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及其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蕴涵着崇高的人文精神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同时研究它深刻的人文精神底蕴对于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律师》2004,(9):6-7
张福森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为各项事业包括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司法行政事业既是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超越唯经济主义与唯科技主义——科学发展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中,容易出现唯经济主义发展观与唯科技主义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二者都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经济是中心,但不是一切."科教兴国"应同"人文治国"相结合.应当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超越唯经济主义与唯科技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今时代发展变化对党的发展理论的新要求,是对邓小平"硬道理"的创新与丰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的超越,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内部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既突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又尊重自然界的先在性,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人本学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重在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和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事物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由落后到先进的运动变化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过渡与转化的过程。社会发展观是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事实与价值统一基础上的科学的发展观,它突破了传统发展模式割裂事实与价值统一关系的局限,从我国现存的客观情况出发,提出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全新发展理念,是对人类发展史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之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国涛 《法学评论》2004,22(4):97-102
科学、历史地考察发展观 ,有利于深入理解新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从法制的角度来看 ,与这一科学发展观关系最为直接的是环境法。在新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环境法体系进行创新 ,是 2 1世纪初叶我国环境法制发展的大趋势 ,有益于环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杨丹娜 《政法学刊》2004,21(5):107-111
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邓小平提出过系列的发展观.它包括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以科学理论指导;必须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进行方法创新;必须坚持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推动社会全面改革的制度创新;必须坚持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发展机制创新和必须坚持全面开放和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发展视野创新等系列发展观.这一系列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实践,使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形成科学体系,为"五个协调发展"的新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厘清法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规律,指出了应用现有法学方法论诉诸法律来解决环境问题之乏力,并认为科学发展观作为崭新的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超越,它将引发一系列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一变革反映在法哲学领域,则主要是触发了法学方法论的创新和法律生态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以苏联的经验和教训为借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战略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观。追寻和研究毛泽东的发展观,对于我们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脉络,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决定》还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发展观的重心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澄清认识上的几种误区,及实现发展观的几大转向等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真正用科学发展指导实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一、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树立开拓创新意识科学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再一次转移,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是世界经济潮流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解体系。民本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并发展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章主要从两方面论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今后社会发展的主线。第一部分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做了说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要把握和对待的几个问题,要正确看待发展与增长的关系,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发展主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贾春旺检察长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要求"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推动检察工作深入发展"。渎职侵权检察作为人民检察院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更好地在国家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是一个值得深思并下大气力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决定》还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发展观的重心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澄清认识上的几种误区,及实现发展观的几大转向等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警的头脑,指导干警的行动,使之转化成推进检察工作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一、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树立开拓创新意识一是必须把开拓创新作为立检之本,治检之道。在新形…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共产党人政绩观的基本内涵包括科学发展、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等方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和核心;坚持执政为民,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途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科学政绩观。全面理解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以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关,全面理解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和核心。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  相似文献   

20.
生趣 《法制与社会》2012,(7):292-293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继承和拓展,是当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符合中国国情;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