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苏班特里奥现任印尼外交部长,本文是苏班特里奥所写有关印尼和美国之间关系的论文;从这篇论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尼的统治阶层——资产阶级——对美帝国主义还存在着种种幻想,幻想着可以从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取得印尼经济独立所需要的援助.为了这点,他们是如何苦口婆心地向美国解释中立政策,恳求着经济援助.但另方面,从论文里面也可以看出执行中立政策,争取民族完全独立,在世界各落后国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遏止的潮流,就连苏班特里奥也不得以此来开导美帝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3.
自从印度尼西亚独立以来,美国已直接赠款或贷款给印度尼西亚二十四亿美元,其中约十九亿美元是1966年以后提供的。1966年以来,美国的大部份援助是根据第480号公共法(PL480)第一项和援助计划提供给印度尼西亚的,用以支持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稳定计划。这个计划成功地把苏加诺时期四处蔓延的通货膨胀有效地控制了起来。此外,1973年美国约提供了二亿三千六百万美元以恢复印度尼西亚的基础经济结构,特别  相似文献   

4.
初析21世纪首次美国经济衰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首次美国经济衰退是一次颇具争议的衰退,衰退期间GDP没有达到两个季度萎缩的传统界定标准;但从生产过剩和就业减少等角度看,它是符合衰退的界定标准。此次衰退是在全球化加快和IT革命引起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高技术产业严重收缩、整体经济降幅较小、衰退由供应而非需求问题引发、西方经济衰退同步性加强等新特点。投资严重下降是衰退的直接因素,与前些年投资过度、股市泡沫破灭、油价上涨、紧缩货币政策及高贸易逆差、高私人债务等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相关,而“9·11”事件则是经济陷入衰退的关键。与二战后前9次衰退相比,此次衰退较轻微和短暂,预测2002年美国经济复苏也可能是相对温和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济这次衰退具有如下特色:发生于两年市场疲软阶段的末尾;触发这次衰退的不仅是制造业,还有服务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过去美政府反衰退的所谓“自动稳定器”,碰到了障碍;这次衰退尚未卷及日本和欧陆。对这次衰退的前景,西方经济学家抱乐观态度的占大多数,中间派次之,悲观派是少数,但都是推测性的。  相似文献   

6.
印度尼西亞的丰富的石油資源很久以来一直是国际石油壟断資本垂涎和掠夺的对象。早在十九世紀末,荷兰和英国的石油資本集团就已在印度尼西亞勘探和开采石油,而美国石油壟断資本在美国国务院“大力支持”下于1912年侵入了印度尼西亞,并逐步扩大它的陣地。美国战前在印度尼西亞的全部投資据估計約为二亿一千万美元,其中石油投資約占四分之三,其  相似文献   

7.
美国与西方经济正处于周期的正常繁荣阶段。对于衰退何时来临,西方经济学家看法不一,主流观点认为,至今尚未看到衰退来临的迹象。今年美经济从繁荣转到低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完全排除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布什至今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经济总政策,在举世瞩目的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上至今举棋不定,决心不大,并与联邦储备局的政策观点发生分歧。这对目前美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员,从1959年至1961年,曾经住居在印度尼西亚,研究印度尼西亚法律演变和政治问题.这篇文章主要是叙述美帝与1958年印度尼西亚地方叛乱事件的关系.作者供认美帝鼓励和援助这场叛乱,并且分析美帝当时为什么要支持叛乱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美帝是如何穷凶极恶地干涉印度亚西亚内政.  相似文献   

9.
"那屏障似地横互在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与菲律宾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对西方国家是有着巨大战略意义的……从印度尼西亚地图上可以看出,美国和西方国家为防止共产主义在群岛上获得全面胜利而采取的各种坚决措施是多么正确的."达就是"纽约时报"评论员哈·布尔都因在肯定"自由世界"在亚洲这一地区的利益时所说的话.大事叫嚣"共产主义危险"并不能掩饰美  相似文献   

10.
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印度尼西亚政策,是根据时代主题和美国对外大战略的改变而不断调整的。既要凸显现实性物质利益的获取,又要关注理想性非物质利益的扩展,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平衡特征。其真实目的和最终落脚点,就是要尽力维护美国在东南亚的整体既得利益,服从和服务于美国的亚太战略。  相似文献   

11.
序言在荷兰的殖民统治下,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大种植园农业和小农农业并存的典型农业殖民地,有关土地的各种所有权问题是极其错综复什的,因此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计划以及土地改革的进展,无论是对这个新国家的建设方式或者是对经  相似文献   

12.
阿根廷经济持续衰退的真正原因在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负面因素相互叠加而形成的。阿根廷要从长期衰退的困境中走出来 ,靠自身的力量已不能实现 ,迫切需要一个来自外部的“源动力”,而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援助或贷款等非自主性外部资本流入是“源动力”的惟一选择。获得启动资金后 ,政府应以扩张的财政政策为基础 ,增加支出乘数大的部门的购买性支出 ,适当增加货币的供给量 ,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从而获得经济恢复的“内动力”,在“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下 ,使经济走出“泥潭”。  相似文献   

13.
由于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强硬的反共立场以及它在东南亚联盟新阵容中的战略地位,看来它引起美国进一步重视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由于外国“统治”在雅加达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同时美国国会对东南亚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联盟表示不满,因此双方认为维持一种低调的关系是重要的。政治上,印度尼西亚是美国的朋友——尽管是一位不很显眼的朋友。由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总部设在雅加达,最近又在游览胜地巴厘岛先后召开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首脑会议,看来印度尼西亚正想重新确立它在第三世界中立化方面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开始于1991年的最近一次经济衰退比战后的其它经济衰退都更严重,持续的时间也更长(同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出现的36个月经济不景气相比,它算第二长,它又是仅次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日本战后第二大经济衰退)。这次经济衰退是如何发生的,其特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外交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始终为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及重建印度尼西亚地区大国地位目标服务。自1950年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曲折动荡。在议会民主制时期,两国关系反反复复,始终保持着疏离感;在有"有领导的民主"时期,两国关系不断升温,达到准结盟状态;在"新秩序"时期,两国断交长达23年,直至1990年才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在"后秩序"时期,两国关系进入了既防备又依赖的全方位合作时代。双方关系的动荡发展与印度尼西亚的实用主义外交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推动了美国安全战略的重大调整,美国为了反恐需要,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安全合作,美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安全关系也因此掀开了新篇章。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东盟的核心成员国,美国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安全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地区影响。展望未来,美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安全合作仍将继续,但印度尼西亚并不会完全依附于美国,而是争取平衡发展与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的关系,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印(尼)两国的复交,今后我国与印尼将会有更多的接触和交往关系。因此,介绍一些印尼的民情风俗(包括一些重要的节日)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爪哇族是印尼的主体民族,它的人口占印尼总人口的44%,大约有7700多万人,所以这里主要介绍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爪哇人的民情风俗。 15世纪初叶曾经三次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通译马欢写了《瀛涯胜览》一书,此书的“爪哇国”条对  相似文献   

18.
印度尼西亚的资本形成与平均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长期以来,资本积累与资本形成的问题实际上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这个问题再也不是发展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了,而在15—30年以前,它却是个核心问题。如今,人们也许已忘了在六十年代的那种悲观情绪,当时的各界人士都难以相信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会有可能取得每年4%的经济增长率,因为如果要达到这样的增长率,就必须将国民生产总值的25%左右重新投资于该国的经济中。在这个百分比中,公用设施大约需要一半,而其余的一半则用于资本形成。这就是说,将近25%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能用来进行消费,而必须储蓄起来。然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种储蓄的水平比所需的指标低得多。其平均水平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这种低储蓄率在发展中国家中并非绝无权有。  相似文献   

19.
印度尼西亚的军队并没有把它自己的作用局限于狭隘的“军事”概念之中。1945年以后,在抵抗荷兰卷土重来的战争期间,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军队更加关心的,与其说是在战役中击败敌人,毋宁说是动员民众的支持。纳苏蒂安将军于五十年代初期在他所写的有关游击战的见解中阐述过这样的观点:“游击战不能只是强调打仗,它必须同时  相似文献   

20.
对印尼来说,立足于环境的经济开发和人才资源开发是重要的课题之一,是实现持续经济发展的“绝对条件”。因为,没有进行这些开发,国家所拥有的经济上或环境上的所有资源都不可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 人们对这两种要素早有认识,但其实行情况还远不能如愿。在采伐森林、开发社会资本来建设繁华街道和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活动以及从海洋资源和渔业获得收益的活动中可以看到一些相关事例。这些经济活动过于偏颇,仍然不顾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