化,显性文化可大致细分为物质文化、语言文化、行为文化、活动文化和组织文化等五个方面。制度是各类校园文化形式享有延续性特征的决定性要素,虽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不属同一层面,却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文化形式不可或缺的要素,融于各类文化形式之中。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软实力指基于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所表现出来的地区文化生产力、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它由地域历史文化、地区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品牌、城市精神等要素构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理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基础良好、区域中心优势突出等优势,但也存在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缺乏创新、文化供给能力不强、现代城市品牌设计缺乏等不足。提升济南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包括彰显城市风格和特色、优化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济南城市精神、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正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黎苗文化、鲜明的生态文化、浓郁的海洋文化、多彩的宗教文化……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别展示着海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只有立足海南文化的根,把握海南文化的魂,才能沿着海南文化的脉络对未来文化走向做出合理的评判。  相似文献   

13.
张玉华 《传承》2009,(14):162-163
广西特色文化是在广西境域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因自然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积淀、民族文化基因、生成机理运转所形成的区域性文化整体赋存,呈现出民族性与多元性、原生性与独特性、融合性与变异性、边缘性与开放性的特征。从建构维度和表现形态上来看,广西特色文化可以分为山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海洋文化和边境文化等五种结构类型和文化系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面临新境遇、新挑战,新世纪中国文化应从主流文化与支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理论文化与实践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几方面全面加强建设与繁荣。  相似文献   

15.
丽水发展文化产业拥有两方面的比较优势,一是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我们把丽水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丽水特色的区域文化,称之为绿谷文化。揭示丽水发展史源远流长的好川文化、传说中的黄帝文化和汤显祖、刘基等名人文化,风情独特的畲族文化、华侨文化,展现古代能工巧匠精湛工艺的剑瓷文化、石雕文化、廊桥文化,展示现代艺术的摄影和巴比松油画文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政府为发展地域经济,提升地方影响力,纷纷提出“打造文化品牌”的响亮口号,有海洋文化、帝王文化、大唐文化、女权文化、冰雕与沙雕文化、茶酒文化、花卉文化等等,不胜枚举。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纽带。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文化是经过长期甚至几百年、上千年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郭爱斌 《前进》2012,(8):36-37
文化强县首先要文化立县,文化立县要落在实处,就要在内塑竞争力和外塑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协调发展。只有真正做到文化立县,才能实现文化强县。一、建设配备运用文化站室,为文化强县建设完善的文化活动平台要始终坚守政府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责任,把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置于民生的高度,不断增强文化为民服务能力。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做好县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和文化广场规划建设工作,积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村文化室、社区文化站等重点文化的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真正体现文化惠民的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湖湘论坛》2002,15(5):81-82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斗争和文化运动对抗战的宣传和鼓舞、支持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在领导文化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与抗战实际紧密联系的独特的文化理论体系即抗战文化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根本指导方针、抗战文化的队伍构成、抗战文化运动的任务、抗战文化的方法与步骤、抗战文化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特点、抗战文化工作中的统战思想以及抗战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等。研究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抗战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总结经…  相似文献   

19.
城乡文化一体化,是文化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核心,是城乡在文化权利上平等、文化服务上均等、文化资源上互补、文化发展上互促。当前,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农村户外文化活动场地不多、农村文化人才不足、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不易等困境。  相似文献   

20.
袁方 《中国发展》2011,11(3):32-36
该文在对全球化、文化基本内容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化在文化视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产业化、文化的大众化等方面的文化效应,并据此提出制定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加强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本创新、构建国家文化安全体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推动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等中国文化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