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1990-2003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速,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5.8%提高到35.3%。服务业对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不断增强:2003年服务业GDP的贡献率为35%,比第一产业高出24.2个百分点;2003年与199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6.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7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上升9.5个百分点。服务业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003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353.31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162.96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整个从业人数的比重由1990年的11.5%提高到16.5%;与第二产业比较,服务业从业人数是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的两倍多。服务业成为全省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2003年  相似文献   

2.
20年来,铜仁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繁荣市场,解决劳动就业,方便人民生活,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现已成为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规模不断扩大。到1998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37354户,从业人员48519人,注册资金23077万元,户均0.62万元。个体工商户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2%,第二产业的比重为15.5%,第三产业的比重为83.1%。私营企业(含自然人公司)363户,投资者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国民经济得到了前所末有的发展。伴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市三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比重有所上升,199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9.02亿元,占GNP比重2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5.60万人,占社会劳动者总数比重16.23%,初步建立了以传统产业为支柱新兴产业为依托的门类齐全的第三产业体系。但是,从整体看,我市近十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与我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当前第三产业已成为制约宁波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瓶颈。 一是第三产业占GNP比重低。十多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尽管有所发展,但水平低、比重小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第三产业在GNP的比重不仅大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日本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日本已进入“经济服务化时代”。据统计,日本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70年的51%增加到1989年的57.9%,而第一、二产业分别由1970年的5.9%和43.1%降到1989年的2.9%和39.2%。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整个就业人口的比重由1970年的45%增加到1989年的58.7%,而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分别由20%和35%降到7.7%和33.6%。  相似文献   

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去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07,(7):29-29
近年来,我市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基本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的工作体系。全市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06万人,城镇化率由直辖初的29.5%提高到46.7%;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5.8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山东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战略重点来抓。2003年到2009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由28.8万人增加到103.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企业技能劳动者的比重从不足6%提高到24.6%,  相似文献   

8.
一、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如何,可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整个国家就业人员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是密切联系的,二者增长速度基本同步。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和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当经济总量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水平时,GDP每增长1%,失业率随之降低2%。解决再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1998年为实现我国GDP增长8%和城镇登记失业率3.5%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各级政府要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充分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宏观政策与调控手段,积极培植再就业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发展。第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广开再就业门路。据有关部门测算,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24%,就业则可增加1%;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每提高1%,则增加就业150万人;今后4年我国第…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06,(11):76-76
巫山县是煤炭资源大县,煤炭地质储量4.7323亿吨,煤炭企业79家,从业人员约6000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在主管部门巫山县电力煤炭局的顽强拼搏下,近几年来,该县原煤产量从2002年的80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153.9万吨,增幅达92%;税费收入从2002年的38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5160万元,增长了13.5倍,占2005年全县本级财政收入的40%。煤炭产业历时三年迅速崛起,成为巫山第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进一步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党中央正确估计国际国内形势所作出的具有重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决策。本文拟结合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的实际,对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一探讨。一、实现经济总量扩张,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目前,土左旗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200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旗国民生产总值的36.3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8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2.
《前线》2008,(10):50-50
2008年上半年,我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64.65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比重为73.7%。在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研、批零、金融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吸纳就业作用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13.
1.在所有制上,将从公有制经济转向多种所有制经济渠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我国就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国有经济从业人员低速增长,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较快。1978年到1997年,国有经济从业人员由7451万人增至11044万人,增长50.9%,年均增长2.4%。而同期非国有经济从业人员由32201万人增加到57806万人,增长了79.5%,年均增长了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所有制结构中极富活力的生长点。因此,也成为我国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4.
一、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主要在于农村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4.5亿劳动力,分布于农村第一产业的有3.27亿人,占73.2%,第二产业的5906万人,占13.2%,第三产业的6058万人,占13.6%,就业结构仍很落后,离10%以下农业劳动力比重的现代水平相距甚远。改革开放以来,有大约8000万人外出寻找出路,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8%,主要是由中西部以农业为主经济较不发达非农就业机会较少的地区流向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以从事建筑、制造和饮食服务业为主。但是,根据测算,我国目前仍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2—1.5亿人,占…  相似文献   

15.
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1999年以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30%左右,目前已占GDP的32%;全省共有私营企业14.5万户,个体工商户136.5万户,从业人员490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04.2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12%;去年,我省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80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4%,有的地方已达到5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年出口额21.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省下岗职工人数逐年增多。据统计,全省下岗职工已由1996年末的48.03万人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99.34万人,仅一年半时间,人数增加了1.1倍。下岗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也由1996年的8%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6.7%。现将我省下岗职工的人员结构及其有关影响进行粗浅分析。第一,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大者居多。在计划经济时代,年龄大在住房、工资、职称等方面都占明显优势。可现在,年龄大成为下岗的首选目标。这部分年龄偏大的下岗者大多是硬性政策的产物,多半采”取内退方式,生活基本有保障,对社会不会造成什么影响。第二,…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78年~2005年27年间,河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0.25亿元增加到3152.8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3.4%,超过了同期地区生产总值10.8%和第二产业12.9%的年均增长率,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7.8%提高到30%。但横向比较,不论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三缺口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第一产业产业结构缺口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即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不足所致。所以,通过多种途径挖掘第三产业就业潜力,应该是辽宁省降低第一产业产业结构缺口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取得很大成就,仅1998年至2002年期间累计劳务输出482万人次,年均96.4万人次,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然而,由于贵州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据2000年的统计,贵州农村劳动力总数1599.08万人,其中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1305.28万人,在二、三产业就业的267.6万人。全省现有耕地面积2765.22万亩,根据贵州目前的生产力水  相似文献   

20.
《前线》2006,(10)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05年,北京市文化产业活动单位共有从业人员55.2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6.3%。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8.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6%,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主体产业地位突出,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文化服务在我市文化产业中占有绝对比重,成为产业的主体。2005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有77.9%从事文化服务活动,81.9%的产业资产集中分布在文化服务领域。文化服务全年实现业务收入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