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月革命后,在保护及遣返受难华工的共同目标基础上,旅俄华工联合会与北洋政府展开了良好的合作,使得广大旅俄华工的处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数万受难华工被遣返回国。但随着华工联合会逐渐走向宣传共产主义的道路,加上华工联合会、华商会、苏俄政府与北洋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双方由合作走向对立。  相似文献   

2.
数万名参与十月革命或捍卫十月革命成果并且有组织的旅俄华人共产党人或红军战士未能在中共建党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中共一大13名代表及其代表的57名党员无一人是旅俄华人共产党人中的“海归派”。这一问题的原因值得深思和研究。认真剖析当年旅俄华人共产党最高领导机构共产华员局在这一问题上的主观因素及其所处的客观社会条件,不难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俄远东开发初期,当地居民生活必需品匮乏,中俄两国陆续签订通商条规,中俄边境易货贸易随之兴起,旅俄华商由沿江地区向俄中、西部地区发展,足迹遍布俄国各地。19世纪末旅俄华商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20世纪初,俄国开始排挤、驱逐华商,其贸易活动逐渐走向衰落。旅俄华商在为俄国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也为中俄两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后方劳动力严重不足的背景下,俄国放宽了华工入境和企业雇佣华工的限制。乌拉尔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令和行政命令来调整华工政策。一战时期,俄国乌拉尔地区的华工政策涵盖了护照制度、雇佣程序、管理规则等方面。俄国对乌拉尔地区华工政策的调整尽管是战时采取的紧急措施,但推动了在俄华工分布地域的扩大,也促进了乌拉尔地区工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企业抵制等因素,乌拉尔地区华工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中下叶,美国华工对开发美国西部和修建横贯美国东西部大铁路作出了卓越贡献,在美华人和美国其他各族人民共同造就了今日高度发达的美国经济和社会文明。但在美国历史上,华人遭到了不平等对待,深受歧视与排斥。从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到1904年美国政府要求续订《北京条约》,许多排华运动大都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的。这不能不引起海内外中国人的愤怒与反抗。就在美国政府向清政府提出再次续订《北京条约》时,海内外中国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不但共同抵制美货,还通过文字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本文着重介绍美国华人的历史贡献和悲惨遭遇,以及反美华工禁约文学的产生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杜娟 《拉丁美洲研究》2019,41(2):111-132
1850年奴隶贸易被禁止后,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成为巴西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19世纪中后期,巴西数次引进大批华工的尝试几乎都陷于失败。原因在于:臭名昭著的"苦力贸易"引起了世界主要国家的抵制;晚清政府改变了之前对海外移民排斥、冷漠的态度,开始尝试控制和保护本国移民;与支持华工的势力相比,巴西国内反对引进华工的声音和力量更为强大。巴西的种植园主及其政治代理人、温和的废奴派基于其他国家输入华工促进经济繁荣的成功经验,认为华工具有廉价、顺从的优势,力主输入华工以填补巨大的劳动力缺口。而种族主义者、激进的废奴派和知识精英则鼓吹"黄祸论",以华工会成为新的奴隶以及华工不易被同化为由进行反驳,同时在"白化"思想的影响下积极鼓励引进欧洲移民。在这场争论中,外来移民对于巴西而言不仅是经济符号,也是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符号,争论归根到底是新旧两种社会力量之间的较量。  相似文献   

7.
华夏文化在近代拉丁美洲刘文龙自16世纪末马尼拉帆船贸易启动,到19世纪后期大批华工输入拉美,璀璨的华夏文化成分通过各种途径——太平洋两岸的贸易交流、伊比利亚半岛的中介及华工华人的移居,陆续传播到新大陆的一些地区,对那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过...  相似文献   

8.
一、马来亚契约华工制的形成马来亚契约华工的产生有一个孕育的过程,是伴随着华工不断出洋的这一过程演化而来的。马来亚华工最早出现在矿区。据记载,早在九世纪时就有中国华工在马来半岛北部吉打一带开采锡矿。十六世纪时有华工在雪兰莪鲁葛一带采锡。至十八世纪下半叶“闽粤人至此采锡及贸易者甚众”。早期的华工是由同宗或同乡招引而来。他们自愿出洋做工,不立凭据,只凭信用。在生产中他们组织一个“公司”,选出一人为头,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分配。以后随着出洋人数增多,无钱支付旅费的人不断增加,就开始有成文的“公凭”出现。这种“公  相似文献   

9.
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日。高举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旗帜的华侨,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曾作出重大贡献。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具体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从而产生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华侨起过重大作用。最早把“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形势当面介绍给列宁,接着,又陪同列宁派遣的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来华帮助李大钊和陈独秀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人,是当时的旅俄华侨刘绍周和杨明斋。刘绍周又名刘洋荣,是广东高要县人,1897年,他五岁随父母到俄国(他的父…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劳动人民出洋的历史悠久。历史上自备旅费出洋或由亲友牵引出洋的自由华工虽有不少,但绝大多数的华工出洋是借垫或赊欠旅费同时签订做若千年的劳动合同作为报偿,这就是契约华工。华工出洋是属于民族移民的范畴。世界历史上各民族经常迁徙,我国历代的人民持续地出洋,已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明清两代曾严禁人民出洋,但最终仍禁止不了,就是违背了这个客观存在的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近期朝鲜经济发展变化及中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自2002年7月开始实行经济管理调整措施以来已经历了五个年头,此间在经济发展政策上虽然做过一些调整,但总体政策上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经济上出现了恢复性的好转,可是,短期内还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困难局面。中韩两国均是朝鲜的近邻,目前都与朝鲜建立了较为密切的经济往来关系,为缓解朝鲜的经济困难给予了较多的支援,对朝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今后的作用会愈来愈明显。  相似文献   

12.
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一方面,区域内的国际合作正在拓展,一个能够带来区域稳定和安全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亚太国家之间争夺地区内影响力的对抗和竞争的危险性日益加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开冲突并阻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为此,继续构建一个囊括地区内所有国家的,以合作、互信、对等安全为基础的新机制十分重要。亚太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俄罗斯联邦的利益,俄罗斯倡导要确保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囊括所有亚太国家的建设性合作。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特别重视促进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地区是俄罗斯实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同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于俄罗斯贯彻经济战略、实现经济现代化、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空间,都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慧  杨伶 《东北亚论坛》2011,20(2):123-129
2009年国务院批复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规划,为吉林省发展对俄贸易提供了新机遇。该规划的实施将大力推动中俄互市贸易区、中俄产业合作园区、中俄经济走廊及物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吉林省对俄贸易在政策保障、资源利用、实力支撑、旅游产业以及科技交流等方面带来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独立以来印度陆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情况、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 ,分析了近年来印度的相关改革情况。  相似文献   

15.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stressed that the Party must keep to the path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unde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quickly, supplementing it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Progress in the economy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have raised China's confidence and made the Chinese system more attractive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ough China's political development has been achieved under the correct democratic development viewpoint, difficulties may yet arise, and China may need to look outside to other political achievements; importantly, China has the confidence and determination to make its political development harmonious, orderly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6.
朝鲜实施导弹发射和地下核试验,意在实现核拥有,籍以提高对美战略的筹码。朝鲜开展核战略角逐由来已久,先后展开过以守为攻;“边缘”对应;将计就计;以硬对强四个回合。角逐结果虽不乏战术上的小胜,却丧失了战略上的大胜。此番的导弹试射与地下核试验可视为第五个回合,是朝鲜核、导角逐战略“以攻为守”的转换。朝鲜执意实现核拥有纵有多种原因,却因核、导本身所拥有的“双刃剑”作用,带来于己、于他都不利的负面影响。包括:自食其言,愈加难以取信于国际社会;产生连锁反映,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挑战核不扩散条约,难免遭到更大封杀;破坏合作气氛,延缓统一进程;置中国于尴尬境地,动摇中朝关系基础。朝鲜的“自行其事”难免遭到国际社会更加严厉的抵制。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面貌,而且具有重大国际战略意义。改革开放既解放了物质生产力,也解放了精神生产力;既大幅提升了中国的硬实力,也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了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的硬软实力,而塑造和平和谐的硬软实力则需要永久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8.
从海权的角度分析俄苏的兴衰是一个尚未有人进行充分探讨的问题。在数百年的争夺中 ,海权的扩张固然构成了俄苏崛起的一个因素 ,但从长远的角度看 ,对海权的过度追求又构成了俄苏走向衰落的根源之一。具体说来 ,从俄苏海权扩张西进、南下和东进 3条线路中 ,西进战略较为成功 ,并促进了俄苏的崛起 ;南下和东进战略虽有所收获 ,但都遭遇挫折 ,尤其是南下的世界扩张战略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衰落。从本质上来说 ,地缘政治条件的制约、俄苏海权过渡扩张所导致的一系列矛盾构成了俄苏海权战略失败并导致国力衰微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八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逆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到3个菌株,分别命名为KF、DY和LB1,从猪粪便中分离到5个菌株,分别命名为KH、K2X、KY1、LB2和LY3,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鉴定,并对分离菌的抗逆性进行了比较。经鉴定,KF、KH、K2X和KY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LB1、LB2和LY3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DY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抗逆性比较结果显示,K2X菌株对温度比较敏感,其他菌株经60℃处理30min后不影响其生长;DY菌株耐酸性最强,能在pH3的胃液中正常生长;KY1菌株的耐酸性次之,耐胆盐能力最强,能在胆盐含量为6g/L的培养基和模拟肠液中正常生长。研究还发现,这8个菌株对共培养的大肠杆菌都没有抑制作用,只有KF、KH和LB2菌株对共培养的沙门氏菌分别有28.6%、27.0%和24.6%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泰国的社会与文化独特精巧,随着其旅游业的日益繁荣逐渐远播世界。本文以笔者在泰国的亲身经历,对泰国的各种社会现象做了细致的观察,涵盖政治、经济、交通、教育、宗教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深入分析其历史文化渊源,旨在揭示泰国社会和文化的部分哲思底蕴,以期能为系统地研究泰国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