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大钊研究学术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有鉴于学术史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的动态过程,研究时要特别注意到,学术史不同于一般的研究史,应对学术史给出明确的定义;学术史是批判的学问,其研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直面矛盾、探究疑难。这些特点在关于李大钊对马克思学说的“思辨”、参与“问题与主义”论争、重新认识“民彝”思想、参加西湖会议等课题的研究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李方祥 《学习论坛》2004,20(9):57-61
中国共产党学术史是中共文化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 ,中共党史学应对此予以关注 ,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学术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一、时隔七年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正式出版出版《毛泽东选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件大事,也是新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195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  相似文献   

4.
张慎趋 《党史博览》2008,(11):16-17,42
《毛选》的出版工作由人民出版社承担 出版《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件大事,也是新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195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简称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毛选》。1951年春,《毛选》出版工作全面展开。1951年4月17日,出版总署发出认真做好《毛选》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指示。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党史研究获得了长足进步.学术化诉求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课题中扩大着影响力.这一趋势在进入新世纪后得到进一步强化.成为左右党史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的独立性思潮。通过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史学史规范到世纪之交开始转向的学术史治理.党史研究学术化的史学进程得到了不同层面的建构与厘清。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出版了。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江泽民文选》收入了江泽民同志从1980年8月特别是从1989年6月至2004年9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汪兵 《北京党史》2020,(1):22-27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学界关于李大钊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丰富了对于李大钊及其思想的认知。其中,张静如在李大钊及其思想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成果所凸显出来的学术理念,在整个国内李大钊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方法论价值。他关于李大钊研究的方法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重视李大钊研究内容的全面性,不断拓展李大钊研究的领域;关注李大钊研究的学术史工作,考察李大钊研究的历程及成果;强调李大钊研究问题的学理性,夯实了李大钊研究的基础;着力培养研究人才,实现了李大钊研究的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自2001年以来,陆续编辑出版的江泽民同志著作还有《论科学技术》、《论“三个代表”》、《论党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出版,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然更是党史界的一件大事。11年前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反映了那时中国中共党史界的最高水平;在此基础上,并在党史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情况下,又由党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文选》(以下简称《江选》)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江选》的出版,为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学好《江选》,对构建和谐揭阳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文学是在不识字的民众中,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下来的精神产品。它是民众生活、生产、人生经验和艺术才能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历程的曲折反映,是研究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和国情的重要资料。该研究成果是我国第一部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它以唯物史观的立场,对百年来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作了细致的梳理和独特的审视,比较全面地描绘了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发展的历史图景。在处理百年学术史的若干问题吋,该成果在以下三个方面较有新意。第一,没有采用当下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界的成说,即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肇始于1918年的北大歌谣征集…  相似文献   

12.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邴正:香港回归,举世瞩目。它意味着一块被割裂了的田地的重新复原;也意味着一种被分离开的文化的重新组合。这既是20世纪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香港回归,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不仅具有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而且也具有同样深远的文化意义。一、香港文化:中华文化圈的一个组成部分自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割占,迄今已150多年。风雨沧桑,几代更迭,香港一方面承受大陆文化之熏陶,一方面承纳西方文化之影响,一方面兼领东南亚文化之滋染,形成了有着明显自身特…  相似文献   

13.
黄海 《世纪风采》2008,(8):34-38
1909年8月11日,一个浓眉大眼、惹人喜爱的小男孩,在浙江省义乌县吴店乡苦竹塘村一个教书先生的家里出生了。这个小男孩长大成人后,在中国现当代学术史和政治史上都留下了浓重而又不可磨灭的一笔。他就是著名历史学家、曾任过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放眼2010年,我们充满着激情,更充满着期待——再过几十天,上海世博会就要在浦江之畔隆重开幕了。这不仅是上海这座百年历史文化名城在其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将亲历、参与和见证一件永载史册的大事。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和骄傲!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文选》(一卷至三卷)出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陈雪薇告诉记者,对领袖的研究一般有三种成果:一是选集(文选、文集),主要精选他们的著述。二是年谱,主要反映他们的思想和实践活动。三是传记,侧重记叙他们的生平、思想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学术史是中共文化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党史学应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学术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学术前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的编写和修改具有独立而显著的学术史地位和思想史意义,仅从中卷稿秉承和践行的“历史学化”取向、重视和吸纳以往研究进展的学术自觉以及“大时空观”的前瞻性治学思想等三个方面即可管窥一斑。中卷稿为促进学术史研究乃至整个党史研究的学术化转型提供了很多思想与理论资源。党史学界今后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继续重视和推进中卷稿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宝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又增添了一座重要的思想宝库。《文选》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历史感,它始终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20.
钟言  闻实 《求是》2006,(16)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出版了。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党中央作出《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好用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