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遏制农资涨价,保护农民利益──关于粮食成本和农资价格的调查剖析本刊记者董瑞生,陈大钧莫让农资涨价吃掉粮食提价的好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核心是维护农民的利益。1994年国家大幅度提程高粮价收购价格,农民因而收入增加,种粮有利可图,于是,农村出现了加大...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夏粮丰收声中,江西省农村的基层干部和老俵们却正为卖难和粮食涨库而大伤脑筋。据了解,此类情况在全国许多产粮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应当引起重视。古语说“谷贱伤农”。收了粮食卖不出去,收到库里调不走,会挫伤农民和农村干部种粮的积极性。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偏紧。近年来全国上下花了大力气才刚刚突破粮食生产徘徊局面,因而,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 既然全国粮食偏紧,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情况颇为复杂,它牵涉到产区和销区各自的利益,牵涉到财政金融业方面的政策,需要各方协调,共同采取相应的措施方可解决。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农民的利益,从而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则是最重要的出发点。所谓农业上的大局,唯稳定粮食生产为大。  相似文献   

3.
中储粮:不折不扣地执行粮食调控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新闻周刊从中央储备粮工作会议获悉,今年中央将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粮食调控政策必须在各个环节不折不扣地执行。托市收购保证丰年增收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军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独家采访时表示,中央对储备粮工作非常重视,中储粮公司的职责是“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怎样解决粮农生产积极性下降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调整好粮农的物质利益关系。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82页)农民种粮食积极性同样同他们自身物质利益有关。种粮收益愈是能够满足农民的物质利益要求,他们的积极性就愈高,粮食生产发展就愈快;反之,农民的积极性就低,粮食生产就会因为缺乏足够的动力而停滞不前,甚至发生倒退。当前,农民种粮积极性之所以下降,就因为种粮收益低。  相似文献   

5.
沈翀  林嵬 《瞭望》2006,(24)
政府为夏粮收购“托市”,意在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也需辅之以必要的配套措施,防止粮食购销诸多环节可能出现的价格扭曲  相似文献   

6.
托市收购加顺价销售,使我国在连续三年丰收之后仍能实现粮价上扬。进入库存较高的2007年,粮食调控又将面临怎样的变局过去一年我国成功实现粮食“托市”收购,使农民在连续三年粮食增产之后,非但没有陷入“多收了三五斗”的尴尬境地,反而难得地实现了“增产涨价”。更重要的是,政府并没有因保护农民利益而背上沉重的包袱,新机制下以高于市场价收上来的储备粮,在此后的市场运作中成功地实现了顺价销售:从2006年11月起,市场粮价不仅没有因丰产一路走低,反而从去年11月起大幅上扬,至今虽有小幅回落,但价格依然坚挺,农民增收有了可持续而坚实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7.
俞敏 《理论探索》2011,(4):21-24
苏俄非常时期列宁关于粮食工作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非常时期工作特殊性出发而形成的思想:即以农民在交售余粮过程中的态度作为划分敌友的界限,成立工人武装检查队参与征粮工作,对于消费品的分配实行统一的、平均主义的办法;另一方面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包括: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改变农民小生产者的旧思想和旧习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实行依靠贫农和团结中农的政策,工人政权要尽可能地照顾农民的利益。研究列宁在苏俄非常时期的粮食工作思想,对于我国搞好粮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行粮食合同定购与供应平价化肥、柴油、发放预购定金挂钩,是今年国家为鼓励农民增产粮食、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重大政策。但是,在贯彻落实这项政策的过程中,有不少地方出现截留、克扣、私分、挪用“三挂钩”钱物的不正之风,引起农民极大的不满。为了确保挂钩物资的落实,当前有些地方正在采取果断措施,纠正这股歪风,有的已经抓出了成效。 比如,河南省方城县古庄店乡原副乡长黄自元擅  相似文献   

9.
“多元争市”激活了粮食市场,但风险也随之加大。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是当务之急。随着粮食收购市场放开和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粮食市场逐步形成多元竞争的格局。记者在粮食大省吉林的调查发现,现在农民卖粮可选择的买主多了,可是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加大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粮农往往难以保护自己的利益。粮农:多了选择增了风险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有3.4万多个,而其他多种所有制粮食企业有10万多个。这一数字比较表明:过去那种国有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完全改变了。同时,国家也不再对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也是2011年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地,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建立比较完善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制度,是稳定粮食生产的治本措施,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在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成效,着重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曹菁 《学理论》2013,(4):59-60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三农问题的关注,许多学者开始将研究的目光聚焦到了农民身上。同时,伴随着农村和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民自身的利益也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时代呼唤一种能够整合农民利益,搜集和上达农民利益以达到影响政策进而增进农民利益的组织———农会的出现。笔者将从利益集团的角度对农会加以分析,力求回答在当前中国建立农会的必要性和现实中存在障碍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政府行政力量的淡出,以规模粮商为主体,生产、销售、加工一体化的利益群体,将成为稳定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导力量,市场化粮食生产新机制端倪初露。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
农民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事关党的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毛泽东农民利益维护思想,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历程中所形成的关于农民问题的经验总结。深刻总结其理论精髓,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实现经济利益是农民利益维护的根本保证;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民利益维护的内在动力;强化法律制度建设是农民利益维护的坚强基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民利益维护的重要依托。毛泽东农民利益维护思想,对当前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有着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有关专家和粮食主产省区的人士认为,要确保明年粮食持续增产和我国粮食生产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关键是未雨绸缪地研究解决制约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等突出问题,继续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农地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生存仰赖于土地,国家稳定奠基于土地。因此,近年来地方政府视土地为“投资”,忽视农民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圈地运动”,对社会造成伤害,隐忧重重。 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大前提下,以统筹为指导思想,将土地视为社会发展基本要素,使其成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载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是维护农民权益的基础。为了探讨村庄公共事件中的农民利益表达真实状况,本文选取湘北邵村作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处于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初始创建阶段的湘北邵村,存在着农民利益表达能力匮乏、利益表达客体行为不合理、利益表达的渠道不畅和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为此,应从农民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来探寻优化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路径,以达到维护农民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造成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的原因很多,既有制度设计的缺陷,也有农民代言人的缺位,还有农民利益表达意识的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拓展规范农民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现代公民意识等方式来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8.
种地纳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已是农民的共同意识,习已为然。但近几年来,粮食定购却成为农村工作的“老大难”。每逢收购季节,党政、粮食及有关部门,则要全力以赴,组织队伍,千方百计地投入收购粮食工作。尽管定购指标不断降低,收购措施不断加强,但定购任务仍难完成。定购任务不能园满完成,则不能满足城镇等对粮食的需求,从而将影响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但强购农民的粮食,不仅会严重损伤他们的感情,而且会紧张党和政府以及广大农村干部  相似文献   

19.
赵大伟  陈建梅 《学理论》2010,(24):71-72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利用1991—2008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粮食主产区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数据,探讨了二者关系。结果表明:与其他省份相比,粮食主产区的农村家庭更依赖农业(主要是粮食种植业)生产来获得收入;农业生产波动将对这些省份的农村家庭收入波动将有更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4,(24)
当前农村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了农民生产特别是种粮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证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增产的一个关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之所以取得突出成绩,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农民的意愿,彻底打破“大锅饭”的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真正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同时,在经济上让农民得到实际利益。这就调动了千家万户发展生产的极大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农业和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三个台阶。 但是,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我国农村进入发展市场经济的新阶段之后,为什么会出现耕地抛荒、撂荒、经营粗放现象,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了呢?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