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章泽 《新视野》2005,(2):52-54
“权力期权”是权力腐败的重要方面。权力期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漏洞和法律不完备。因此,必须从弱化官员的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官员的离职与退休行为,建立对官员及其亲属的跟踪监督机制,推行公务人员廉洁保证和担保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杜绝“权力期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黄力 《党课》2007,(3):78-80
随着党和政府打击腐败越来越严厉,当前的腐败现象出现了越来越隐蔽化的趋势。但由于治本的措施尚未落实到位,一些制度的缺陷依然存在,于是权力期权化这种腐败的新形式应运而生了。所谓的“权力期权化”,就是腐败分子不再是当即攫取利益,而是等多年以后,甚至退休以后,再连本带利地收取好处。这种行为,其本质是权力的“资源化”,也就是权力寻租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延伸。这种期权化腐败,对我们的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性:由于其欺骗性,造成社会分配不公,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由于其后发性,导致国家资产大量流失而且很难追回;由于其隐蔽性,很容易对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形成诱惑,造成腐败泛滥。  相似文献   

3.
叶海平撰文指出,“公共权力私人资本化”的完整涵义是指握有“公共权力”的领导者利用自己的权力,以各种方式谋求或积聚私人财富,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将其积累的私人财富作为资本进行运作,从而完成其权力向资本的转化过程。权力资本化的实现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五种:一是明显违法的权力资本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苏联亡党亡国的众多推动因素之中,权力腐败肆虐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苏联权力的腐败问题有其形成的复杂过程、原因及特点: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开始凸显并愈演愈烈,到苏联解体前到达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一问题因权力的不可制约而起,以权力的绝对丧失而终。苏联权力腐败问题具备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为世界各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敲响了廉政建设的警钟。  相似文献   

5.
李刚 《廉政瞭望》2005,(1):44-45
在去年浙江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杨扬等人提交了一份题为《领导干部期权化问题》的提案。有关“权力期权化”的讨论成为近期备受关注的话题。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就获得这种权利,即拥有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的标的物(实物商品、证券或期货合约)的权利。“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就是指他们在位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我国各类腐败现象中,有一种“权力期权化”现象日益显现。某些人将权力逐渐向时间寻租和扩张,用权力和将来的利益作交易,预示了腐败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和新动向。预防和抑制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已成为一道棘手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倾向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军 《求实》2005,(6):25-28
近年来,在党中央反腐败斗争力度不断加强,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的背景下,权力腐败出现了新的变种--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倾向的出现,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权力自身的因素,也有外在的文化和社会因素;既有权力配置不尽合理的行政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近年来我国反腐败力度加强的原因;既有权力监督存在漏洞方面的原因,也有我国现行公务员退休待遇偏低等方面的原因.只有科学配置权力,加快干部轮岗,加强离任审计,设置离任缓冲期,提高干部退休的待遇标准,加强舆论监督,才能标本兼治,将腐败现象扑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8.
饶文波 《先锋队》2014,(7):54-54
追求素衣清贫的人,掌权的味道是一手泥土味;追求升官发财的人,掌权的味道是一手铜臭味。当权力可以商品化,转化为商品货币时,其带来的利益就成了权力腐败的"原罪"。掌权者滥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的特殊利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期权腐败”愈演愈烈,已成为当下的一个反腐难题.“期权腐败”是一种类似于期货投资的套期式腐败行为,以“期权契约”为本质特征,以追求非生产性利益的“权力寻租”为核心目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笔者认为,新时期有效应对“期权腐败”,不仅需要“刮骨疗毒”般反贪反腐的决心和勇气;而且需要制定、完善具有“热炉效应”般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构建人文的道德机制来约束“权力寻租”,从而弥补法律与制度对“期权腐败”制衡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一把手"的腐败主要来自权力腐败,从权力运行角度来预防"一把手"腐败是防止腐败发生的治本之措。因此,只有提高权力运行机制的科学化水平,有效协调、控制、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形成从权力授受行为的规范,到权力行使行为的分解,再到权力执行结果的控制这一系列权力制约环节,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纠正"一把手"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手握重权的“一把手”腐败占有相当比例,权力过于集中成“一把手”腐败重要因素。如何规制“一把手”过于集中的权力,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如何给副职分权?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19):71-73
中国有句俗语,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官员家族”是一个以“血缘”和“娴缘”为纽带、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政治家族”。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手握公权力,占据公共资源的一角,如果家族成员把岗位所赋予的公共权力用于谋取家族私利,  相似文献   

13.
周少来 《探索》2020,(3):118-126,F0002
深刻认识乡村治理中的结构性变化,并揭示结构性问题背后的体制性根源,关系到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效推进。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数目繁多的行政性组织、半行政化组织和自治性组织。不同乡村治理组织的组织叠加、角色叠加、职权叠加、规则叠加和利益叠加,造成多重权力的叠加覆盖、多重权力边界不清和定位不明,最终形成乡村治理的"权力过密化"趋势。"权力过密化"导致权力的边际效用递减,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乡村治理问题。这种结构性问题逐步造成"权力内卷化"、治理成本增加、组织替代和覆盖、基层民主自治空间受到挤压和村民参与不足等各种制度性效应。只有通过深化体制性改革、精简行政层级、壮大乡村产业和人才、巩固乡村民主自治和培育乡村社会力量,才能走向"多元协同"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记者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  相似文献   

15.
曹林 《廉政瞭望》2013,(21):51-51
腐败在我们的语境里其实是一个很“宽容”的词,似乎只有“把不该拿的钱往自己腰包里捞”,才叫腐败。其实严格来说,不仅权钱交易是一种腐败,任何背离了民本的权力承诺、“权不为民所用”的行为,都是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把在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到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的领导称之为“一把手”。“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内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有些人当了“一把手”以后,官气十足,“霸”气冲天,被群众形象地谐称为“一霸手”。“把”与“霸”,仅一字之差,却有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论大众传媒时代公共领域的“衰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众传媒时代,金钱和权力侵入媒体,原来作为公共领域机制的公共传媒消解了自身的公共性原则:大众传媒与国家势力的合作使它背离了非政府原则,从而使公共领域丧失了对权力的批判精神;大众传媒与商业的合谋则使它又背离了非商业化原则,从而使公共领域受制于市场逻辑。这样,民主、自由、自治的公共领域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
会计“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会计专业学科教学远离生活的现状,分析了当前职业中专学生的会计专业学科的课堂学习生活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根源,意识到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重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生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据此笔者提出了“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中要注重认知、体验与生活的统一,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腐败的显性方面和隐性方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腐败被人们认识和甄别的难易程度而提出的。腐败现象明显地表现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并给社会公众利益造成危害,我们把这一比较容易识别的特征称之为腐败的显性方面;腐败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需要调查、取证、分析、定性才能被制裁、处理的这一特征,我们称之为腐败的隐性方面。  相似文献   

20.
胥健 《廉政瞭望》2004,(9):27-27
从对各地近几年查处的领导干部适规收受钱物案件分析,领导干部收受钱物行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收钱送物的数额不断增大有的领导干部官职不大,收受数目却十分惊人渠县建设局原局长徐立奎担任房管所长时,经查证收受的礼金就达30余万元。二是收钱送物的范围相对集中送者有的放矢地主攻关键岗位、关键人物,尤其是单位“一把手”,以达到“面小量大效果好”的目的;收者不再是来者不拒,而是谨慎选择收受那些所谓信得过、靠得住、日后暴露或揭发可能性不大的送礼者所送的钱物。三是收钱送物的手段更加隐蔽,送者由到领导干部家里、办公室送钱逐步发展为到茶楼、酒店、外出学习考察地等隐蔽场所送存折、股票、购物券等,有的还采取无需与领导干部直接接触的给领导干部手机充值、交保险费、买住房、送领导干部子女出国等方式进行、四是收钱遂物的借口日渐繁多送的有借口,收的有理由,看似“人情世故,礼尚往来”,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