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事诉讼日益增多,引起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加之民事诉讼多为自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在其中的作用被大大降低,如何发挥人民检察院在诉讼中的的法律监督作用成为摆在法律工作者面前一个尖锐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诉了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所采用的法律监督手段以及所起到的作用,阐明了这种法律监督对于我国法制建设的意义,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人民检察院能不能提起民事诉讼?这是在起草、制定以及修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争论较多的一个同题。尽管现行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职权,但从理论上对这个同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无疑对今后完善立法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图通过论述检察机关与民事诉讼中诉的制度的关系,来说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诉讼法 律关系是民事诉 讼领域里的重要 理论问题。江伟 教授在民事诉讼 的三驾马车的基 础上将诉讼目 的、诉讼标的、既 判力、诉权论、民 事诉讼法律关系 概括为我国民事 诉讼的重点问 题。我国到目前 为止的各种类的 教科书都无一例 外地将民事诉讼 法律关系做为一章来论述,因而可以说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一直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做为一个重点问题予以研究。仔细研究一下我国传统民事诉讼教科书以及新近发表的有关诉讼法律关系的论文,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即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研究,都走在同大陆法系国家完全相异的路…  相似文献   

4.
苏丽  张晓冬 《法制与社会》2013,(18):117-118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个既涉及诉讼理论又涉及诉讼实践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学界对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本质、主体、客体、内容等问题尚存在诸多不同认识。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国诉讼法学理论的发展实践中一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将对这些有争论的问题进行系统论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论田平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当事人和有关参与者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还牵涉到民事诉讼理论框架的构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建国以后,中国大陆民诉法学界对如此重大的问题采取的却是沉默...  相似文献   

6.
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这是一个涉及诉讼理论和诉讼实践的重要问题。目前,在我国的诉讼法学和诉讼实践中,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些同志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持否定或怀疑态度;另一些同志承认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但对这种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持有不同的见解。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发展我国的诉讼法学,正确贯彻执行民事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早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的立法中就有所规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把参与民事诉讼列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从建国三十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检察机关始终没有真正担负起参与民事诉讼的职责。今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正> 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代表国家干预经济关系,是当今世界的普遍趋势,世界各国对此都非常重视。我国建国初期,国家曾把参与民事诉讼列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1954年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明确规定:检察院“对于有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民事案件有权提起诉讼或参加诉讼。”但是,三十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检察机关未能负起参与民事诉讼的职责。现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与民事诉讼法对于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问题也未作具体规定。今天,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伴随出现的是经济纠纷案件也在不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讲,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正是它履行宪法的职责。从现实上看,有些企业对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持消极态度,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民检察院参加民事诉讼,是由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根据检察院组织法第四条规定,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仅仅监督刑事案件的审理显然是不够的,还应监督民事、行政等方面案件的审理,这样检察机关的职能才显得完整。  相似文献   

11.
人民检察院参加民事诉讼,在我国检察实践中是一个新的课题。人民检察院要不要参加民事诉讼?它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如何?这些问题不但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而且是检察工作中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从理论和实际工作中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健全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关系到确立我国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目的在于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人民法院与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在处理民事案件,解决纠纷过程中发生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并为民事诉讼法所调整。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一般认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人民法院为主导的一种诉讼关系,这种关系是以多种原因开始而以一种根据结束,而且无论有多少主体参与诉讼,也都只与人民法院才形成诉讼法律关系,其他主体之间并不具有独立的诉讼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诉讼法所调整的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这就是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以一定的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是人们依法进行一定活动以解决一定法律事实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只要有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存在,又有民事诉讼法律事实的发生,就必然产生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换句话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用于解决民事诉  相似文献   

14.
论民事诉讼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 在民事诉讼中,有没有法律关系问题?应不应当提出这个问题?在法学界是有不同看法的。有的同志认为,在民事诉讼中没有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问题,是人民法院彻底执行政策  相似文献   

15.
梁絮雪 《河北法学》2004,22(4):144-148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本质上看,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所研究解决的是诉讼权利的分配问题,即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合理地配置诉讼的权利。在当前司法改革时期,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作为司法改革的理论基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笔者在解构我国当前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法院、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检察院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对现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存在的缺陷作了总结。最后重新构筑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体系,以寻找实现审判权与诉权达到最优化配置的突破口,指导司法改革向正义、公平、效率完美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鲁燕 《山东审判》2003,19(6):56-57
近年来,我国现行民事司法制度的设置引发了社会各界诸多的争论和质疑。其中,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中的一个高度敏感点。一、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以特殊主体的身份处于特殊的诉讼地位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通过理清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进行法律监督的方式和提起抗诉之范围,以探讨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应怎样正确行使职权,才能既充分实行法律监督,又能充分尊重当事人之诉权和法院之审判权。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以来的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30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不断繁荣、渐趋完善的30年。为了纪念我国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推动检察事业创新发展,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属部分事业单位组织了"检察制度和检察理论创新发展"论坛,本刊选择出席论坛的部分学者、专家提交的论文及本刊记者撰写的综述文章予以刊载,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假冒商标为主要形式的假冒伪劣商品,已构成我国社会的一大“公害”和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依法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特别是假冒商标犯罪行为,是各级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职责,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长期任务。本文结合实际,仅就商标犯罪案件中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问题作一分析,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0.
德国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诉讼究竟为何物.就此展开了两大类型的理论:传统的诉讼法律关系论把诉讼视为一种法律关系的总和,而法律状态论则视诉讼为法律状态构成的整体.这两种理论都难以全面囊括和解释各种诉讼现象.德国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以传统的诉讼法律关系理论为根本立足点,融入了法律状态理论的因素,把诉讼理解成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统一形成的现象,并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实现了对传统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突破,解读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和法官的职务义务等诉讼现象.它带给我国的启示是:设立诉讼义务和诉讼负担的区分标准;深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研究;该理论应与民事诉讼其他理论的改革与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