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党史》2009,(2):40-40
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经过3个月的思考与探讨,蒋介石意识到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民党内部存在着种种腐败行为。败退台湾以后,蒋介石指定“中央改造委员会”正式接掌“中央党部”的职权。国民党“改造”运动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正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集团追随美国,企图移植美国的军事制度,全面推行"军队国家化",阉割原"党军"的革命性和进步性,改变国民革命军的性质,削弱军队战斗力,这是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制度原因。国民党"党军"体制国民党"党军"体制是从创办黄埔军校开始的。1924年6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市黄埔区正式成立,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驻校党代表,校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国民党在独裁内战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占领张家口,宣布召开"国民大会" 全面内战仅进行了三个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已经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这些军队大多数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如整编第3师和整编第1旅.中国共产党已经看出蒋介石国民党不仅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而且在军事上也因为主力部队不断被歼灭以及需要担任守备,存在着兵力不足与战线太长之间的尖锐矛盾.因而到了1946年9月,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已经看到了战争胜利的曙光,不仅不惧怕,反而决定通过战争消灭蒋介石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吕春 《党史纵横》2015,(4):61-62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深得民心.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在中原战场上横扫国民党军队.在与共产党作战的国民党军队中,有多位热爱和平、不愿内战的国民党将领弃暗投明,率领所属武装投奔人民军队.国民党“首都警卫师”就是其中之一.首都警卫师曾是一支深得蒋介石信任的嫡系部队,国民党高层习惯性地称其为“御林军”.这支贴身保卫蒋介石身家安全的警卫部队每一名士兵都是从国民党军队中经严格审查、优中选优、层层选拨上来的,其军官都是经过蒋介石亲自面试选定的.警卫师主要任务是保卫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要员的安全.然而,在1949年3月24日,这支部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起义.国民党“御林军”的起义,在蒋介石阵营中引起了巨大的震荡,对国民党政府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5.
1949年5月27日,我军解放上海.国民党气数已尽,来不及歌唱“后庭花”,如此多娇的江山便在手中丧失,蒋介石逃到了台湾.美国政府发表了白皮书,即《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它是向美国人民交待:美国花了很多气力、钱财,以调停中国的内战,支持南京的国民党政权,导致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蒋介石政权太腐败,并非美国的过失.意在昭示世人,美国已尽了盟国的责任.白皮书公开宣布中止美蒋条约,不再援助蒋介石,采取袖手旁观政策.  相似文献   

6.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队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蒋家王朝的覆灭指日可待。此时,驻扎在青岛的国民党海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士兵们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腐败非常不满。针对这种状况,我青岛地下党组织配合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进攻,积极开展了有力的政治宣传工作。在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许多国民党官兵放下武器,弃暗投明。驻青岛国民党海军"黄安"舰起义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7.
<正>1947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全歼国民党军1.7万余人,取得了清风店战役的伟大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为此,国民党国防部专门给蒋介石写了战役检讨报告。蒋介石在报告上写了这样一段话:"由此可以想到匪军的情报工作。他们在每次作战前,对我军的情报工作无不调查得十分清楚,然后针对我军情况决定作战计划来打击我们。我仔细研究,他们对我们的情况何以调查得如此清楚,固然有  相似文献   

8.
正西安事变推动了近代中国历史前进,功在国家,利在民族,但有人不能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去考察国民党蒋介石失败的教训,错误地把国民党、蒋介石在大陆的溃败转嫁到西安事变上,说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使当时处于绝境的中共及红军"起死回生",最终夺取了大陆,迫使蒋介石败退台湾。  相似文献   

9.
霞飞 《党史纵览》2009,(12):15-19
1949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筹备建立新中国之际,中国南方仍然有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把湖南南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控制着。在这些国民党军队里,以桂系白崇禧所部实力最强,是国民党在南方军队的主力。蒋介石设想,依靠国民党在南方的军队,抵挡住解放军进攻,与此同时,在美国帮助下,组建新军,夺占南方,再进攻北方,重新占领全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三步退让"促和平早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中共就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希望通过谈判使国民党同意结束"训政",成立联合政府。而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队主力尚在西南、西北地区,立刻发动内战有很大困难。于是,在蒋介石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电邀下,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进行和谈,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的失败原因进行反思,认为根本原因是国民党自身的失败,由此发起了国民党改造运动。其动机既是为了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反攻大陆,更是为了推卸自己责任,加强自身的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部署退出大陆的最后"毒计":让共产党背上沉重经济包袱 国民党无法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在逃离大陆前,蒋介石鉴于国民党失败的教训,也制定了一套企图使中共重蹈国民党覆辙的"经济拖垮"战略。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的失败原因进行反思,认为根本原因是国民党自身的失败,由此发起了国民党改造运动.其动机既是为了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反攻大陆,更是为了推卸自己责任,加强自身的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由对蒋介石失望而一度准备"弃蒋",转为重新"扶蒋"。这中间的变化过程,直接影响了蒋介石的命运,也影响到新中国解放台湾的进程,给后来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一些变数,留下了可供研究的空间。美国"等待尘埃落定",蒋介石惶惶不可终日早在抗日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就对蒋介石集团的腐败产生不满。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美国政府对蒋介石集团更加不满,一些美国政要提出抛弃蒋介石。1948年9月8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司在乔治·凯南的主持下制定了一份题为《重审并制定美国对华政策》的文件。文件要求改变过去全力扶蒋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党史研究》2012,(7):127-128
中国语境与儒家命运——1949年以来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闫帅1949年以来,儒家在中国的命运经历了"J"字型的变化趋势,从"反儒"到"复兴",根源均在于国家政权建设之需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在国家政权建设上表现为"与国民党政权作出区分"。由于儒家思想之于蒋介石和国民党,不仅内化于心而且外化于行,"孔子"、"儒家"和"蒋介石"、"国民党"被并列在一起受到批判,"反儒"运动由此在大陆展开并不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1月24日,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过高级将领的吉鸿昌、任应岐二人,因所谓“扰乱治安”“加入共党”“危害民国”等罪名.经蒋介石批准.被国民党北平军分会判处死刑,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7.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抛出了《整理党务案》。这是继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向共产党发动的又一次进攻。《整理党务案》的被通过,剥夺了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从事领导工作的权力,限制了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的活动。这是蒋介石等国民党新右派进一步打击共产党的重大步骤。从此,广州的党政军大权基本落在蒋介石手中,为大革命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8.
1941年1月湖南大学爆发了“驱李护校”运动。这是一场自发地反对李毓尧(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主任)的封建法西斯统治的群众运动,持续了一年零两个月。蒋介石曾两次手令国民党军队进校镇压,逮捕运动首  相似文献   

19.
在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给日军沉重打击的第十九路军,是国民党军队中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在它短暂3年多的生存时间里,先后经历了被蒋介石怂恿利用与红军作战受挫、奋起抗日救国、自立旗帜倒蒋等几个阶段,即由开始为蒋介石东征西讨到在战争中逐渐认识到蒋介石的反动本质,进而走向武力反抗国民党反动政权的道路。第十九路军的转变,是我国现代军事史上一次罕见的反戈。但第十九路军这种浩气凛然的民族爱国精神,却遭到国民党11个师的联合镇压,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而被蒋介石扼杀。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1949年后,国民党的反共内战遭到了惨重失败。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把部队向南京移动,上演了"逼宫"一幕。蒋介石于无可奈何之际,被迫第三次宣布下野,李宗仁当上了南京政府的代总统。作为国民党内最大的地方势力,桂系一直是蒋介石所要打击和排挤的对象。这就注定了军统、中统在历史上便与桂系仇隙颇深。在国民党内历次斗争中,桂系也一贯把蒋介石的特务系统当作攻击的对象。军统改组为保密局后,毛人凤出任局长,为改变戴笠时期树敌过多的局面,他曾一度有意与桂系三巨头李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