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教育与社会分层和流动的关系的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认为在我国当前教育与社会分层和流动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分层影响教育机会、教育获得,另一方面,教育对促进社会流动、完善社会分层结构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从以教育促进合理社会流动来改善社会分层状况、实现社会公平的角度,主要引述实证研究的结果,对我国现阶段的几个教育政策个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层有准,我们能够确定军人在我国社会分层中的基本位置.从军人应有的地位来看,军人对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和平与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军人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军事劳动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军人应当获得较高的"报酬".从军人在我国社会分层中的现实地位来看,在经济方面,军人处于社会分层的中间层次;在政治地位方面,军人在整个社会中的"权力"较低;在社会评价地位方面,军人在整个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市初中预备和初一年级学生的研究发现,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在心理能量的获得上存在着差异。流动儿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学校环境以及同伴关系等因素对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有着显著的影响。流动儿童对一些不公平制度表现出敏感和反抗倾向。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儿童感到自身受社会环境重视的程度,极大影响着流动儿童能否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回顾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研究的成果,不难发现,研究城市社会管理的多,关注农村社会管理的少;研究国外社会管理的多,关注古代社会管理的少;从社会学角度论述的多,其他学科角度研究的少;整体性把握的多,精细化探究的少;提出的问题多,可行性应对措施少。因此,有必要对以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认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有关教育分流问题的研究,国外研究呈现出三个角度:一是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关系的角度研究学校教育分流的作用;二是从学生流动和学校制度的关系角度研究学校教育分流及其模式的适应性;三是从学生流动的空间、向度和目标等角度研究学校教育分流模式的类型。国内研究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化的关系问题;第二,教育分流的分类问题;第三,教育分流的现状问题;第四,教育分流的模式问题;第五,教育分流的国外经验借鉴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地位和外语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国内目前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比较多见,但是关于学习者社会经济地位和外语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社会经济地位为切入点,将被试分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和较高两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社会经济地位与外语学习动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SES较低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明显低于SES较高学生。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地位和外语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方面。国内目前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比较多见,但是关于学习者社会经济地位和外语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社会经济地位为切入点,将被试分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和较高两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社会经济地位与外语学习动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SES较低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明显低于SES较高学生。  相似文献   

8.
吉登斯的社会分层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阶级结构化理论中。它以市场能力与准技术关系为轴心进行社会分层,将阶级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在阶级活动和阶级结构的互动中考察各个阶层的流动。依据“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的原则,可以解析其理论认识上的得失,阐明其理论在中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规模扩张太快、学费大幅提高等原因,影响了高等教育促进我国社会成员公平、合理流动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中的作用,应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加大教育资源的投资力度,促进弱势群体向上流动;公平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合理分担成本,完善学生资助政策;放缓教育外延扩张步伐,注重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而受教育权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原动力 ;社会发展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动力 ,而教育是本原生产力。为保证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法律应对受教育权予以平等保护 ,为促进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大力发展作为本原生产力的教育 ,法律应对受教育权予以特别保护。  相似文献   

11.
新的社会阶层对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阶层地位和社会态度是以往经验研究一直关注的焦点,但对二者的关系缺乏深入的相关分析和因果解释。本研究根据社会阶级心理学理论和国内外经验研究得出的观点,采用经验调查数据,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主观阶层地位认知、社会态度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客观阶层地位和主观阶层地位都对社会态度产生重要影响,但主观阶层地位对于社会态度的解释力比客观阶层地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到目前为止,流动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犯罪和童工等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有助于从本质上解决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省宅坦村为个案考察了村庄人的社会流动,并探讨了社会流动对村落社会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宅坦村的社会流动包括经商型社会流动、教育型社会流动、战乱型社会流动、开族型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促使村落社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村落原有的门派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村落中的"习惯"又保证了村落结构的非阶级化冲突。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分层是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职业为分层标准、以个体为分层单位是社会学界关于农村社会分层的一贯提法,而以家庭为分层标准是对原有标准的有益补充.现阶段在农村中以家庭为分层单位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包括思想信仰、社会理想、群体精神和伦理道德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思想理论与价值观念体系,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中居于中心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研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福清市农村18个村庄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不仅分析了沿海农村代际职业流动、代内职业流动的趋向、流动率、流动速度,还探讨了影响农村社会流动的因素,并揭示了与农村社会流动相关的几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分层是垂直性的社会流动,在新的社会分层背景下,中部小城市城郊农村社会的社会分层标准已经由政治主导型向经济主导型至发展主导型过渡;先赋角色向自致性角色转变;分层单位由家庭向个人的转变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结构作为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在归纳总结了现代社会结构的特征之后,对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变动趋势及其意义、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中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其手段、调整的目标原则与重点等方面都作出了详尽的理论或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既是对西方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成果的借鉴与运用,同时又是中国社会学迈向本土化的重要一步.伴随着这一研究积累,一个清晰而完整的社会结构调整思路与框架会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9.
自1978年社会学系恢复重建以来,社会分层研究就一直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概而观之,学术界对社会分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分层的标准、阶层结构、阶层分化和中间阶层等四个方面。要使社会学的研究走向深入,就必须加强阶层研究的指导理论、中间阶层、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教育成层是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社会上起着独特的作用,能够补充、促进社会分层,影响社会流动和社会资源的配置。通过对教育成层对高等教育影响,应该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层级结构,促进高等教育竞争,形成办学特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