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瞭望》1987,(28)
根据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建议,1987年7月11日为“50亿人口日”。因为,据权威方面预测,世界人口将在这一天前后突破50亿大关。如果这项预测准确的话,那么,本刊本期发行的第二天——1987年7月14日,按等瞬间增长率推算,世界人口将是50亿零3万人!  相似文献   

2.
尽管我们非常不愿意,尽管我们为了遏制它采取了不少措施,然而这一天终于还是到来了:一个严酷的事实已伴随着1989年春天的脚步,走到了中国每一个公民的面前;今年4月中旬,中国人口突破了11亿。 4月14日,“中国11亿人口日”活动将在北京举行。这是又一次敲响了人口的警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如果人口的增长速度再控  相似文献   

3.
人口金字塔显示“底部萎缩”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所绘制的我国人口的金字塔明显呈现“底部萎缩”.即20岁以下的人群大幅减少。与此同时,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亿,  相似文献   

4.
人口问题事关全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民生所系,国运所依。今年1月6日,我国迎来了13亿人口日,人口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3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占亚洲总人口的1/3,是欧洲总人口的近两倍,比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还多。人口众多,成为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们的一切发展战略和政策都不能脱离这个国情。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5,(9)
资料:中国人口统计警钟篇中国现有人口12亿,86%为1949年之后出生的。世界发达国家人口之总和为11.7亿,少于中国人口。中国人口列车重载、高速,预计2000年时有13亿“乘客”,2050年时有15—16亿“乘客”,2050年之后中国人口数才可能逐...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世界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今天还在继续。以下是摘自联合国人口司报告中的一些世界人口最新数字。 世界人口70年增加了2倍:1930年全球人口大约为20亿,1960年上升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突破50亿,1999年达到60亿。目前,世界人口约为64亿。如计划生育措施有效实施,世界人口在2050年将有望被控制在89亿左右。 世界人口5大国:中国(13亿),印度(10亿),美国(2.97亿),印度尼西亚(2.23亿)和巴西(1.81亿)。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6,(21)
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化速度,少儿及老年抚养比率均较低,总人口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有利于劳动力增加及投资储蓄增长,妇女就业机会和人力投资也相应上升,从而整体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学将这段时期称为“人口红利期”。一般认为,从现在开始至今后十五年,中国将处于“人口红利期”,但中国的这  相似文献   

8.
一、世界人口最多的+个国家(世界银行1989年“世界发展报告”)(计算单位:百万) 中国1110.D巴西146.3 印度823.9日本123.3 苏联287.1尼日利亚]13.3 美国2朽.9孟加拉国110.9 印尼x75.4巳基斯坦108.1 二、世界人口增长趋势(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预测数) 1 999年60亿2022年80亿 2010年70亿2100年IJO亿 三、世界老龄人数预测(联合国卫生组织统计) 1990年,全世界超出60岁的人口达J.6亿.202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R.防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2%.其中22%居住在发达国家。几个人口数字$《科学社会主义》资料室~~…  相似文献   

9.
尽管自7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世界人口的年增长数却继续保持在8000万左右。1986年世界人口已达到49亿。为呼吁世界各国对人口过快增长的极大关注,联合国已决定将1987年7月11日定为“人口50亿”日,届时联合国有关机构和一些国家将举行各种活动;联合国秘书长将向世界各国首脑和主管人口及计划生育的部长每人赠送一台由日本设计制作的世界人口钟,以敦促全人类关注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耕地能养活下个世纪的中国人口吗?江国成我国用占世弄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3%的人口,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然而,面对近两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徘徊不前,人口不断增长,耕地急剧减少的严峻现实,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提出:到本世纪末人口增加到13亿时,特别...  相似文献   

11.
王毅 《瞭望》2000,(23)
在四川广大农村中,“人丁兴旺”,已经得不到大家的赞赏,甚至会被看成是愚笨的行为。稳定低生育水平,要解决好反弹力大的难题。 曾经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四 川,在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 近一二十年中,在转变大多数人的生育观念和控制人口增长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效。 这期间,四川实行了比全国其它省份更严格的生育政策;按该省上一次人口生育高峰的生育水平计算,严格的生育政策,使四川自1978年以来少生了3284万人。四川在全国的人口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目前,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控制人口好、生育水平低的省区有10个…  相似文献   

12.
《团结》1995,(2)
1995年2月15日零时,我国第12亿个公民出生了,“12亿人口日”(不含港澳台地区)推迟了九年才来到,是我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现在我国妇女生育率已持续下降到更替水平,年出生人数降到2100多万,净增人数降到1300多万,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保障了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对于饱受人口膨胀压力的世界,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1,(24):4-4
中国的“半人口城市化”现象从人口城市化的定义看,是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水平则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以“人口、持续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国人口与发展会议日前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170多个国家的政府、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约1.5万名代表和观察员汇聚尼罗河畔,共商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人口与发展问题,这充分表明人口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次会议是在世界人口继续剧增的背景下举行的.全球人口增加之快极为惊人.世界人口在1830年第一次达到10亿,历时数千年;到1930年达到第二个10亿仅经历100年;到1960年达到第三个10亿仅历时30  相似文献   

15.
10月12日,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一家医院中一名男婴的降生.标志着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60亿。面对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我们不禁想到,70亿人口日还有多远?按照目前世界每年增加7800万人的速度计算,最多只要门年!我们真希望这个日子遥远再遥远一些。60亿人口的到来,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本世纪60年代曾有专家预言,人类在达到60亿人口之前会遭受灭顶之灾。然而,科技在创新,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以我们的智慧和远见以及对我们拥有的资源明智的利用,"地球村'依然生机勃勃。占有世界总人of/5的中国,对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物质的背面是精神──“黔江精神”浅析宋玉鹏"黔江精神"的背景位处四川东南川鄂湘黔四省结合部的黔江地区,是1988年新成立的地区,辖石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27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4%。五个县...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自1961年以来年度新增人口少于死亡人口的人口负增长现象,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标志性变化。我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世界人口总量第一大国、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中的人口负增长,是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人口负增长。同时,人口的长期负增长所带来的少子化、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等现象,也会给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全球视野下把握好人口负增长先发国家的共性特征和客观规律,又要深入研究基于我国国情与本土文化的中国特色和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今年夏季开始,我国将出现初中入学高峰,预计到2002年为最高峰,初中在校生将高达 7005万,比 1998年增长 30. 6%。 我国近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只有50.7%,普通高中招生数仅占初中毕业生的22%左右; 适龄青年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只有10.5%左右。 如今,要想找到一份好的“白领”工作,就得有大学本科文凭;要读大学先要考进好的高中, 要想通过比高考还残酷的中考入高中门,选择什么样的初中“打底”是关键。 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城里越来越多的小学毕业生家长眼睛盯在了初中招生的多样 “选择”上。  相似文献   

19.
世界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孔德涌世界对人口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到去年9月在开罗召开的联合国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认识基本趋于一致。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行动不一致,许多实际问题并没有解决。人口仍在急剧增长中,各种矛盾将愈来愈尖锐。20年以前,1974年,在罗...  相似文献   

20.
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此前的人口普查数据,从平均初婚年龄、年龄别初婚频率及年龄别曾婚比例三个方面对中国“城市—镇—乡村”男女婚姻推迟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镇、乡村男女均存在婚姻推迟现象;城市男女的婚姻推迟程度比镇和乡村男女的婚姻推迟程度更严重。中国“城市—镇—乡村”男女的婚姻推迟在1990—2010年呈现分化态势,在2010—2020年转变为趋同。镇作为城市和乡村的“中间”区域,其人口婚姻推迟变迁趋势更接近乡村人口的婚姻推迟变迁趋势。中国“城市—镇—乡村”的婚姻推迟变化特征是婚龄人口性别结构变化与婚姻文化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初婚状态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