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我国转型时期价值观(哲学)研究状况的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学界关于价值观(哲学)的研究、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大体走过了从"主义"之争到"问题"意识的觉醒再到各种"学说"呈现的历史,表现出注重把价值观(哲学)研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注重对改革开放实践中提出的价值问题的研究以及注意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等特色;应针对以往价值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满足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和推进价值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出发,建构、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框架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实践在现实社会主义运动中总是呈现出双向互动的复杂格局.一方面,现实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实践,无不要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指导并承受经典理论的规约;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又很难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保持完全的同步和一致,它总是有着强烈的个性化冲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复杂格局中不断注重强化"实践先行"的原则,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在较好地保持了理论与实践之间良好张力的同时,呈现出强烈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从马、恩的构想到今天的实会主义实践,表现出理论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尤其是中国蓬勃展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还是放弃和倒退?都需要进行理论上的说明.本文正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实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命题,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出发,客观、公正、科学地分析和总结8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成败得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做出了历史、理论和现实的思考.对进一步提高和明确正在深化和攻坚阶段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的过程.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敢于突破,又要能够运用新的方法对新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新的科学结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带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方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得失的经验、准确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之上,科学分析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的理论概括.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论述和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基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新成果和理论新飞跃.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国家,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成果。对于现实世界无产阶级的最终解放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这一理论背景之下,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意义,从而加深我们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从三次修宪可以看出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非公有制经济从"被消灭"到成为"补充地位",以及"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三次修宪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视野中,社会主义是克服资本主义固有危机和矛盾,继承资本主义一切成果,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形态,并预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在封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列宁率先领导并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到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开辟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道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理论思想给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以深刻的启迪,其对社会改革的实践和经验,也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的系统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的核心。它内涵深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功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加强学习和宣传,又要加强建设,注重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新命题,是我们党长期实践和理论探索的总结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需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取得丰富的创新理论成果用以指导实践,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权,怎样才能实现和保障社会主义人权"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本文从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入手,阐述了社会主义人权的主要特点,以及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实现社会主义人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方面来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阶段。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以贯之;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马克思主义着眼新实践新问题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新起点上的重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论坛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现实表现;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定位与意义;三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新趋向。此次论坛从社会主义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三个角度出发,全面探究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展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全新图景。  相似文献   

14.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革命实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把社会主义从理论推向在各民族国家实践的阶段。限于时、空条件,以及英年早逝的不幸自然因素,列宁来不及认识和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从准军事体制到常态的转轨。从大历史的视角看,新社会制度建立之初,国家都曾实施准军事体制,以求迅速巩固新的社会制度。但是,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只有当国家从准军事体制转轨到常态之后,才能发挥与体现出来。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概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及时实现转轨。传承列宁的遗产,关键在于完成列宁未能完成的工作,实现国家从准军事体制到常态的转轨。苏共没能正确传承列宁的遗产,因而丢失了列宁的遗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国家层面看,实乃建设常态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围绕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心命题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艰辛探索,思想建树颇丰,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反"和平演变"思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三个世界"划分思想、社会主义认识过程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等宝贵思想和一系列崭新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建立在广大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基础上。在与普世价值观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自由"思想有助于我们以"自由"为核心,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的本质区别及先进内涵,增强理论自信。马克思从人的实践的存在方式出发把自由理解为"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思想,有助于提升人们对劳动、金钱、财富和幸福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自由"思想落实到平凡的职业劳动中,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职业伦理建设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现代世界发展的一个新成果,他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形态向现代化形态的转变,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规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它在理论上表现为从"三大因素"到"两个文明"再到"三个文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并历史性地发挥着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实践的巨大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社会主义走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模式到体制创新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并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完善,极大地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杰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生理论,形成了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从人类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来看,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大理想;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教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来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