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直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开国大将谭政,是10名大将中唯一以部队政工业绩突出而被授此殊荣者。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奉命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有幸从领袖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得到了良好历练,提高了政工才能。起义结识老同学1927年9月,谭政作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改编自军阀朱培德的江西省陆军暂编第一师)团部书记,随部队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失利后,工农革命军余部向井冈山转移,于9月29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省赣榆县抗日山革命烈士陵园第五坡段,有座陵墓墓墙中央安放着用60多斤子弹壳铜铸成的彩色烈士铜像,他就是我军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即著名的红一团)首任政治委员、中共滨海区党委书记兼军区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1,(10)
正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杨得志战功卓著,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杨得志始终心系百姓。他常说:"老百姓有困难不找我们找谁?找到我们,我们不办谁办?"当年长征的时候,杨得志带领的红一团是红军长征先遣团,蒋介石妄图借助大渡河的天险把红军拦住。"十七勇士"粉碎了敌人的美梦,第一团为红军长征扫清了道路,被毛泽东称赞为"开路先锋"。1983年6月13日,当年帮助渡河的两位老船工韦崇德和龚万才从四川专门赶来北京找杨得志反映情况,  相似文献   

4.
《党史纵览》2013,(9):30-30
在带红军上井冈山之前,毛泽东并未上过井冈山,那他为何会选中井冈山呢?1927年2月,毛泽东到湖南衡山县城时,访问过当地的妇女会干部张琼。张琼说起她有个表兄,受国民党追捕,无处可逃,逃进了井冈山。那儿山高皇帝远,国民党鞭长莫及。从此,毛泽东就对井冈山有了印象。1927年9月初,在部署完秋收起义工作后,毛泽东郑重地对众人说:倘若暴动失利,退路在哪里?第二团团长王兴亚说:"要是咱们打输了的话,就退到我的两个老庚  相似文献   

5.
百花园     
《湘潮》1999,(1)
朱、毛在酃县第一次握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了宁冈,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行军途中,一直很关心朱德、陈毅等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他曾派卫生队党代表何长工去长沙,一是找省委和湘南特委报告秋收暴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红一团”诞生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中,是人民解放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中“,红一  相似文献   

7.
中共历史上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事业,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便创建了小井红军医院。它是中共领导医疗卫生事业的伟大尝试,开创了人民军队有正规医院之先河,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提议在小井建一个条件较好的红军医院小井红军医院的前身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卫生队。1927  相似文献   

8.
孙伟 《北京党史》2013,(3):37-40
毛泽东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他可以说直接经历了井冈山的创建、发展、巩固和鼎盛,也见证了井冈山的曲折历程。毛泽东在这里践行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尝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今天,重新审视毛泽东与井冈山的若干关系,对于毛泽东乃至中共早期历史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平江县龙门镇枫树村,有一口清澈见底的泉水井。这口普通的水井,却养育了3位共和国将军。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9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配合在安源、铜鼓的二、三团会攻长沙。当一团到达龙门镇驻扎时,家距水井不足100米远的张令彬,参加了工农革命军。时年25岁的张令彬,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军旅生涯。他随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先后担任过排长、纵队副官长、兵站…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善于从眼前具体的“小事”入手 ,解决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学习和领会这种“小中见大”的工作作风和领导艺术 ,对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改进党的领导作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中见大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时 ,通过向群众调查 ,了解到这样一件“小事” :从前井冈山有一个山大王叫朱聋子 ,因熟悉井冈山地形 ,官兵进山抓他时 ,他就跟官兵满山转圈子。他把当了几十年山大王 ,官兵捉不住的原因归结为“井冈山不要会打仗 ,只要会打圈。”毛泽东把调查得来的 ,别人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1.
寻根问祖是炎黄子孙的世传家风和至高美德。一个人,一个团体,都应该问一问、找一找他的祖先是谁,他的起源在哪里?这里要考证的足,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步兵旅的祖籍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在毛泽东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对袁文才、王佐农民武装实施了成功改造。1928年2月上旬,袁、王这两支农民武装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朱、毛会师后,又升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这标志着这支部队获得了政治上的新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正规的革命军队,也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顺利创建。  相似文献   

13.
“把列宁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即红军的初创时期,他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邓小平所言,并非空泛的溢美之词,而是切合实际的历史总结。 一、从工农红军踏上井冈山的第一天起,毛泽东就考虑如何掌握部队,保证党的绝对领导的问题。围绕于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引子: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跟毛泽东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打下了新中国。另一个引以为豪的是他构筑了我们国家的国防工程,特别是领导了"两弹"工程的创建。陈士榘,湖北省荆门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教导队区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长、副连长、副营长、副大队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红一军团司令员作战科科长、教导营营长,第四师参谋  相似文献   

15.
正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1927年9月29日来到永新县的一个名叫三湾的小山村。部队在村里驻扎5天。进村的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部队现状及其解决的措施,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第一,把已经不足1000人的部队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改编时,毛泽东宣布愿留则留,愿走的发给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朱德、毛泽东红军井冈山会师80周年纪念。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短短3年的时间,留下了八个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井冈山会师六十周年。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和湖南暴动农军,经过艰苦转战,到达宁冈龙市,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这就是我党历史上著名的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组建了工  相似文献   

18.
造反派要把朱德“轰出中南海” 解放后,中央考虑朱德年岁大了,就尽量减轻他的工作。为此事,毛泽东找朱德谈过多次。对于毛泽东,朱德是深为了解的,从井冈山到中南海,两人几乎一直在一起。他敬佩毛泽东的卓越领导才能,也甘愿做个副  相似文献   

19.
读《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三章及近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某些论著,笔者对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和古田会议的一些历史问题有些想法,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提出来共同研讨.关于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问题毛泽东领导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意义重大.诚如《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三章所述:是“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那么,毛泽东怎样领导这一重大的转变呢?是有一定的精神准备,  相似文献   

20.
我国派驻香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旅,其主体前身是红军时期著名的“红一团”。对此党史、军史界并无异议。但关于“红一团”的演变,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特别对于“红一团”的前身来源,存在着不同的讲法。笔者经考证研究特撰写此文,愿求得党史、军史界同仁和读者共识与指正。一、从“红一团”到步兵旅的组织沿革据历史文献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等记叙:1933年6月红军统一编制,将原红三军第七师缩编为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即红一团。由原辖的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团,缩编为第一、二、三营。1935年9月红三团撤销,该团卫生队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