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以及中国改革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以文化人研究呈现新特点。学界聚焦于思想谱系、理论蕴涵、时代价值等基础理论问题,创新于学校以文化人系统化构建、载体探索等实践问题,交叉学科研究持续丰富,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加强以文化人思想史研究,聚焦大中小学以文化人系统性研究,推进以文化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将会是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以文化人研究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政治学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政治学。在"法治中国"的时代,中国自然应该有以法学为方法论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政治学,可以称之为"政治法学"。在西方,政治与法律历来是一体化的思想体系,因此很多重要的政治思想都可以在法学的思维方式下加以发扬光大。中国政治学的主题无外乎是国家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而从司法主义国家观看国家建设,无疑会有新的发现;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最重要的就是"依宪执政",而比较历史研究发现,政治组织主导下的法治建设经验大量存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国家建设也是历史之必然。交叉学科的建设,不但具有重大的学科意义,更重要的是发现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论和话语。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应以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主参与、程序正当、权力制约等法治理念为指导,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机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4.
论政策创新     
政策创新在目前改革形势下具有决定意义。政策创新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目标的基本条件 ;观念创新和实事求是是政策创新的重要前提 ;政策创新必须体现时代前进步伐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历史发展法律经济学 (LawandEconomics) ,美国著名法经济学家波期纳又称为“法律的经济分析”(EconomicAnalysisofLaw) ,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在西方 (主要是在美国 )日益成型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主要运用现代经济学中的理论与文法 ,尤其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其他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等基本原理和方法考察、研究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1] (P2 5-2 6)亚当·斯密在《论法律》及《国富论》中 ,就阐明了法律和政府形成的过程 ,并对人的权利和法律规则作了全面的分析 ,指出法律规…  相似文献   

6.
刘晗(以下简称刘):近两年来,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法律的交叉学科研究,比如去年出版的《法律与文学》以及用经济学对“海瑞定理”的解读,请问这些研究背后基本的想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理论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交叉学科的视野。这一视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质量的提升、学科建设的推进和研究者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研究者而言,应该确立一种“学科协同”意识,努力达到学科建设自觉;准确把握被教育者思想政治状况之“实然”并科学设定教育之“应然”,为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的确立提供认识论基础;寻找相关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点,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学科提供充分的依据和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研究与创新路径研究有了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视角更有时代色彩,交叉学科视角下的话语研究多样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及其特点研究仍不完善,话语结构功能研究模糊化,实证分析类研究较为欠缺。因此,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创新研究方法,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9,(6)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范畴有着独特的含义,既指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全球发展的前景、趋势和意义,也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形成与将要形成的理论样态、发展进程和世界影响。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是,一方面基于全球资本主义批判和替代性道路规划的高度,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在新世纪新形势下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普遍幸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来解决各国面临的时代课题,特别是基于社会主义中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的事实,凝练中国经验,创新理论形态,凸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基本要义在于,充分而彻底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和21世纪全球的客观社会现实,在解决时代课题中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刘红凛 《探索》2007,(5):43-46
根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来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必须科学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概念内涵与时代挑战,克服片面理解;必须从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按照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来正确认识政党制度与制度功能,克服传统的统战视角的认识局限;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来规范政党制度,实现政党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这是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目标,也是加强政党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要正确认识民主与法治的历史性、具体性,正确认识"政治意义上的法治"与"法律意义上的法治"的不同内涵,避免在政党制度问题上的"法律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