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主义教育哲学把涂又光先生的人性灵论和教育自身论设立为自己的人性论和教育本体观。它持多元认知论,主张在教学中自由探究真理。因对价值的辩证认识而提出基于继承传统价值上的教育创新观。民主主义教育哲学最具生命力的地方在于它提出民主人格论,从而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寻找到适切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1923年,中国学术思想界发生了一场科学与玄学的论战。这场轰动一时的争论,其核心是自由意志问题。参与争论的双方都各有偏颇:张君劢等玄学派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为底蕴,努力为唯意志论辩护;科学派则从机械决定论和还原论出发,完全否定人类享有意志自由。  相似文献   

3.
自由意志和恶的关联是索洛维约夫宗教哲学所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该文分析了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对自由意志和恶的阐释,着重论述了索洛维约夫给自由意志的定义不能够提供同一个主体的自由意志可能存在着诸多不同状态的根据.索洛维约夫对自由意志的阐述,理解起来比较晦涩,但即便是这样,不同时代的人,仍能在索洛维约夫思想中寻求契合自己时代特征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4.
伦理学的对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规范伦理学的义务论与目的论的分歧,到现代元伦理学的认识主义与非认识主义、直觉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争执,无不与对伦理学对象的不同理解直接相关。伦理学必须不断地依据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来探寻道德的意志自由的实质,以及意志自由的道德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刘妙英 《传承》2012,(13):71-73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因其关注“人”的哲学旨趣,特别是对人的意志、自由、欲望等非理性精神的关注,具有贴近人们现实生活的浓厚的时代气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中对人的哲学理解有着深刻的批判精神,这使得它超越了近代西方哲学视界,但又陷入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危机。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有一个客观的再认识和评价,在指出其可取之处,也要明白其理论的缺陷和危机。  相似文献   

6.
评析国内外刑法学界关于教唆犯处罚根据的学说,认为处罚教唆犯的哲学根据在于教唆犯相对的意志自由,法学根据在于教唆行为符合修正的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7.
向前  彭运石 《求索》2013,(6):88-91
自由意志是西方伦理思想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既是一个哲学概念,又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近年来,心理学家开始尝试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探索自由意志的心理机制、影响及表达。尽管心理学无法证明核心意义上的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但是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需要自由意志的概念: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心理治疗实践需要相信自由意志的存在:最重要的是。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自由意志——承认“自由意志”.并将此作为现代中国人性论的核心内容.可以成为现代中国哲学人性论区别于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分水岭。但在此过程中,自由意志心理学面临诸多理论和现实的困境,因此,本文对自由意志心理学困境及其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中国人性论提供另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期待可能性是根据行为人行为当时的客观具体情况.期待行为人不做出犯罪行为而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意志相对自由是期待可能性的哲学基础,人性的宽容是期待可能性的人性基础,刑法的谦抑是期待可能性的法理基础。期待可能性的认定应以行为人的认识为标准。我国刑法应当确立期待可能性理论,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刑法理念的更新,也有助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界广泛讨论认识的能动作用时,有人夸大了认识的能动性一面。如王振武同志早在1985年提出“主体选择论的认识论”之设想,主张用主体的“选择论”来代替反映论。当时就有不少同志的文章提出不同意见。何祚庥同志发表《评对所谓认识论的“主  相似文献   

1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原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但,这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史上,对判别人们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唯心主义哲学在主观认识中寻找标准。有的主张以圣人之言作标准,如中国封建社会奉行“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外国有以《圣经》之是非为是非的观点;有的主张以自己的观念作标准,如中国的王阳明提出把“良知”作为自家标准;有的主张以多数人的感觉、意见作为  相似文献   

11.
王健崭 《前沿》2009,(2):37-39
自由意志是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只有了解它的真正含义,才能理解黑格尔法哲学的体系。本文通过研究意志与自由、意志与意识的关系,确证了自由意志的深刻内涵。并进而分析自由意志由抽象法到主观道德再到客观伦理的辩证发展过程,揭示了自由意志从潜在到自在再到自为的一般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是超越困境而实现自由,他视个人的自由为人的终极性价值或终极追求,追求心灵的自由境界是庄子思想的灵魂所在.庄子哲学以安命论为基础,以齐物论为起点与归宿之间的桥梁,以"体道论"为达到最高境界的途径,从而构成了庄子人生自由论的基本框架,最终达到了人生的逍遥,即超越困境而达到心灵的绝对自由.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第 1 7条第 2款规定的已满 1 4周岁不满 1 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并不十分明确 ,导致认识上的分歧 ,直接影响了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责任范围和罪与非罪。应对刑法第 1 7条第 2款的责任范围加以界定 ,既可以通过司法解释的方法直接推定 ,也可以根据司法解释的相关精神间接推定。对八种法定情形以外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可通过隐形推定的方法将其纳入相对刑事责任的范围 ;对上述刑法条款存在的问题 ,可通过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予以裁决。  相似文献   

14.
论自由活动的主体与客观及其相互关系林剑一、自由的主体及其特性人在现实中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的,有个体、群体和族类的划分。当我们说自由的主体是人时,这个“人”究竟是指人的个体,群体,亦或人的族类呢?无论是在哲学史上,还是在时下人们的认识中,这仍是一个尚...  相似文献   

15.
无论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理解为物本论、实践本体论或者生存论本体论,总是不能把马克思哲学对人的自由解放的内在关切突出出来。惟有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理解为“人的解放”的本体论承诺,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学理根据。  相似文献   

16.
蒋乐蓉 《前沿》2010,(3):35-38
从民法哲学视角出发,提出民事主体的自由意志是整个民法哲学研究的本原;探讨了民事主体的自由意志实现的内、外在条件;黑格尔的民法哲学的本原思想对当代学者研究法哲学等相关内容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人生观》下册中,讲了这样一个观点:“自由总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自由之所以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是因为自由要受到社会实践水平、社会制度、法律和纪律的影响、制约与限制。一、人的自由程度要受到社会实践水平的制约。自由从哲学上讲,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  相似文献   

18.
认识论哲学观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主流哲学观。认识论哲学观主张,哲学是人类以理性对全部世界的总体图景、基本性质、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认识获取系统化的理性知识并做出科学说明的活动,是具有系统性的理性知识和真理的体系。认识论哲学观隐藏着深沉的生存论关切。现代生存论哲学观对传统认识论哲学观进行了积极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多义的,在不同的领域自由的含义不同。在本体论领域自由指人的本质,人是自由能动的主体,它把人和物区别开来了;在认识论领域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也是对偶然性和可能性的选择和利用;在伦理学领域是指人的意志自主和自律;在法学领域是指人的法定权利,如言论、出版自由权;在美学领域,美是主体自由的象征。自由也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就仅涉及个人的事务来说,自由是绝对的;如果涉及他人,则自由是相对的。自由的唯一限制是不能侵犯他人自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于上述问题,曾作过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哈耶克的知识论的认识论为基础,依其分立知识——默会知识——无知的思想轨迹为主线,特别是在其无知论的辨证架构下,阐释哈耶克是如何得以建立其自由哲学的逻辑进路,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哈耶克自生自发的自由秩序之原理的思维脉络,以助于进一步正确理解和充分领悟哈耶克所主张的自由原则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