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监外罪犯监督考察工作亟待加强陆彦成在当前,监外罪犯监督考察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有些地方和单位对做好监外罪犯监督考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认为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人员流动量大,尤其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监...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对监外罪犯监管工作的考察中发现,在一些地方,对被判缓刑或管制的监外罪犯的执行通知书,存在着不能及时或根本不送达的现象。有的基层派出所往往在收到刑事判决书的一个多月后方能收到执行通知书,有的甚至两三个月后才收到,个别的时间甚至更长。有些在异地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审判机关甚至不将执行通知书寄送罪犯执行地所在公安部门,故在一些监外罪犯的档案中,缺少执行通知书的现象并不鲜见,给基层派出所依法管理监外执行罪犯带来严重不便。之所以发生执行通知书不能及时送达基层派出所的现象,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法无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3.
交付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交付有关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它是切实完成刑事诉讼法任务的最终环节,是为实现国家刑罚权而实施的司法活动,具有合法性、强制性、及时性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民法院及时向公安机关送交已经发生法律  相似文献   

4.
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及其他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在进入执行程序以后,有相当一部分义务人由于没有履行能力而难以执行,执行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个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民诉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生效判决、裁定,发现有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的可以提起抗诉,但并没有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执行案件予以监督。那么,人民检察院监督人民法院的执行案件是否可行呢?  相似文献   

5.
根据法律规定,基层公安派出所负责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管工作,但由于监外罪犯分布面广、居住分散、流动性强,给派出所的日常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执法理念的深入人心,监外罪犯数量不断增多.相应的脱管漏管、管理失控、重新犯罪等现象也突现出来,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结合检察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6.
来 信我表弟去年因盗窃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3年 ,缓刑 4年。现在我表弟打算结婚 ,不知是否允许 ?读者 :王某复 信你提出的问题 ,实际上涉及到监外罪犯要求结婚法律上可否允许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徒刑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罪犯的恋爱与结婚问题的联合批复》规定 :“被判处徒刑缓刑和假释的罪犯 ,在缓刑或者假释期间 ,他们的恋爱与结婚问题 ,只要符合婚姻法规定的条件 ,是可以允许的 ,不必经过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审查批准。”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 ,除了保外就医罪犯要求结婚不能允许之外 ,其他…  相似文献   

7.
邓思清  荆忠 《法学》2007,(8):139-141
长期以来,刑事诉讼理论与司法实务部门往往只关注或研究一般自由刑的法律监督状况,而忽视了同样大量发生的财产刑执行、社区矫正、刑罚变更执行、死刑执行等刑罚执行情况的法律监督,使得这些执法情况一直游走在法律监督的边缘,甚至在很多地方成为法律监督的盲区。本专题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为出发点,结合我国法律规定的现状,对财产刑执行、社区矫正、刑罚变更执行及死刑执行等领域专门法律监督的不足以及如何完善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世忠  郭剑 《现代法学》2003,25(5):134-138
要实现司法改革的目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司法改革应当齐头并进。目前,人民检察院的民事行政监督工作有很多困难,对民事执行工作的监督还没有开展,文章分析了其中原因,以中外检察制度的本质区别为突破口,论证了加强民事执行监督的必要性和法理依据,并对监督的范围和方式等具体问题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对某县四种监外罪犯(管制、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从调查情况看,由于各级领导重视,专门机关积极履行职责,有关部门主动配合,帮教组织和措施比较落实,绝大多数监外罪犯表现较好,能老实接受监督改造。但也确有一小部分监外罪犯表现较差,甚至有的抗拒改造,顽固坚持犯罪立场,继续为非作歹,危害社会。该县现有监外罪犯146人,其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监外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监督考察,这个“居住地”究竟是指户籍地,还是经常居住地、现有居住地?目前“两高两部”有关通知明确规定,监外罪犯社区矫正工作由“固定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  相似文献   

11.
温代红 《法制与社会》2010,(35):153-154
民事执行因其在民事讼诉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成为各级司法机关广泛关注和深入研讨的课题。本文拟从当前民事执行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当前民事执行的现状,研究相关的执行依据,并根据实际对民事执行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引言:执行检察监督势在必行长期以来,我国民事执行活动存在"执行乱"的现象,且愈演愈烈。2009年3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最高法院纪检组组长张建南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明确提出"当前司法部门确实已经成为腐败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并进一步分析了法院人员违纪违法的特点:一是审判执行部门人员利用  相似文献   

13.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缓解"执行难",解决"执行乱",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立法、完善执行体制、提高执行人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建立和强化对执行活动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来予以改善.加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就是重要的外部监督途径.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检察监督既有法理依据,也存在现实必要性.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需要明确其原则,确定合理的范围、可行的监督方式,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我国在民事执行方面的法律监督存在着立法缺失,从而导致民事执行中的违法现象比较严重,群众对执行难、执行乱也是反映强烈。为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而在我国检察监督是最为有效的法律监督形式。本文拟结合新《民事诉讼法》,对目前基层检察机关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面临的困境、建立民事执行法律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及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构建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执行难’、“执行乱”日趋严峻的形势使得民事执行权难以良性运行,为解决这一痼疾,理论界和实务界着手探索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且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姚红主任在2011年民事诉讼法学年会上表示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有望引入该项制度。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引入检察监督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构建路径等相关问题略陈己见,以期对我国民事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财产刑执行中的检察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刑事诉讼理论与司法实务部门往往只关注或研究一般自由刑的法律监督状况,而忽视了同样大量发生的财产刑执行、社区矫正、刑罚变更执行、死刑执行等刑罚执行情况的法律监督,使得这些执法情况一直游走在法律监督的边缘,甚至在很多地方成为法律监督的盲区。本专题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为出发点,结合我国法律规定的现状,对财产刑执行、社区矫正、刑罚变更执行及死刑执行等领域专门法律监督的不足以及如何完善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陈柳冰 《法制与社会》2014,(16):141-142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虽然明确规定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但就具体程序事项并未作出规定。司法实践中,人民检察院如何对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便成为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基本原则应确定为准确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谦抑性原则。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启动方式;监督范围;监督方式;监督程序和监督责任与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来,我市检察机关经过调研发现,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着重视对人身刑执行情况监督、忽视对财产刑执行情况监督的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一、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财产刑执行情况出现监督空白的原因检察机关对财产刑执行情况监督出现空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现有法律对财产刑的执行监督规定不明确。我国刑法和刑诉法都对财产刑进行了规定,但是对于财产刑执行情况如何监督没有规定。其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关于财产刑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其中第四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检察官》2012,(5):71-73
一、当前民事执行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对民事执行实施法律监督,以提高民事执行率,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现阶段我国民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有:(一)地方保护主义干预地方党委在人民法院人事任免权方面有决定权,导致司法机关不能独立的行使司法权,各级党委的政法委员会也对司法工作起着实际领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l07条规定:人民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行结案。但在执行实践中,判决生效却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执行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而且损害了司法公正以及司法的公信力。《民事诉讼法》修改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