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轶梅 《学理论》2013,(10):93-95
从年初到现在,哈尔滨市涌现出多位道德模范人物,他们高尚的道德行为感动着这座城市,成为全体市民学习的楷模,催生了哈尔滨特有的"哈尔滨风尚"。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市民在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活动和公共关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与全国文明城市标准要求存在差距,有道德环境、公德意识、公德教育方面的原因,急需发挥模范道德人物事件直接教化功能,提升文明素质;以道德模范人物为引领,丰富城市精神内涵;形成全社会崇尚道德模范的氛围,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 "九五"期间,上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蓬勃开展,内容贴近群众,形式丰富多彩,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特征日益鲜明,已经形成全面覆盖、系统推进的格局,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公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因此,建设和谐社会,提高综合国力,道德建设尤其是公德建设是其重要的内容。正确地界定公德的性质,科学地把握公德的作用,是深入开展公德建设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诸如绿化带晒衣服、喷泉池内嬉水、树木成健身工具、邻里不相往来、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等许多无奈的“城市病”也跟着出现。如何让全体市民接受公德教育,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在绍兴,有一张特殊的城市“名片”,这张折叠的精美卡片上印有“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和步骤”、“绍兴市市民文明守则”、绍兴市“七不”规范和“绍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北京市民的公德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市民公德缺失的社会心理原因和社会公德重建的社会心理基础进行了分析,提出目前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修养的强调和现代公共精神的日益成长等因素是现阶段社会公德建立的社会心理基础,并对社会公德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闵行区积极响应上海市文明办"开展市民修身行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号召,创造新载体、充实新内容、运用新手段、覆盖新人群,通过创设有品质的"修齐讲堂",推进有温度的"修身行动",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区。  相似文献   

7.
裘冰燕  李颖 《学理论》2014,(20):58-59
市民公共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内在核心与灵魂,也是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目前,学者们对于市民公共文明素质的研究主要包括:内涵、意义、影响因素、途径等四个方面,通过对学者们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进行信息分析,有助于提高市民公共文明素质,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加快文明城市创建和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良好的市民文明素质,市民的文明素质是考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最重要指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提升市民素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普通市民在参与中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王菊 《学理论》2014,(3):278-279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高校普遍积极宣传、贯彻社会公德教育,取得了显著。总体看,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部分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公德教育力度不够、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少、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以及大学生忽视自身的公德修养。针对这些问题从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公德实践活动、倡导网络信息文明、提高自身公德形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10.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政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市民素质的综合反映,她既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也是凝聚人心、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正>全民阅读有助于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人们通过学习书本获得知识,也获得判断真善美、假丑恶的标准。读书月的总主题在"阅读"之后是"进步",而其后是"和谐"。树立了判断标准后,能提升市民素质,建立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全民阅读改变了深圳城市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积累。深圳虽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通过阅读,这座城市可以吸收全国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并与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进行超时空的对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以来,松江区结合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文明办《关于开展市民修身行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的总体规划,在全区广泛开展"文化寻根,文明修身"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培训和实践养成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仅仅13天的时间,呼和浩特市公交公司在3路车上添置的480个海绵坐垫全部被乘客“顺”走,由此引发的社会公德大讨论正在当地市民中展开。在此,我们十分同意从这件事中所得出的“部分人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结论, 从内心里谴责那些“顺手牵羊”的不道德行为,也十分期待在呼市市民中展开的“社会公德大讨论”能够唤醒更多人的公德意识,促进社会公德水平的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存处境的非传统挑战及社会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渐行渐远又融不进城市,职业选择上高不成低不就,注重精神生活却受到社会歧视,交往愿望强烈但交往范围狭小。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处境面临的非传统挑战,既有生活环境变迁的因素,更有制度设计上的问题,还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原因。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处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层面、从政府、社区、市民层面,还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进行全方位调适。  相似文献   

15.
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扎实推进“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迎世博,促和谐”市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近两年来,浦东新区以提高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为目标,聚焦文明细节,重点围绕“垃圾不落  相似文献   

16.
市民素质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素质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现代文明城市也期待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市民素质包括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城市意识素质等层次结构。这些素质结构的和谐发展并向现代化、文明化提升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哈尔滨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把提高市民素质放在创建工作的首位,提出了"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培养文明市民"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强化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这一根本任务,着力打好"唱"、"诵"、"进"、"学"、"兴"、"做"六张牌,取得了显著成果。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城市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机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4)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形成、实质及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是研究市民社会理论的重要基础。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从鼎盛到后现代的转变,对文化体系和交往行为的研究是其理论特点,"公共领域""生活世界"是其理论核心。对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二者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文扬 《党政论坛》2014,(3):37-38
正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凝炼城市价值观,形成城市文化发展的价值共识,营造城市文化发展的精神家园。将"诚信"作为城市倡导的价值取向,必将推动城市文化更加健康发展,提高城市人的道德素养。现代城市倡导诚信价值,首先在于促进人性的良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交往。人性发展是一个做什么人的问题,古今中外绝大部分的主流文  相似文献   

20.
关于保定市区居民低碳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选定中国北方的河北保定市作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目前,作为中小城市的保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低碳城市的建设,但此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为此针对保定市市民为调查对象,从保定市市民和其居住社区的角度出发,从中发现保定市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社区与其居民在这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