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佳 《学理论》2014,(2):87-88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鉴定人出庭难问题一直存在,修订后刑事诉讼法为了进一步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解决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率低的现状,对鉴定人出庭、鉴定意见的质证、鉴定人拒不出庭的法律后果等问题都作了明确规定。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完善落实鉴定人出庭作证保障机制;完善落实鉴定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处罚机制;建立专家证人出庭作证的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证人普遍不出庭的困境,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证人人身保护制度、证人作证经济补偿制度、证人强制到庭制度以及证人拒绝作证的制裁制度,从积极鼓励与消极制裁两个方面来促使证人出庭。然而,这些过于原则化的规定操作性不强,导致新法实施之初证人不出庭的局面并未得到较大改变。解决证人不出庭的困局,需要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补充细化刑事诉讼法的证人出庭规定,从而为司法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导。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1)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本次修改中新增了对出庭证人进行经济补偿的规定,体现了立法机关对于证人做证难、出庭难问题的重视。但要构建完善的证人权利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对经济补偿权出台可操作性规定。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诉讼中,警察鉴定人与警察证人具有不同的诉讼地位,警察鉴定人不可兼具双重诉讼地位。警察证人就有关案件部分实体事实和程序事实向法庭作出证词,证明警务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警察鉴定人从事科学实证活动,具有独立和超然的科学认知、中立于诉讼价值判断的地位。警察鉴定人出庭的目的就是自信地显明鉴定资格身份,表明鉴定人个人人格公正性的极可信赖,详细论证鉴定结论的前导原因并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5.
从幕后到前台——对完善证人作证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保忠 《理论探索》2007,(4):146-148
健全的证人作证制度不仅是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更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着证人出庭率低这一较为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包括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立法上的自相矛盾、证人强制性措施的缺失、证人权益缺乏有效的保护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完善我国证人作证制度应从强化公民法律意识、强化证人作证的立法、明确对证人的保护责任、规定证人的经济补偿权利、完善相应的证据规则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在辨明行政诉讼证据质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行政诉讼质证的意义;重点研究质证之中的证人问题,对证人资格、作证方式、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要求及出庭作证或出庭做出说明的特殊主体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行政诉讼证据的研究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长斌 《学理论》2009,(20):186-187
我国在证人出庭理论研穷和制度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证人宣誓制度与证人出庭行为内在逻辑关系的关注.从而导致证人出庭研究和让人宣誓制度研究的脱节.极大减低了证人出庭研究和制度设计的实效性,加大了证人不出庭行为的随意性,从而也证实了证人不出庭行为的“合理性”存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1)
作为证据之一的证人证言在证据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证人出庭作证是贯彻直接言词原则的直接体现。可是我国证人出庭率长期不到百分之十,严重影响了证据的采信质量,进而降低了办案质量,被告的人权得不到有效地保障。那么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国的证人出庭制度又有哪些缺陷呢?文章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人在英美法系国家作为当事人的“专家证人”与证人共存于证人规则框架之下,在大陆法 系国家作为法官的“科学辅助人”被纳入准司法官员的范畴内,两大法系形成了各有利弊的鉴定人制度。我 国的鉴定人制度虽与它们不同,但在基本精神、法律性质等方面仍有相似之处,应在对两大法系鉴定人制度 和我国现行的鉴定人制度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人大常委会《决定》确立的思路,建构科学、合理、有效的 鉴定人制度。  相似文献   

10.
强制关键证人出庭成为《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的一大亮点受到广泛关注,但立法未对刑事关键证人界定标准做出明确规定。确定刑事关键证人的界定标准是确保刑事关键证人出庭做证制度建立的客观基础。从理论基础、标准条件和界定意义三点入手有助于确定关键证人的范围。只有关键证人出庭做证标准得到确定,才能保障刑事关键证人顺利出庭,安全做证。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 ,证人往往在法庭通知其出庭作证时拒绝作证 ,这严重损害了法律和司法机关的权威。证人拒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 :一是法律没有规定证人不出庭所要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证人有作证的义务 ,却没有规定不履行作证义务应当受到怎样的制裁。二是关于证人保护的立法内容极不完善。首先 ,为了强化证人的作证意识 ,现行民事诉讼法特别强调证人作证的义务 ,但对证人的相应权利 ,却未予以足够重视 ;尤其是在对证人经济损失的补偿以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保障方面 ,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三是民事诉讼法第 70条仅就证…  相似文献   

12.
目前,证人出庭作证难已成为严重困扰我国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 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加强诉讼方式的公平性、实现法庭审判的公正性和审判结果的权威性。解决证人出庭 作证难的问题,对公正、合理、高效地审理案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完善对证人保护的立法规范、增加 给予证人经济补偿的规定、规定证人不履行出庭作证义务的法律后果和逐步消除影响证人作证的自身因素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郭恒 《学理论》2013,(9):98-99
2012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增加了警察出庭做证制度的相关规定,表明我国刑事诉讼中已经正式确立了警察出庭做证制度。该制度的确立,对于进一步完善证人制度,推进庭审方式改革以及完善我国的证据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新《刑事诉讼法》对警察出庭做证制度的规定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分析新《刑事诉讼法》关于警察出庭做证规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警察出庭做证制度。  相似文献   

14.
胡聪 《学理论》2013,(23):132-133,136
司法鉴定程序缺陷极易引发暗箱操作,常常导致错鉴的产生,最终损害了司法权威。2013年1月1日起实行的《刑事诉讼法》修订了司法鉴定的某些程序性规定,在我国刑事领域鉴定程序的完善方面呈现出较多的亮点。然而,该法在鉴定人人身安全保障、鉴定人出庭质证、鉴定启动和救济以及鉴定过程中的监督等领域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才能有效降低错鉴概率。  相似文献   

15.
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立法存在缺陷,证人出庭效果不佳。建议通过完善证人应当出庭的前置条件,确立有限的近亲属作证豁免权,明确拒不出庭作证的程序性制裁措施,并通过增加罚款、追究刑事责任加强对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制裁力度,重构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刘莉 《学理论》2015,(7):156-158
证人证言是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对于正确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具有重要意义,但司法实践中,证人拒绝做证、出庭做证率低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乃是证人保护机制缺乏。2012年新刑诉法对此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相应条文,确立了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基本框架,确保证人证言这一证据形式在刑诉中的有效实现。但新刑诉法对于证人保护的规定仍存在不足,本文从国外的立法经验出发,研究并借鉴其有益经验,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证据裁判规则上,域外刑事审判中对于传闻证据规则、直接言词原则的确认都对证人证言的采信有较高标准。我国尚未建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的比例较低。2012年《刑事诉讼法》完善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制度,但实施机制还有待深化。建立精准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实施机制,既需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更需要转变社会传统观念,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社会认同感和思想自信。同时,还应加强司法人员对该制度落实的职业考评。  相似文献   

18.
新《刑事诉讼法》第192条第2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做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专家出庭制度的设立有助于法官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做出公正裁决,也可以弥补当事人缺乏专业知识的不足,保障其合法权益。同时,在刑事诉讼中引入专家出庭制度,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鉴定资源,提高鉴定质量,促进司法鉴定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邢欢 《学理论》2009,(15):104-105
本文从证人证言作为证据被司法机关使用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分析了证人出庭作证的重要性、证人出庭率低的原因,从而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细化规定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同时,首次突破性地规定了关于被告人亲属拒绝出庭权的条款。然而新的规定显得较为粗放,对于亲属拒绝出庭权的行使主体、行使条件以及具体权能均没有明确规定。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中关于近亲属拒证权制度之规定,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应对近亲属拒证权行使的主体范围、行使时间、主要权能和程序保障等予以明晰,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亲属拒证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