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在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各地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不错的成绩,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学生村官身份模糊、工作难以开展、自身难以适应、工资待遇低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国家政策,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应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措施,构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广大基层农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推广.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大学生村官思想认识不清、工作能力不高,农村的不良环境制约着大学生村官的进步成长,乡镇截留借调大学生村官现象突出,大学生村官长期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定期选聘制度,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现实工作预览,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激励保障机制,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组织支持力度,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流动机制,营造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大学生村官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融入农村社会难、身份地位合法性受质疑、遭遇"无事可做"的尴尬、面临未来发展困惑等问题。因此,政府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招录选拔制度、大学生村官法律制度、大学生村官工作管理考核制度和大学生村官保障制度,以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新的资源,政策执行数年后,某些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大学生村官带给农村的"新鲜"和制度中日益明晰的问题也正反映了基层干部的一些现实境遇。通过了解大学生村官角色的期待和现实扮演,对比农户和基层干部关于村官的认识和实际工作,讨论当前村官的政治环境和出路。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通过对河北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现状的调查走访,发现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大学生村官本身的因素。笔者认为,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大力宣传党的村官政策;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制度;建立全方位的考核监控及评价、培训体系;落实现有村官待遇,健全保障机制,多渠道拓展村官未来出路,保障大学生村官计划健康发展,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中央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领导后备人才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者通过研究辽宁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分析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要性,阐述了辽宁省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践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村官职务犯罪是指村官利用其职务的便利从事的渎职犯罪行为。村官职务犯罪在新农村建设中越来越多,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采用的手法日趋多样化。村官职务犯罪有诸多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村官职务犯罪,应强化法制教育,坚持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财务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内容。  相似文献   

8.
80后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骥 《工会论坛》2010,16(1):30-31
近年来大学生村官成为社会热点被政府和社会广泛议论。这些“村官”大都由80后大学生担当。由于国家政策及80后大学生自身因素等诸多方面的矛盾,致使80后大学生村官难免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要分析80后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此类矛盾的办法,减轻80后大学生村官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从党中央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意图出发,大学生村官政策中各主体角色的定位应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展开。文章分别对政府、社会、高校和村官个人等角色进行思考,从而破除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中因角色定位不清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被视为目前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新鲜血液和最具活力的人才力量,受到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大学生村官普及化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中潜藏着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笔者从农村"熟人社会"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村官的尴尬处境及其原因,并提出大学生村官"乡土化"的重要意义,试图解决其身份认同缺失和角色定位模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中国近几年兴起的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新措施。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北京市的大学生村官制度是较为完善的。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长期实施有它所面临的制度困境。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培养和造就党政后备人才,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如何实现和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预期目标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目前,学界主要围绕大学生“村官”计划总体分析、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与基层组织建设、大学生“村官”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大学生“村官”计划与历史上的知青运动的对比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大学生"村官"问题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但目前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执行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政府应当在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定位、选拔标准、工作性质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是大学生“村官”政策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本文在大学生“村官”政策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制度层面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女村官政治参与是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最集中体现。为此,笔者以福建省两百名2006年新上岗女村官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女村官竞选“村两委”成功是参选意识、个人能力、支持体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执政过程中,女村官又要面对诸多困难。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借鉴女村官当选的成功经验,而且应反思女村官执政的种种不足。  相似文献   

16.
职业发展是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的核心。河北省各地促进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此,结合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实际,提出促进河北省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与"大学生就业难"这两个问题的影响下,大学生村官政策适时出现,其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有效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但大学生"村官"政策也面临着"定位模糊"、"村官"流失现象严重、缺少对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对村官政策的认识,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拓宽专业领域、加强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营造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激励关爱氛围等措施,使其在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村官"腐败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官"腐败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从法理学角度分析"村官"腐败的特点,探求"村官"腐败的法律制度原因,提出建立和完善以乡镇政权的外在监督机制为主体的内外约束体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村官"腐败.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村官对村官的政策满意度影响其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与绩效。目前南阳市大学生村官整体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满意度整体不高,尤其对身份角色、政策落实、前途出路满意度偏低,不同性别、学历、生源地的大学生村官对政策满意度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建立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提高其对村官政策满意度,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20.
尽管金融危机以来,迫于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都想加入"村官"的行列,但农村工作的现状却令不少大学生村官开始犹豫当初的选择。如何培养一批"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村官已经为各界关注。只有从自我知觉层面出发,对大学生村官的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进行分析,解决大学生村官的思想问题,坚定他们的工作信念,增强信心,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