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剥削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出现的物质前提是社会上剩余产品的出现,其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剥削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存在于当今中国私营企业中,是由现实条件决定的。极端肯定和极端否定都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坚持生产力标准为基础,而不能片面地认识剥削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铮  李积云 《传承》2007,(5):28-29
剥削是指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占有那些没有或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全部或部分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的行为。剥削的产生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在现阶段还存在剥削。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现象,但不存在剥削制度,也不会产生剥削阶级。允许剥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剥削现象是与生产力发展一定水平相联系的一种复杂的经济活动。它之所以在中国大陆几经波折而又萌生,说明它有存在的现实依据,即在现实条件下,对发展生产力,对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历史唯物辩证法沉思的基础上,对它的价值居世以及它与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作一些剖析。一、剥削的两且基本属性和两重价值属性“剥削”一词,主要指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或产品。这是从“剥削”的县一般意义上讲的。历史上依次出现的三种剥削制度除了剥削一般的共性之外,又分别具有不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又重申了这一重要论述,指出:“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述的突出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提出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时,他又强调了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这三个“有利于”的核心,则是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相似文献   

7.
阶级不是个政治概念而是个经济概念。首先,从阶级的产生来看,阶级从产生到消灭,都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马克思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是没有阶级的。阶级是怎样产生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产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就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阶级分裂。具体地说,第一,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第二,私有制的产生,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私有制确立后,阶级的产生就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可见,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产生是由经济…  相似文献   

8.
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当前我国私营经济中存在的剥削问题,一方面要客观、科学地分析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性质;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与时俱进地将马克思关于"剥削"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运行的私营经济特征相结合,既看到剥削在我国现实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又看到剥削的消亡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目前在我国人为地消灭剥削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处理好发展私营经济和消灭剥削的关系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剥削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力 《理论月刊》2004,2(1):144-146
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剥削理论的最新发展。主要围绕着在现阶段如何界定剥削的内涵、判别现阶段剥削的标准、现阶段存在剥削现象范围以及如何评价现阶段剥削等问题展开,并对我国现阶段剥削问题的讨论提出了作者的几点看法:剥削是经济范畴,对剥削范畴的扩大化是缺乏理论依据的;我国现阶段不存在阶级,这是分析剥削问题的制度前提;剥削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历史范畴;社会主义可以主动调节和消除剥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崭新概括和科学界定,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然而,对于社会主义本质,尤其是其中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尚有一些人疑惑,有人担心随着改革的深入难以避免两极分化,中国会变成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傅静  李克 《青年论坛》2003,(6):19-20
长期以来我们把剥削看成是与剥削阶级相联系的不公正的丑恶现象并致力于革命来消灭它。改革开放后 ,我们提倡发展私营经济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剥削现象。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 ,这个问题是理解党的发展生产力政策的关键 ,也是正确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于我们在新的时期努力做好国税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邓小平同志把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地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概括既说到了生产力,又说到了生产关系,解决了以往离开生产力而仅从生产关系去认识社会主义的偏误,  相似文献   

13.
李秀娟 《前沿》2012,(14):37-3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是异化劳动的根源,批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主张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扬弃资本和异化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及社会公正.当前我国在非公经济中工人的劳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带来的.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限制资本对工人的剥削,降低劳动异化带来的风险,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关系是各民族之间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受上层建筑中政治制度制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将会引起民族关系的变化,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一 民族关系同民族经济关系联系最为密切,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民族经济关系对民族关系的作用在于:民族关系是生产力发展以后适应民族经济交往的需要产生的.民族之间的交往最初起源于经济交往,民族经济交往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生产力落后,无剩余产品作交换,民族之间在经济上互不往来或往来较少的情况下,不会有民族关系的产生.只有在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分工达到一定的程度,民族之间在  相似文献   

15.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结构问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削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表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刘茜 《传承》2012,(22):36-37
自"二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所以发生这些变化,科技革命是直接动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是内在依据,工人阶级的长期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强大动力。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发展是部分质变和新质的产生,而不是根本性质的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和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资本主义随着内部部分质变和新质的产生,以和平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建立使剥削制度归于消灭,但社会主义现阶段劳动的特点及公有制占主体条件下私有制的存在又决定了剥削现象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必然导致非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但非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并不等于剥削。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现阶段剥削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依然具有一定的历史的正当性,允许其存在正是为了更好地消灭它,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调整所有制结构王福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就要坚持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深化农村改革,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注入...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的目的、任务。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主要有两项,一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项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这两项任务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最根本的。因为只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才能为人民的生活改善并最终达到生活富裕创造物质条件,同时也才能使消灭剥削,消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时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的回答。然而,还有少数同志对这一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对我们党的现行政策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