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费尔巴哈在德国哲学中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他的宗教批判,还是由于他的哲学批判?这是一个涉及到费尔巴哈是在何种意义上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发生影响的重要问题。尽管一提到费尔巴哈,人们首先会想到那为他博得盛名的《基督教的本质》,但是本质地说来,以《基督教的本质》为代表的宗教批判,不过是作为费尔巴哈早期思想精脉的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的延续和拓深。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是费尔巴哈思想的核心与精髓。  相似文献   

2.
就形式而言,哲学是一门学科体系,这种学科体系的特点是研究事物的一般性和普遍原则;就内容来看,哲学体现为人类观念活动的最高层次,即思想建构。哲学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基本功能是:现实之批判,理念之引导,文明之提升。在当代,哲学应该立足本分,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科技发展迅速,科技异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愈烈。作为当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里·伊格尔顿以积极的态度突破传统的批判思维,凸显文化的当代特征,从高雅到低俗、乌托邦到单向度、精神层面到物质享受三个方面对后现代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伊格尔顿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最发达时代,科技发展迅速,科技异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愈演愈烈。作为当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里?伊格尔顿以积极的态度突破传统的批判思维,凸显文化的当代特征,从高雅到低俗、乌托邦到单向度、精神层面到物质享受三个方面对后现代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伊格尔顿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树军  魏华 《理论前沿》2006,(11):36-37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过程,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和融合中国传统哲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与方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率先在当代中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对丰富、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体现出的理论与实际、哲学与群众、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的精神,对于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应坚持群众路线,立足于群众的思维习惯和实际进行普及宣传;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和解决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村委会因其在乡级政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成为农村中最主要、直接的“权力”组织机构。从理论上说 ,它应是现代法治进驻农村的重要载体 ,对村委会组成人员、工作内容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有些农村村委会很大程度上成为家族势力的寄生载体。这样现代法治失去了进入农村的依靠 ,面临着无法深入农村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8.
《神圣家族》是第一部阐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经典著作,研读《神圣家族》,可以梳理总结出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历史由人民群众创造;共享是群众现实利益的必然要求;群众观理顺了共享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史上的主要著作之一,对于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世界观转变和创新的重要铺垫。以往国内外学界对这一文本的哲学内涵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重新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并提出一个重要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不仅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学说和法哲学的系统批判,更重要的是对黑格尔国家哲学背后的逻辑方法和哲学体系的批判,是对黑格尔泛逻辑夸大普遍的、神秘主义的批判。其中一般哲学世界观是前提性、更高层次的东西。正是在对黑格尔一般哲学的剖析中,马克思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实现其哲学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思想。在理论层面,《宣言》从唯物史观出发,批判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进而辩护性地构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在实践层面,《宣言》提出无产阶级实行"两个决裂"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并内在地展示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的方法,如资产阶级论战、无产阶级教育、错误思潮剖析等。《宣言》用精辟的论证阐明伟大的思想,展现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充分自信,具有深远的当代启示,是一部强大的"批判的武器"。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充分体现出发展与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哲学理论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中,共产主义思想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别以异化劳动理论和唯物史观为基础,对共产主义理论进行阐述和论证。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共产主义的认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已有论及,之后又经历了从对异化劳动的扬弃到生产、交往的普遍发展这样一个动态转变的过程。这样的转变使二人确立了唯物史观,转为科学共产主义者,也深化了人们对于共产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现今中国的多元秩序结构、民诉费用体制与和谐政治理念等因素为我国家事调解制度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空间,但真正催发中国家事调解制度生命力的内在起因则在于家事纠纷的特性注定了调解制度是解决家事纠纷的最优机制,也在于家事调解制度能够适应家事纠纷的特性从而有效地解决家事纠纷。同时家事调解制度之节约成本、调整人际关系、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符合司法专业化发展等优势又保证了其在中国能够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基于政策的公共性指向、市场经济体制业已初步确立及渐进改革累积的大量社会问题,转轨时期的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应以社会公平为第一要义,以“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替代“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塑造和维护社会公平,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李维汉对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的历史贡献,主要有:他关于"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的有关思想,揭示了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必须遵循的规律,为开启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作了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他善于发现和把握统一战线理论增长点的理论思维能力,推动了深入、广泛地开展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为以后提出创立统战学学科建设打下了基础。当前,统战学学科建设依然是摆在广大统一战线理论科研和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统战学理论体系,加强统战学学科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王文 《外交评论》2001,(4):45-49
联合国有一套庞大的发展系统和用于发展的经费预算,来实施宪章中关于发展的宗旨.该套机制的建构、发展、运行及发展业务的操作代表了联合国发展职能的履行和业绩.但联合国作为全球发展的协调中心,在机制上存在着明显缺陷,有待进行关键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风险社会与当前中国民众的风险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感知的两种理论范式——个体主义的和背景主义的范式——分别强调个体认知结构因素和社会环境背景因素对人们风险感知的决定作用。本研究根据风险感知的"知识理论"、风险的社会扩大理论及社会制度结构对风险感知的束缚作用,分别建立相关的研究假设,试图寻找这些理论在中国经验中的证据。文章的数据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当前中国民众对中国社会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有强烈的风险认知,尤其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可能面临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有最强烈的风险认知。另外,民众的风险认知主要受个人的认知能力、媒介接触、城乡分割和社会阶层地位的影响。具体说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媒介接触越频繁的人、阶层地位越高的人风险认知越强;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强的风险认知。  相似文献   

18.
十四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部环境思想建设方面既表现出历史继承性,又有着鲜明的时代创新性。这保持了党的重要思想、方针、路线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同时也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提出了新的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部环境建设提供着及时、有效的方向指引与理论总结,并不断丰富与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部环境思想。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要性文件。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我国经济今后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对我国经济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宽严相济政策是基于历史的承接、现实的反思和时代的发展这一动态过程,在和谐社会语境下提出的指导运用刑罚方法与犯罪作斗争的基本刑事政策。对这一政策所蕴涵的时代精神做正确解读,必须立足于其提出的现实政治根据,并据此厘清该政策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及“严打”政策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深刻领会其指导价值,正确把握其基本导向。对这一政策所蕴涵的时代精神的理性解读,不仅有助于在当下的司法实践中提高贯彻的自觉性和执行力,而且也有助于明确中国刑事法治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