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陈乔之冷战结束,雅尔塔体制崩溃,世界经济多极化与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多国深深感到本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迟缓性与急起直追加快区域合作进程的必要性。一、发展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势在...  相似文献   

2.
经济区域一体化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组织沈恒炎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国际贸易和投资不断扩大,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进入9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不断上升,各国的经济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经济合作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展开。虽然在经济合作关系中,...  相似文献   

3.
为了增强东南亚的整体经济实力,规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东南亚国家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同时依据其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多样性的现实,采取了许多具有灵活性的应对举措。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凸显出双重特点,在某些方面凸显出超越WTO推动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深度与广度的特点,被称之为高于世界贸易组织(WTO-Plus),然而,其制度和有些政策举措又反映出滞后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特点和精神,被称之为低于世界贸易组织(WTO-Minus)。本文介绍了国际学术界对东南亚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评价,展示了东南亚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双重特点,并对此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最后对特点形成的合理性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4.
中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芮 《当代亚太》2007,(2):44-51
中国和印度同为亚洲发展中大国,20世纪末以来,两国都在加强各自的区域经济合作.本文分析了中国和印度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并对中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二者的共性与不同.  相似文献   

5.
韩中经济合作的方向李承勋最近世界经济秩序变化的趋势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同时出现了世界化和看上去与此相反的地区主义。一方面全世界正在形成一个地球村,另一方面又有像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几个区域组织呈分立发展的态势。探索韩中经济合作的...  相似文献   

6.
韩国西海岸与环黄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吴德烈环黄海、渤海地区是东北亚地区西南部的“金三角”,投资环境好,经济合作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这里是韩国、日本、美国及台湾省企业家感兴趣的热点地区。随着朝鲜半岛政治气氛的逐步改善,这个区域的国际经济贸易及技术合作将会...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经济合作设想”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经济合作设想”简介韩镇涉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设想包括两个不同概念的“圈”:一种是以国家为单位,以中央政府为主体进行的全范围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图;一种是以国家和中央政府为其后盾,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进行的局部区域经济合作圈。这两种形式的合作圈既有联系又...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东北亚地区各国要避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中被边缘化,就必须开展地区经济合作.受相关因素制约,这一地区合作将采取有别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东盟的模式.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战略利益,需要审慎制定参与和推动这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9.
毒品:“金四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黑色屏障”郭健初近年东南亚地区迅速崛起的“金四角”次区域经济合作,给予中国西南地区以更多的参与机会,该区域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将显现出来的积极要素,对参与该区域合作的任何一方都将带来更大的利益。尽管目前研究人员对“金四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在双方的努力推动下,合作机制和制度基础不断得到完善.2004年签署的<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中又取得了实质性的新进展.本文在总结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与新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之处和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逐步从务虚走向务实.抓住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新态势及向纵深发展的有利时机,切实发挥该地区的地缘战略和经济互补优势,是中国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繁荣、共同发展的双赢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与韩国企业的对策金锡东一最近世界经济形成了欧洲大陆东西大经济联合(EEA)、美洲大陆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等区域经济集团,使搞活区域内国家间经济的区域主义明显加强。面对与自由贸易主义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相违背的集团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胶东的经济潜力和韩国西海岸的开发张景芬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在“黄海圈”范围内,结合韩国西海岸开发,谈谈胶东半岛对韩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一、胶东经济特点胶东,在地理上泛指山东胶莱河以东区域。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个行政区。现在胶东已不是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域,大致包...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海南省博鳌为永久会址的亚洲论坛,是第一个亚洲国家自己的区域对话和经济合作机构.亚洲论坛要不负众望,必须坚持亚洲的事务由亚洲国家自己解决的原则,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的前提,采取循序渐进的区域经济合作方针,把改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合作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发展趋势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面对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集团化的时代背景和苏联解体以来的严酷经济现实,独联体各国自92年下半年以来开始逐步重新加强经济上的合作,走上了经济一体化之路。由于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存在,独联体范围内的经济合作极为曲折艰难,所取得的成果也远未尽如人意。本文仅就几年来影响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姚昱 《东南亚研究》2013,(4):50-55,67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开始构建其对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政策的起始阶段。这一政策缘起于美国政府自身所具有的强烈冷战意识,其区域经济合作构想的几度勃兴都与东南亚冷战局势的变化有关。由于受制于自身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而采取的财政保守主义政策,美国政府不愿因为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问题而扩大自身的财政开支,这令美国推动的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效果不彰。这一矛盾不仅决定了当时美国对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政策的起伏,而且对今天美国的相关实践也依然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度推进的同时,中国与东盟的国际文化合作也快速拓展。从国际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及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等三个层面与双边和多边两方面来分析,可将其发展历程分为1991—2000年的奠基与2001年以来的制度化合作两个时期。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双方文化合作呈加快势头,但主要文化产品贸易份额仍偏低,整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在动因及效果方面呈现政府主导、经济推动、网状关联、空间集中等特点。鉴于人文合作对自由贸易区建设等经贸合作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亦需要国际文化合作,国际合作进程中文化与经济呈一体化趋势,故中国—东盟区域文化合作应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8.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难点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北部湾合作是在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一个海上次区域经济合作,与陆上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一起,构成了中国-东盟的全方位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泛北优势在海,范围广,潜力大,但困难和挑战也大。合作的突破在项目。南宁-新加坡走廊、中国投资参与东盟东部增长区发展、北部湾经济圈等项目的推进将惠及所有泛北成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主动和率先崛起,成为泛北部湾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核心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提出建立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为泛北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小国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多边主义进程受阻与大国向区域主义的转向,小国必须在不同的区域经济合作战喀中做出选择:以南一南合作为代表的自主型模式,以新区域主义为代表的依附型模式,以"轮轴-轮辐"为代表的主导型模式.一国究竟会选择哪一种模式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初始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大国之间的博弈格局.因而,在垒球区域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大国与小国之间正在进入一个相互博弈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促使东亚经济走上了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道路。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面临着多重制约因素。加快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应增强东亚意识,完善发展模式,提倡大国合作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