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再论泰国的社会结构变化、精英选择与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独特的社会意识结构决定了泰国政治发展的特色.泰国独特的社会意识结构包括主-仆关系结构与德行信仰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共同特点是强烈的物质化倾向,这一点为理解泰国政坛的频繁变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线索,也提供了预期泰国政治发展的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2.
精英互动与缅甸的政治发展:2011年缅甸的政治与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缅甸政府与国内外精英的互动有力地推动了缅甸的政治发展。通过与政治反对派的互动,政府修改了政党登记法,赢得了政治反对派的初步信任,为更广范围分享政治权力扫清了障碍。通过与少数民族武装的互动,政府赢得了少数民族武装的信任,与绝大部分少数民族武装签订了和平协议,为更公平地在民族间分享资源创造了可能。通过与外国政要的互动,政府赢得了西方国家的信任,西方开始逐步解除对缅甸的制裁,为缅甸生产和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提供了条件。政府叫停密松电站建设可以看做是缅甸政府与国内外精英互动的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2011年缅甸的精英互动与政治发展表明:即使为结构所限,精英的认知和互动也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涌现出诸多构建“民众—精英”对立话语、塑造领袖魅力、实施跨阶层政治动员以竞争权力与资源的民粹政治现象,但是不同民粹政治进程中民粹领袖与传统精英的互动却呈现出分化合流的显著差异。探讨民粹政治中的精英政治问题是有效的切入点。民粹领袖尝试构建政治纲领、汇集民意穿透精英政治壁垒,但是由地主、资产阶级、宗教领袖以及军官团等构成的东南亚传统精英依托土地、资本、宗教权威、强制力量等要素,占据着政治权力与利益分配机制的核心位置,限制了精英分化合流的互动过程。因而,政治方略决定了民粹领袖能否实现对精英的“挟制”:再分配与制度变革取向的革新政治将会引发传统精英反制与精英分化;改良政治以利益相容与权力制衡的形式“挟制”传统精英,以合作与妥协两种方式实现精英合流。精英分化合流的现实意味着东南亚国家追求制度改革的民粹主义浪潮不仅难以打破既有政治经济秩序,而且可能陷入“精英合流”与“精英反对精英”的轮回。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泰国政治力量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社会向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国家政治力量结构呈现出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局面.作为国家政治结构的主要力量,官僚阶层、军队与政党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三角关系.在泰国的政治结构中,官僚阶层是基本的和不变的常量,军队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干预变量角色,而政党是一种集合性变量.本文通过分析泰国三大政治力量的结构及相互关系,推演出泰国现当代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泰爱泰党以自己清晰具体的政策和组建大联盟政府的具体做法给泰国的政治发展注入了某种活力,在某种程度上,使泰国政治超越了传统的金钱政治以及政治掮客的控制,实现了资源分配的相对公平,实现了政府权力的长期稳定运行.而泰爱泰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该党政治家及时地顺应了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泰国华人政治生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 ,泰国华人同化较早且与当地融合得较为彻底 ,他们很早就参与了当地的政治生活。泰国华人政治生活也相对简单 ,远没有东南亚其他国家那么复杂 ,其参政历程虽经历了波折 ,但总体而言较为顺利。 相似文献
7.
西方学者几乎毫无例外地将发展与民主制度联系在一起.然而,泰国,包括其他一些战后取得飞速发展的东亚国家,恰恰是在威权政治所形成的稳定的政治局势之下获得发展的.由选举所产生的文人政府,尽管他们的组阁符合民主程序,其领袖亦可称为出色的政治家,但他们常常只能维持一个只能以月计的短期政府,政局始终处于混乱状态之中,以致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因此,稳定是泰国及其他东亚国家取得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在无阶级的理念和现实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制度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虽然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取消,以获取资本利润为形式的经济分层不再存在,但政治分层(特别是权力地位的分化)在社会分化中的作用更显突出了。同时由于政府对各种社会流动的严格管理,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都受到限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公正性的要求和期待,与现实社会中的官僚特权、制度化不公等,必然造成社会内部文化-制度关系的不和谐,从而成为导致社会紧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泰国华人政治认同的转变--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华人是较早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较早完成了对居住国政治认同的转变、较早参与当地政治生活的族群,而这一切都与泰国宽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长期以来泰国政府对华人实行的温和同化政策不无因果关系的.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成为吸收国际资本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不同的大国竞争背景下,围绕着外来资本对国家经济和安全造成的影响,美国的国家精英之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分歧,并推动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及其外资监管制度的创立、强化与升级.文章通过区分美国面临的大国竞争类型和国家精英在投资政策上的偏好,构建一种大国竞争影响国内精英联盟的分化与组合,从而导致美国外资监管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通过追踪和比较分析CFIUS的三次制度演进,研究发现,在美苏安全竞争的背景下,与盟国的投资合作可以产生积极的安全外溢效应,国际导向型的经济与安全精英利益互补,维护了开放的投资政策;在美 日经济竞争时代,宽松的监管制度带来的即时安全效应下降,国内导向型的经济精英联合安全精英,强化了美国的外资监管制度;在中美经济与安全竞争双重交织的压力下,中国企业的在美投资交易产生了消极的安全外溢效应,美国国内精英联盟形成合力,进一步升级了美国的外资监管制度.CFIUS的制度演进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美国虽然号称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但事实上仍在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并不断通过国家构建来应对外部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拟以广义系统论一般模式的构造为基础,从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和层次、国际政治体系的功能和环境、国际政治体系的稳衡和变革四个方面,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思想史中的主要理论,加以梳理、比较和分析,进而揭示系统论对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彰显诸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终,希望通过对科学知识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相互借鉴关系的辨明,能够在更广阔和深远的背景下建构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步入九十年代 ,菲律宾政治渐趋稳定 ,但政党活动十分活跃。一些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政党面对新的情况 ,进行了力量整合 ,政纲调整 ,也进行了新的权力角逐 ,在政治发展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迹。随着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菲政党政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这是菲律宾政治中值得注意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俄罗斯的政局保持稳定,但政治体系现代化的改革成效不大。金融危机成为影响俄罗斯政治形势的刺激性因素。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在政治思想上的差异开始显现。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政治哲学观与历史观的不同上。思想观念的不同可能导致政治路线之争。由于普京依然居于权力中心,俄罗斯政局的发展不会完全按照梅德韦杰夫的路线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月,普京宣布政治改革初步方案,俄罗斯政治将在联邦层面发生巨大变化。同年9月13日,在俄罗斯地方选举中“统俄党”大获全胜。普京的一系列政治操作——政府重组、宪法修正似乎已初见成效。实际上,俄罗斯政治在地方层面上已经发生许多变化。通过使用python语言自编程序从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抓取相关数据,本文研究了从2008年至2020年的情况,发现普京及“统俄党”在地方政治中的支持度明显不如在联邦中央,自2018年以来其他党派赢得一些地方选举的趋势仍在延续甚至加强,但“统俄党”在地方的表现未直接影响到联邦层级。从政治、经济、民生角度解读俄罗斯地方与中央政治态势的显著差异十分重要。未来俄罗斯存在普京续任总统或“统俄党”顺利推出新人执行类似普京政策的可能,但也不能排除“统俄党”落选反对派上台的可能性。俄罗斯政局的下一个重要观察点是2021年第八届国家杜马选举。 相似文献
16.
PEDRO SANOJA 《Bulletin of Latin American research》2009,28(3):394-410
This article scrutinises the links between patterns and mode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Bolivarianism in Venezuela in the early 1990s. I study how Bolivarianism triumphed over competing projects in a period characterised by widespread unres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Punto-Fijo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it overthrew. I argue that the ideas of Bolivarianism are derived from contradictions inherent to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s, and can only be understood in relation to the values and practices embedded in them, which Bolivarianism aimed to replace. 相似文献
17.
日本第46届众议院选举的结果,不仅重演了三年零三个月前朝野易位的一幕,也给“两大政党轮流执政制”划上了句号.民主党之所以遭到空前惨败,直接原因是以野田佳彦为首的领导层内外政策的失误和党内运作的失败,而更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日本政治生态近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朝野政党如果不能顺应这些变化加快转型,日本政局的动荡局面还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使东盟合作机制具有了越来越多的正式色彩.这种变化并不是事先刻意而为的,而是为解决协议不执行问题、通过讨价还价逐渐演化而成的.东盟国家之所以没有一味地固守其传统的合作特性,而是有所变化,主要是因为作为一种经济合作安排,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关系到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安全,也关系到东盟作为整体在国际上的信誉. 相似文献
19.
Leonidas Oikonomakis 《Bulletin of Latin American research》2019,38(5):654-669
How do social movements form their political strategies? The relevant theory pays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structure, and argues that when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are open, movements are more likely to opt for a systemic political strategy; when they are closed, movements are expected to take a more revolutionary turn. However,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can make some options appear more ‘realistic’ and others less so, but movements don't always behave ‘realistically’. They might explain when movements are more likely to mobilise and what repertoires they adopt once they do so, but they do not account for what happens earlier on: by what mechanisms the movements form their political strategies. Exploring the case of the cocaleros of the Chapar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mor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mechanisms that are internal to the movements, such as: (a) the resonance of other political experiences at home and abroad, (b) internal struggles for ideological hegemony, and (c) the political formation of their grassroo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