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东坡与刘贡父都是北宋有名的文人,性格相近,都喜欢开玩笑,所以关系特好。刘贡父名刘攽,在历史上,以著史闻名,曾帮助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持论甚正,但在生活中,却是个活宝。刘贡父跟王安石为旧交。一日,刘贡父去王安石处,主人不在,发现案头有草稿一篇,是王安石论兵之稿。贡父有过目成诵之能,默诵一遍,大体记得。隔日两人再见,王安石问,近来有何著述?贡父  相似文献   

2.
何其芳 《学习导报》2013,(13):13-14
古今中外,凡是文童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马克思写《资本论》,从计划到草稿都经过了多年的和多次的修改。《资本论》第一卷写完后,他还要作一次文体上的修饰。他给恩格斯写信说.“工作进行得极其快意,因为在经过许多产痛之后,恬静地舐着婴儿,自然感到乐趣。”德文本出第二版,马克思又改了一遍。对于法文译本,马克思为了使法国的读者容易了解,又作了许多修改。在文学家方面,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据说改过七遍。他们写那样大的作品还改了又改,我们平常写短文章就更应当多加修改了。  相似文献   

3.
浏览一本杂志的目录,一下子被一个题目吸引了:人生无草稿。 文章里说的一件事,印象很深。有位书法家对一个用废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练字的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字──“逼”。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以逼迫自己写好字。由此想来,人生不也是这样,没有太多的草稿让人来练习。 现实生活中,好多事情是没有草稿可以打的,好多希望都是“逼”出来的,好多成功也都是通过失败“逼”出来的。穷则思变,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都含有“逼”的意思。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后,小张被分配到县委办公室做秘书。夏主任告诉他,在写作上要多向老张请教,老张是老秘书,文字功底深,文稿一经他修改,往往有画龙点睛之效。因此,小张对老张很敬重,不论写报告、总结还是写讲话稿,草稿每每要先请他斧正,老张也从不推辞谦让。几番之后,小张发现老张之“文字功底”云云也技止此耳,如自己原稿中若有“上级决策正确”之语.老张则在“正确”前加上“十分”一词;将“还有一定差距”中的“一定”改为“小小的”等等。于是,小张对老张渐有不屑之意。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史学界,研究王安石、探讨王安石变法的著作和文章颇多,但从王安石人才思想层面发表专著,王凤岭同志的《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还是首例。这个课题选得好.特别是在王安石所生活的宋代显得格外重要,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开发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6.
尚志发 《奋斗》2007,(12):61-61
公元1069年.早春二月.那场后来被历史称做“王安石变法”的改革更张开始了。大变法从农业、水利、手工业、矿冶、商业、科举、官制、吏制、军队、保甲等几乎笼罩了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所有领域。16年的大变法,荡气回肠,国富民安初见端倪。由于神宗早逝,新皇年幼,太皇太后垂帘.反变法派掀翻了革新变法的所有成果。使原本就处在白刃格斗的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乾坤颠倒。到了北宋末年,经过几次政潮反复,从官到民,已经不知所循何法.王安石变法的改革精神已经荡然无存。留给大宋王朝的只是如同水火的汹汹党争。直到女真兵临城下,北宋国倾。南宋复国之后,君臣们认定王安石及其变法运动是亡国之根。至此半个世纪的恩怨情仇.化做一溪污水汇入历史之河。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曾经说,清军是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晚清军营的一大怪现状是士兵普遍都有自己的第二职业,或者经商做买卖.或者种地.或者操持什么手艺。对许多绿营兵来说,做小生意或者手艺活儿是他们的主业.而当兵才是“第二职业”。他们的主要时间都用来开店摆摊,或者做木匠、裁缝等等.只有轮到自己值班时,才到营里去呆上一天。  相似文献   

8.
朱国勇 《奋斗》2011,(1):62-63
北宋熙宁四年.苏轼拜访宰相王安石,在书房等候时,见书案上写着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苏轼不由哑然失笑。虽说王安石作诗喜作巧语多辟蹊径.但也要尊重自然规律吧。这明月哪里会叫,黄犬又如何能卧于花心?不通,不通之极!于是,苏轼把这两句诗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改后苏轼把笔一扔,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9.
2007年以来,为纪念恢复高考三十周年而作的回忆文章不断见诸报端。偶尔读到一篇《北大法律系七七级那班人》——那批人,当初来自四面八方,如今已经是星光灿烂,这使人慨叹不已。然而,更牵动我心思的是此文中一段并不显眼的文字。文中说:“当时法学著作很少。大量都是阅读文学、历史、政治著作,马恩的著作,大家都读过.而且不是一遍两遍”,“教员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匮乏.反倒使北大的法学教育显得格外宽松自由”。甚至有人“在婚姻法考试时交了自己写的一篇小说以求代替,没想到任课老师也欣然接受”。我蓦然感受到,当时的境况与今日工业流水线般的课程设置、似乎周密严苛的学术规范、各种体制化的科研流程相比.已经是两重天地了。  相似文献   

10.
《材论》,是反映王安石人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议论高奇”的著作中,王安石对人材与基本国策、人材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作了极为精辟的分析,有超越前人的独特见解,是王安石人材思想的基础。 (一) “人材为政事之本”,这是历朝当政者几乎都懂得的道理。可为何旧  相似文献   

11.
正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这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格,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一种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邓小平的许多谈话都能体现出他的这种态度和作风。1980年6月27日,他同胡耀邦、胡乔木等谈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的意见,开门见山:"决议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  相似文献   

12.
刘伯承用兵打仗讲究谋略。人们尊称他为“谋帅”。1942年12月,在庆祝刘伯承50诞辰时,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赋诗《祝刘伯承将军50寿辰》,其中有“论兵新孙吴”一句.称道他是当代的孙武、吴起。这句诗也是党内、军内对刘伯承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正>淬炼,是金属冶炼过程的淬火工序,就是将烧红的铁或其他金属浸入低温液体中快速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结构,达到提高金属构件硬度和强度的效果。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就如同金属淬火,在一遍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将自己打造成为“特殊材料”。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新征程上,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我们一刻都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每一名党员都要把理论学习、思想淬炼作为一种习惯、当成一种追求,多积尺寸之功,以成万仞之事,铸牢政治灵魂。  相似文献   

14.
赵勋 《学习导报》2012,(18):48-48
某年初夏,张震将军视察某部,召集将、校军官十余人座谈。某部领导发言时,将军突然插话问“一个战士的津贴费是多少?”在座将校军官皆沉默,竞无一人能答。张震将军话锋一转,日:“旧中国有个军阀,叫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支枪,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小老婆。”在座将校闻之皆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15.
赵勋 《新湘评论》2012,(18):48-48
某年初夏,张震将军视察某部,召集将、校军官十余人座谈。某部领导发言时,将军突然插话问“一个战士的津贴费是多少?”在座将校军官皆沉默,竞无一人能答。张震将军话锋一转,日:“旧中国有个军阀,叫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支枪,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小老婆。”在座将校闻之皆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16.
和平     
笔者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总想着能把最美好的词都在《支部生活》“卷首篇”写上一遍。于是,“幸福”、“善良”、“愉快”等都成为了写作的题材。其实,我应知道,天下美好的事物太多了,写是写不过来的,只能体会,只能在心里慢慢地品味。  相似文献   

17.
吴志菲 《党史纵览》2013,(11):29-32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中国民歌《茉莉花》在国内外重大活动中,一遍遍响起,蜚声中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炎黄子孙都为之熟悉而自豪的旋律背后.还有着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马寿千 《共产党人》2005,(22):53-54
清朝末年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之役中.都有回族爱国官兵的积极贡献。在中法战争期间.有为数众多的回族官兵参加了入越对法作战。较有名的有马维骐.马秀廷、白金柱、马树堂等。马维骐被誉为滇中骁将,战绩最佳。光绪九年(1883年)马维骐时任清军参将,奉命率左营兵入越,曾在兴化、北宁屡挫法军。光绪十年年底,清军集中滇、粤重兵,  相似文献   

19.
1971年底,蒋介石决定将儿子蒋经国接班之事列入议事日程。蒋介石首先召见了总政战部副主任王升上将,告诉他说,这段时间,社会各界纷纷要求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还有千余名“国大代表”联名上书(实质上是蒋介石策划的)。他还指示王升去找台湾省议会议长谢东闵写一封举荐信给党中央,使大家都感到蒋经国当“院长”是人心所向。王升找人以谢东闵的名义草拟了一封举荐信,谢让他的秘书抄了一遍,盖上自己的印章。  相似文献   

20.
阮直 《学习月刊》2009,(13):5-5
常见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有学问而玩深沉的,可就没见过想自我表扬玩常识的。常识在人们的眼中是浅薄,最伤人自尊的莫过于一句“连这个常识你都不懂”。可今年广东高考的语文作文就“卖弄”起“常识”了.让即将走入高等学府的考生们在“常识”面前大显身手了、可见常识之中恰有高深之妙可论、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