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宪政层面,"私法自治"承载着人们对于法治的基本信念.然而,在法律规范层面,"私法自治"却是立法者的产物,是国家干预的体现.私人依据"私法自治"条款只是从立法者那里获得了为自己制定主要规则的权限;这一规则变成法律规则需要经受立法者设定的种种资格考验.法院接受立法的授权,既是私人规则能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审查者和决定者,同时也是法律效力得到确认的私人规则的执行者之一.  相似文献   

2.
股东自治存在着契约不完备、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机会主义式章程修改等缺陷,除了强制性规则以外,缺省性规则对此也可以发挥矫正作用。基于私法自治的理念,在因应股东自治的缺陷时,立法者应优先选择缺省性规则而非强制性规则。  相似文献   

3.
意思表示作为私法的核心概念自18世纪《普鲁士普通邦法》正式确定这一法律术语的身份以来,经过学理的逐渐演绎其内部结构设计越来越精细,其不仅体现法学者的“一流智慧”,更担负着探求当事人真意,实现私法自治的光荣使命。意思表示是私法的效力根源,这是私法自治的题中应有之意,意思表示瑕疵势必影响法律对其的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意思表示要素的具体分析,探求影响法律评价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4.
法律行为是私法自治的主要工具,私法自治是法律行为的内核。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里,法律行为的具体表现形态不一,但是法律行为作为私法自治的工具是不可替代的。法律行为去除其私法自治的内核之后,存在一些国家管制的因素,但是,国家管制的主要目的依然是为了充分实现私法自治。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这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应当体现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当中,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应当设置总则编,并在其中规定法律行为制度;二是应当放弃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回归法律行为的传统;三是应当扬弃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及效力瑕疵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私法自治原则在不同的民事领域中有不同的体现。在物权法中,私法自治原则体现为自治的先导与强制的校正关系。因此,物权客体制度是物权法贯彻私法自治理念的首要关注点。我国的物权客体制度存在着自治理念的缺失,因此,物权立法应遵循物的自然属性与法律属性的正确关系;采用“物”的概念,避免强制的校正功能在物权客体制度中发生嬗变;拓宽物的范围,使物权客体具有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私法自治强调的是当事人以自己的意思发生私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以法律行为就是实现私法自治的最佳手段。作为法律行为核心要素的意思表示的完整、无瑕疵,便成为私法自治的重要因素。但是,法律如何在意思自治和交易安全的矛盾中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性质错误作为一种特殊的动机错误,在法律的价值判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上意思自治原则被誉为是私法规则中最为普遍遵循的原则。在确定涉外电子合同准据法时,同样应当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依其"合意"所自由作出的法律选择理应受到诉讼法院的尊重。在无纸化的电子商务法律环境中,意思自治原则对于解决涉外合同准据法选择问题,仍然切实可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发端于合同冲突法的“有效原则”的主旨是通过在行为方式上规定较为宽松的法律选择规范从而尽量保护当事人合理正当的期望得以实现。由于其契合了国际私法的私法性,因而具备很强的渗透力和生命力,在国际私法各领域内多有表现。“有效原则”的勃兴实际反映了国际私法的重新定位,是私法自治原则的进一步贯彻。  相似文献   

9.
对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思自治作为私法自治的核心和灵魂 ,既是经济自由在法律上的必然要求 ,也是社会基本伦理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作为私法鲜活精灵的意思自治对促进现代民法制度的构筑和完善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意思自治原则也有其固有的缺陷 ,这些缺陷的克服主要有赖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的引入和矫正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物权立法的基石。物权法定原则与物权法的制度价值和规范设计密不可分。物权法中虽多强制性法律规范,但物权法定原则并不排斥私法自治,仍留有当事人自由形成其权利义务的空间。通过介绍物权法定原则的一般理论,指出物权法定原则的局限性,阐述物权法定原则与私法自治的冲突,论证在物权法定原则模式下私法自治的空间:私法自治是物权法定的基础,物权法定的目的在于实现私法自治。  相似文献   

11.
合同是私法中最能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法律行为,对于合同的程式要求和合意的界定在私法发展中各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罗马法时期要求为法律意义上的契约需具备程式上的要求和完全吻合的合意.随后,在中世纪以后乃至近代的发展中,对于程式要求和合意都有不同的变化.而我国对合同概念则采广义合同说,并认为私法上的合同应体现缔结者意志,并同...  相似文献   

12.
“商法公法化”这一命题存在以下逻辑错误:第一,将“公法”概念偷换为“强制性法律规范”或“严格责任”;第二,商法属于私法是定性分析,但论证“商法公法化”又改采定量分析;第三,部门法划分方法不周延导致商法与经济法界限不清。“商法公法化”所反应的真实本质是国家公权力对私人商事关系的干预,只是国家对私人商事关系的干预并不都体现为公法,涉私强制性法律规范亦体现为国家对商事关系的干涉但属于私法。国家对商事关系的干预主要体现为涉私强制性规范;商法公法化趋势并不明显,无法获得证实。  相似文献   

13.
从温州民间金融发展脉络可看出,在现今中国,私法规则生长的土壤主要包括本土资源、二元经济基础以及法律空白和灰色地带。现有体制内规则的缺陷导致体制外规则的产生,与体制内规则的竞争促使体制外规则不断完善。私法规则是否能得到良性发展并步入正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决策。私法规则生长的归宿是寻求体制内的稳态,私法规则在自身生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带动私法精神以及和谐秩序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商法公法化属性的法理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法律的逐渐完善,商法规范中引入了公法性质的法律规范。通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民法、商法、经济法三者的序列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美国私法领域中商法公法化的社会原因,以体系化的学理视角分析私法公法化环境下商法公法化的实质内涵,可以看出商法的私法属性是无法动摇的,商法的公法化是私法领域“再市场化”的立法体现,是商事活动的自我规制与国家经济行政干预规则相统一的技术措施,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法律工具主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意思表示错误涉及法律行为和私法自治的核心,对其具体规制体现了私法自治和信赖保护之间的价值平衡。与大陆法系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意思表示错误在制度构造、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方面,既有其创新优点又存在着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6.
法律关系是源于私法领域的基本概念,我国法理界之所以将其列为法学的基础概念,就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它不仅代表了私法方面的法律效力,而且也囊括了公法上的法律作用及其实效性,因此成为法的实施与实现的核心问题,它在守法、执法、司法等一系列私法和公法领域都显现着法治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追溯契约法的发展史直将其推至古希腊法、罗马法时,发现私法精神始终蕴涵于契约制度之中.私法是调整私人财产关系的法,而契约债权在私人财产关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旨在通过对大陆法系契约法律制度与社会交易关系进行历史考证,利用获取的古典法学中私法发展的历史经验,从而巩固运用私法维护社会交易关系中契约债权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颁布以来,由于人们更多地注意了公司法任意性规范中的私法自治精神,甚至也有的误读了私法自治的精神,因此,对于任意性法律规范的适用及其拘束力,则普遍关注不够。任意性法律规范被赋予很强的自治精神,但任意性法律规范既是一种法律规范就当然有拘束力,公司法与其他法一样,不应存在完全没有拘束力的法律规范。当事人是否适用某种任意性法律规范,被赋予了一定的私法上的权利。对于任意性法律规范的拘束力既不能简单肯定,也不能简单否定。而应考察它的适用特点与规律,并从中揭示拘束力的表现和进行可能的效力评价。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时期,私法自治原则基于特定的理论基础,在民事立法中出现了制度性缺失,进而影响了当时民事立法基本制度的面貌。这一特定时期发生的这一法律现象,为丰富私法自治原则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极具理论意义的解读标本。  相似文献   

20.
业主自治是指业主对特定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监督的行为。业主自治带有强烈的私法自治属性,但也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格规范。目前,我国业主自治法律体系不够完备,业主自治法律关系主体不明确,相关的行政干预机制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为了进一步完善业主自治的相关法律制度,应当制定专门法律规范,引入业主团体法律概念,把握公权力尺度,切实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