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行》2011,(5):14-14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1898年出生于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2.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3):12-12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30余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邓演达,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坚强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他以艰苦卓绝、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为中国民主革命立下的不朽功绩,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称诵。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1 92 4年与国民党的统一战线建成以后 ,党内一部分人在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毛泽东针对这一情况 ,从正面论述了自己的一系列正确观点 ,从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各地党组织和党员都在以各种方式,庆祝党的生日,祝愿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取得更大更辉煌的业绩。本刊开设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专栏,刊登有关文章。原红河州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王荣德同志,退休多年,不忘学习,发挥余热,精心整理了《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一文,对大家学习党史,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颇有益处。离休干部王禄善同志不辞艰苦,撰写了文章,一并感谢。并借此机会,向党校系统各位老党员、全州老党员学习、致敬,感谢各位老领导、老党员对本刊的关心、关注,欢迎继续向本刊投稿。  相似文献   

7.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3):13-13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  相似文献   

8.
杨少华 《前沿》2014,(17):4-6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克服困难、战胜强敌、推动革命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就逻辑层面而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理论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历史源泉是丰富悠久的中华民族精神,现实基础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细致梳理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将使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助力。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外交的开端。在艰苦而特殊的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站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领导全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探索与实践,打开了通向全国、通向全世界的通道,同时也把一个斗争中处于弱势的政治力量逐步推向强盛。这个过程中所蕴含的外交特点不仅曾经是新中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之源,也是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处理同世界的关系时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将这一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总结为以下三点: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在探索中走向成熟;独立自主,灵活务实,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开放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肩负着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使命,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精神等伟大精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些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1.
12.
陈仲 《长白学刊》2022,(5):12-23
“革命”一词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意涵也随之拓展。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仅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功的重要历史经验而载入人类史册,而且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路径。勇于自我革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而且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唯物辩证法原理在自我革命中有鲜明体现,自我革命的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自我革命在“主体”“问题”“措施”“责任”“过程”“认识”等层次上的全面性与“两点论”自然契合,自我革命在坚持问题导向、抓“关键少数”、抓主体责任、抓政治规矩等方面体现“重点论”,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自我革命在解决党内问题的“三道防线”、自我革命的组织体系、自我革命的“法规”体系化、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协同推进等方面彰显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自我革命始终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观”。可以说,唯物辩证法为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提供了科学的“打开方式”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注重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以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觉强化忧患意识,坚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强化执政本领提升,强化党的自身建设,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推动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胡刚 《桂海论丛》2020,(5):74-7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历史一贯性和理论完整性,昭示了自我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接续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也包含了应有的政治自信和居安思危的政治意志力。这对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坚持革命性与政治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党的群众观点与人民立场,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地位,确保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生机与活力,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要求和理论底气等诸方面进行较为具体客观的历史呈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理论指引和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5.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从主体建设的角度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党的自我革命”重大命题,是对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深刻回答。党的自我革命表明新时代党对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新境界,具有深刻逻辑与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自我革命,在革命性锻造中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推动自身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中的革命思想对当时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的李大钊,对"革命"一词的内涵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革命"既包含了暴力革命、社会革命,也包括革命领导阶级的自我革新,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认识的开端.延安时期,我们党总结了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了清除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的不良影响,提高党员明辨是非的能力,统一思想,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这是党在思想领域的一场比较彻底的自我革命.这次整风,清算了党在历史上的错误路线,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确立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全党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妮 《前沿》2014,(15):51-52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革命传统精神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继承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精神,并为其注入现代化的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精神的内涵,并从实现中国梦的角度来分析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精神现代化的对策。①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最早建议由中、英、美、法、苏五国组建太平洋联合阵线,以反击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毛泽东预判,抗日战争的胜利依赖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日统一战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基于共同利益,美、英、中、苏等国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誓言战胜德、日、意法西斯。毛泽东领导军队战斗在抗日最前线,拥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努力下,盟国终于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庾新顺 《桂海论丛》2002,18(5):68-70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各族人民进行了20多年的革命斗争 ,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杂志中的“革命话语”承续近代中国知识界关于“革命”的理解与认知,随后则聚焦于“文学”,掀起“文学革命”,揭开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之序幕。然而,在面临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时“文学革命”的力量显得过于苍白。《新青年》“革命”话语遂从“文学革命”渐转向“社会革命”,即“十月革命”“阶级革命”以及“劳工革命”等话语形式。1923年后,在国共合作的大局中,《新青年》之“社会革命”话语具体表现为“国民革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科学途径——阶级斗争——亦随之成为《新青年》革命论述的核心话语。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亦随之得以生成并融入革命实践,并且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内容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