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治超  张君浩 《前沿》2014,(3):187-190
在新技术、新媒体的催生下,出版行业日新月异。当前,作为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弄潮儿”的云技术,在产生的短短几年中,就在业界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和经济价值,形塑着数字出版业的整体面貌,并深刻地影响着传统出版行业未来的走势,更为作为出版发展第一资源的编辑人员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试从云技术角度人手,分析传统和数字出版行业的“云变革”,浅析云出版条件下编辑如何通权达变,在浩浩荡荡的云出版中实现自己的角色行为,以期对业界编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的新变化,网络出版给传统纸质出版业带来挑战,期刊编辑的日常工作走向无纸化、数字化.这就需要公安学报编辑转变观点,认识数字化时代的特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熟悉网络出版流程,同时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受众意识、服务意识,从而迎接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技术给传统商业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 记者:当下,大家都爱说“大数据”、“云计算”等新词儿,它的准确概念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邵培松 《协商论坛》2011,(11):32-33
近年来,新闻出版业大力实施科技兴业战略,传统出版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以数字出版为标志的新的出版业态异军突起,极大地推动了新的文化传播体系的形成。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出版产业的运用与发展中,带来了出版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变化,加速了传统出版业的升级,为新时期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已成为产业中新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丁桂芳 《新东方》2011,(3):76-79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出版,正在把出版业推向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无纸化阅读"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电子书、手机出版等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传统出版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本文从分析数字出版的产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入手,提出了加快产业转型,走"内容+终端"的模式,是传统出版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毕秋敏 《前沿》2014,(11):211-212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我国民族出版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编印发体系,综合实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数字出版为民族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赋予民族出版业在新媒体时代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产业也不断兴起。而在数字出版产业中,其版权、创作、营销、销售以及读者的管理等构成了一个数字出版产业链,这些为我国传统的出版企业以及现代的IT企业都带来了潜在的商机以及商业平台。文章通过阐述数字出版以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内涵,分析数字出版产业链经济利益分配的现状,最后得出其分配模式的策略建议,旨在优化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经济利益分配模式,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科技革命到来,数字化成为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资本主义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一方面,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平台商业模式应运而生,生产劳动过程发生重组以及劳资关系更为复杂,这些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之“变”表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新阶段。另一方面,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劳动的生产性、资本剥削剩余价值的本质、社会基本矛盾以及人的异化生存方式都未变化,蕴含着资本主义本质维度不变的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数字经济作用越发重要。因此,我们要在数字资本主义的“变”与“不变”中吸取经验教训,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数字经济。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12,(11):20-22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区传统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数字技术、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最近下发《关于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肖永亮  许飘 《湖湘论坛》2012,(2):46-48,76
随着信息数据的膨胀和人们对信息处理技术日益增多的需求,“云时代”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方向,并且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急剧的变化。从技术上看,“云”是个人终端能力与网络系统能力充分结合的产物。而在观念上,它是PC时代的个人主义和互联网时代的集体主义的有效结合。“云计算”、“云安全”和“云生活”,是云时代下新契机的三种形式。“云端”还为我们提供了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视控技术延伸到计算机控制、汽车驾驶和安全保障等领域,最直接地改变了终端用户的操作和体验。  相似文献   

11.
张学伟 《群众》2020,(10):14-1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5G网络发展,并对5G提振经济、扩大消费寄予了厚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从“云生鲜”到“云消费”,从“云上课”到“云办公”,线上操作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5G时代的消费空间广阔,医药、社区管理、安保、物流等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将涌现出大量需求,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工业和第三产业也将借助5G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面对数字出版潮流的到来,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些什么呢?传统出版时代,作品是由出版商决定如何出版,以何种形式出版:而数字时代,是由消费者决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获得和欣赏作品,出版市场的重心由出版商转移到了消费者。载体技术不断创新尤其是互联网的  相似文献   

13.
桂政办发[2012]11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出政发[2010]7号)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区传统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数字技术、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我区数字出版产业  相似文献   

14.
魏婧宇 《半月谈》2020,(6):78-79
受新冠肺炎影响,全民开启了“宅家时代”,线下生活被按下“暂停键”,线上生活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云演出、云看展、云办公、云课堂……“云化”生活极大方便了足不出户的大众。伴随数字时代来临而兴起的云经济、云体验,是为应对疫情而出现的昙花一现的替代品,还是会走入寻常人家成为未来生活的刚需?  相似文献   

15.
徐静 《协商论坛》2016,(4):44-46
我国已进入全新数字阅读时代 2013年,我国人均年阅读量达到4.72本书,近年来数字阅读量和比例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书籍对于国民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大力重视以及推动和支持,“全民阅读”已经三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4月13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15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总体产业收入已超过4400亿元,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经达2.96亿,网民数字阅读的使用率连续三年保持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数字音乐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传统唱片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新一代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我国数字音乐产业饱受侵权行为的变异、版权保护机制的乏力、内容创新的不足、用户的不良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未能形成应有的产业规模。因此,采取推进DRM技术的应用、加强版权保护、鼓励本土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培育用户的良好消费习惯等措施,已成为发展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出版是数字内容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产品形式包括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及在线内容的服务及增值应用等。数字出版赢利既指经济收入,又指无形效益。在传统出版赢利计算方式亟待转变之余,须保证从数字内容的市场需求到流通消费各环节链条的真正贯通。在对影响数字出版赢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群组信任的数字内容在线支付模式、门户网站读书频道阅读收费模式等可行赢利模式。在传统出版发展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探寻中,针对具体数字出版形态特征,可采用的赢利模式不尽相同,如教育出版对应教育信息服务模式、大众出版发展与内容相应市场互动模式、专业出版则适合基于知识结构的定制模式。出版与手机的紧密结合是数字出版实现赢利的重要途径,但也存在争议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锐词     
《群众》2017,(4):7-7
六次产业 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与我国一直提倡的让农业“接二连三”内涵一致。即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条,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流通、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1+2+3”等于6,“1×2×3”也等于6,“六次产业”给农业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数字经济在数据时代,数据是极为重要的原材料和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9.
程文凤 《传承》2014,(8):102-103
新时期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下,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需求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音乐作品获得了新市场、新空间。然而,这一发展并没有给音乐产业带来相应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我国期刊出版工作已经基本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实现了电脑录入与排版。90年代以后,也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期刊数字化已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而越来越得到期刊出版业的认可和广大作者与读者的喜爱。期刊数字化不仅实现了期刊出版内容的电子化,而且可以实现从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等全过程的网络化,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作者、编者和读者的互动交流,为期刊及期刊编辑本身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期刊数字化给期刊出版业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它不但对传统期刊出版工作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作为期刊出版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和期刊编辑本身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技术的出现与编辑方式的转变迫使期刊编辑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职能的角色定位,这是期刊编辑在数字化时代所面临的新任务,期刊编辑应尽快适应社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