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国林 《求实》2012,(Z1):134-135
"问题"是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中极其重要的范畴,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思维形式,从其认识论功能和逻辑功能看,该范畴同样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式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是不断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  相似文献   

2.
戴家才  季丰 《唯实》2004,55(7):61-64
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是统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逻辑充分体现了三者的一致性.本文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抽象概括;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实践;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究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一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孟慧敏 《实践》2021,(4):22-2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涵盖了根本目标、形势判断、发展动力、方法路径、政治保证等重大战略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5.
郝丽 《理论学刊》2003,(1):33-36
认识论研究要树立现代视野,在不断回答、解决自然科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所提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创新.本文从认识的本质、对象、主体、方法和价值诸方面介绍了研究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为应开发一系列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深化李大钊思想研究,需要以学术史为基础,坚持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认识论原则,用个案、实证来展开思想、理论的解析,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要从动态角度认知李大钊的思想,展现其特殊的思辨过程,从而真正"读懂大钊"。坚持学术史与认识论的结合,实现逻辑和历史的一致,从这两条基本的"自然线索"展开研究思路,力求从具体的变动中获取思维灵感,是李大钊思想研究所要达到的二重境界。  相似文献   

7.
周天楠 《理论学刊》2004,(11):99-102
作为认识论的一个整体性范畴 ,决策理念在认识转化为实践的飞跃过程中起中介过渡作用 ,是决策主体在一定的利益目的驱使下 ,运用现实的约束条件对手段和对象进行意志抉择的过程。决策理念在本质上属于认识领域 ,包含着或设计了将理想客体变为现实的实践步骤和方法。决策理念虽不具有实际地改造客体的作用 ,但它已具有类似于准实践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是对认识活动一个方面或最重要方面的本质概括 ,是主体联系客体的桥梁和纽带。研究决策理念的认识论属性 ,不仅丰富了认识论的研究内容 ,使这一理论更全面和更彻底 ,而且决策理念的中介属性也更加明确地揭示了认识全过程的辩证本性和有机统一 ,使指导实践活动的决策理念更加正确和合理。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反映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主张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列宁的反映论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把主客观的矛盾运动和整个人类的认识看成一个发展过程,把反映论与实践论统一了起来。发生认识论在本世纪五十年代逐渐形成哲学体系,1970年皮亚杰发表《发生认识论》一书,系统地论述了认知的心理发生,知识的发生等重大问题。他认为,认识是不断构成的结果,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些新的结构在形成。发生认识论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这些结构的机制是  相似文献   

9.
逻辑是思维的法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准绳,也是规范一切学说和理论的标准.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就是其本质内涵的逻辑展现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深刻认识与把握属性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策略逻辑,这对于持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确指出,人们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认识开始于感性阶段,理性认识必须依赖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又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解决本质问题。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关于认识过程的理论,唯物地而且辩证地解决了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之所以错误,就是因为他们没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在理论建构上,它有自己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四条逻辑主线的内在层次性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2.
实践矛盾观的出场逻辑,是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参照。实践矛盾观的理论形态展示着本然、实然与应然的三重逻辑形态。实践矛盾观的本然逻辑体现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实践矛盾观的应然逻辑体现的是主观如何更好地符合客观的理论诉求,而在实践矛盾观的本然逻辑与应然逻辑之间,还有一个理论和实践二元分离的实然逻辑。实践矛盾观的应然逻辑既是对实然逻辑之"主客分离"的反思和超越,又是对本然逻辑之"人的能动认识"的强化,是理论的完备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科学理论。实践矛盾观的逻辑形态显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路径:解构和建构相统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方法论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方法论是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应有内容。思想维度的转换和方法论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的重要认识论依据。“WHAT—WHY—HOW”三层相互联结的理论追问,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我们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论。从抽象到具体是我们党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发展逻辑,是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明确的目的至上性和手段服从性,坚持中国特色与世界历史进程的统一性,使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谈认识论视角中的归纳与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和演绎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的逻辑方法。只有从认识论的高度并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才能从整体上对它们进行正确的评价,了解它们的相互联系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的分析,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重要问题,它既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目的为何"、"如何实现"等三个问题构成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出发点,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生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主题逻辑"、"过程逻辑"等三大逻辑,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共同承载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16.
《求实》1982,(Z1)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坚持唯物的和辩证的观点,科学地回答了认识的本质、能力、来源、过程以及发展规律等问题,是正确解决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从近代开始,认识论研究在哲学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但认识论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又是什么?对于这些认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似乎还没有真正解决。许多哲学论著往往在认识史、哲学史同认识论史之间划上等号,把认识的对象、哲学的对象同认识论的对象混为一谈。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弄清认识论的对象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象.否则,就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认识论、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认识史、哲学史和认识论史为了弄清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对象,有必要大略地考察一下人类的认识史、哲学史特别是认识论史。  相似文献   

18.
《实践论》是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作。本文仅就这一著作关于认识过程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作出的主要贡献,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实践论》深刻阐述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就两个飞跃的问题,分别做过论述。但他们并没有把两个飞跃联系起来,做为统一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唯实》1982,(Z1)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的一部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毛泽东同志着重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特别强调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突际的自觉的能动性。他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的目的、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指出正确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往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理论的逻辑起点与出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民 《求实》2007,42(4):4-7
马克思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本质的人”,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即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从事生产活动的人。逻辑起点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原初状态或本质属性,从逻辑起点经过中间环节到逻辑终点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出发点是认识事物及其运动过程的着眼点和突破口,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及其运动规律的方式和方法。逻辑起点和出发点既可以是一致的又可以是不一致的,这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的。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的区分,标志了马克思思维方式的彻底变革,为马克思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它对我们深化理解马克思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