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东欧各国经济普遍走进死胡同。东西方经济现实比较产生的反差,以及东欧各国百姓对仍在运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抵触情绪,使执政者手足无措。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执掌苏联首把金交椅,掀起对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反思运动,为一向瞻苏联人马首的东欧人能够按照本国的国情而独立思考和独立行事,打开了久已封闭的闸门。在此情况下,一直处在非法和地下状态的团结工会在波兰执掌了政权。随之,其他东欧国家也发生了社会制度的根本演变。而且,所有东欧国家都在本国推行了市场经济和私有化政策。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工人运动研究会国际工运学组在今年7月召开了有关苏联、东欧国家工会运动现状的研讨会,着重研讨东欧剧变后苏联东欧各国工人运动所发生的变化和前景。本市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并递交了论文。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张良志、王耀羲、华东师大上海苏联东欧研究所所长姜琦教授等出席会议。本刊在这一期上选载了研讨会的部分论文。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三种看法对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一、从整体来看,东欧各国从苏联和东欧的贸易中得到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苏联。二、与第一种看法正好相反,认为苏联在经济上压迫和剥削东欧各国,苏联通过同东欧各国的贸易,得到了比东欧各国更大的经济利益。三、在苏联和东欧的贸易中,苏联和东欧享受着平等的经济利益。这种看法主要存在于东欧各国的经济学家中间。他们以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国家分工贸易理论为根据。  相似文献   

4.
当前,东欧各国的经济几乎也有同西方世界相同的困难。但最大的经济问题之一是能源短缺。东欧各国能源严重短缺是70年代末逐渐开始的,并严重影响着东欧各国的经济发展。一、东欧各国能源紧张的原因战后,随着东西方势力范围的划分,东欧与苏联在经济贸易结构上形成了一个巩固的体系。因此,在这个经济体系范围内,东欧各国(除了罗马尼亚之外)在能源上都严重地依赖苏  相似文献   

5.
东欧、独联体———韩国企业投资的新热点曹杰东欧国家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进程逐步走上轨道,经济负增长和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现象在绝大多数国家里已基本结束。最近几年来,社会逐步稳定,经济开始恢复并有发展。东欧各国都推行经济改革和开...  相似文献   

6.
页1期l政治一个美国记者的访苏报道 经济经互会国家经济合作方面的三 个趋向经互会东欧国家的能源问题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简介保加利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简 介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关系一九八二年经互会对外贸易综 述经互会国家1986~1990年计划 的协调一九八三年东欧各国的经济形 势安德罗波夫政权和苏联经济展 望安德罗波夫上台以后苏联经济 的·间题和趋势苏联的劳动力资源波兰经济困难中的一些主要因 素变化中的东欧科学技术政策苏联住宅建设的形式和组织管 理经互会欧洲成员国人民福利的 改善情况)新技术革命与苏联的科技政策苏联科技革命的影…  相似文献   

7.
1 98 9年以来 ,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剧烈而巨大的变化 ,它们抛弃了实行 40余年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 ,开始了向西方式多党议会民主制的转轨。在这个巨大的政治变动中 ,多数东欧国家经历了由摆脱苏联控制、获得完整主权到申请加入欧盟、让渡部分主权的过程。苏联对东欧国家主权的伤害以及东欧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 ,连同其他因素一道导致了东欧剧变的发生 ,而提出加入欧盟的要求、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则有助于政治转轨的顺利进行。维护与让渡国家主权都对东欧的政治巨变具有相当的意义 ,这也是东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8.
前言本小册子是一本参考书。它介绍西方国家致力于研究国际问题,尤其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些研究机构的情况。我们希望这本小册子对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有益。国际关系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学科,还是相当新的学科。在西方,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  相似文献   

9.
苏联工会在19次代表大会上将改组为“苏联工会联合会”,苏《劳动报》1990年5月22日发表了联合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工作程序(草案),现将该草案主要内容译介如下: 草案共分五个部分,在总则部分中说: 苏联工会联合会是以协调和加强维护劳动者的权利和共同利益,为达到全苏的共同目标相互支持,巩固全国工会运动方面的行动为目标而联合起来的苏联工会,全苏工会联合会,  相似文献   

10.
亚太经济合作:中国的机遇与选择孙福生世界经济就整体而言,早在70年代初就已进入相当低速增长时期。世界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50年代曾达5.3%,70年代降为3.7%,80年代又进一步降为2.9%。进入90年代后,苏联解体,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急剧恶化,欧美...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除了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之外,苏联和多数东欧国家都已提出了关于自治的思想,在这些国家里,自治已成为一种日益广泛的社会现象。然而,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对自治理论的提法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推行自治的具体做法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很值得我们对此做一些比较研究。一、自治是苏联东欧国家改革进程中的共同发展趋势在苏联东欧国家中,无论是最先提出自治理论和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十年里,兴盛一时的西方同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近年来开始走下坡路。西方同苏联东欧国家之间贸易的扩大,始于六十年代末。当时,西方和苏联东欧双方都认为这种贸易对自己十分有利:西欧和美国的公司正在寻找新的市场;而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之一的匈牙利被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此后至1947年秋,与多数东欧国家相类似,匈牙利经历了对"人民民主"的短暂尝试。把人民民主制度作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国家形态,在当时是符合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东欧各国历史与现实的一种正确选择。然而,随着冷战在欧洲大陆拉开帷幕,匈牙利的"人民民主"道路被迫中断,转而向以苏联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模式全速迈进。伴随着以高度集权、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苏联模式在匈牙利的全面植入,匈牙利原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切为其后匈牙利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埋下了深重的伏笔。  相似文献   

14.
具有70多年历史、拥有14200万工会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之一的苏联工会,面对苏联国内政治向多党制的转变、面对国内经济向市场关系的转换和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工人运动中业已出现并有可能发展的各种非正式工人组织,作出了如下抉择:其一,苏联工会明确宣布,将有条件地“同苏联共产党和其他政治组织合作”;其二,苏联工会明确:“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是工会一切活动的主旨”;其三,反对分裂工人运动,同时以“联盟原则”重新构筑工会组织。这三大变化突出地表明,苏联工会正力图挣脱其自身传统模式的束缚,赶上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苏联社会生  相似文献   

15.
工会的职能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苏联的工会干部们最近热烈讨论的话题。有人作过一个粗略的统计,目前工会经管的工作大大小小不下一百多项,从生产到生活、到发放休养证、解决孩子入托等等,几乎无所不管。为了贯彻自治原则,苏联又在企业和其他生产单位建立了劳动集体委员会,工会与劳动集体委员会的职责也常常分不清楚。在纷繁的工作中,工会究竟应该主要抓什么呢?大多数工会干部的意见认为,工会职能主要应该是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改善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从这一点出发,国家在作出关系到广大人民利益的决策时,工会应该参予。例如制  相似文献   

16.
去年是欧洲“导弹年”,在苏美争夺欧洲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今年2月,安德罗波夫突然去世,苏联领导集团再次发生更替。这些都对处于导弹争斗中的东欧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个时期以来,苏联和东欧及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东欧努力改善和加强同西方的关系,一方面体现了东欧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另一方面体现了东欧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愿望。这不仅有利于东欧各国国内经济改革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有利于欧洲局势的缓和,有利于世界局势的安定,是和平问题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虽然80年代以来东欧发展同西方的关系受国际上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随着当前东欧国家自主倾向的增强,东欧发展同西方的关系不仅相对独立于美苏关系,而且对东西方关系的影响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了。  相似文献   

18.
波、匈、德、罗和捷等东欧国家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以总体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东欧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很大差距。进入80年代以来,以高知识、高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太空工业化构想”的“高边疆”战略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的“欧洲技术共同体的战略设想”,日本“技术王国”的“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等相续问世。面对这种严重挑战局面,东欧各国普遍存在着紧迫感与危机感,认识到若现在不采取措施急起直追,势必对这些国家的国际地位带来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9.
苏联和东欧国家经历了一个颠倒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历史关系的过程。历史上,大多数西方国家是在形成自由市场体制之后,如确认某些基本的财产权、强化契约关系、形成自由市场价格体制等,开始民主化进程。而苏联和东欧国家则是在导入民主制度后再向自由市场过渡。因此,在先导入民主制度的苏联,在向自由市场过渡中,公民是否能忍受自由市场改  相似文献   

20.
一、各国汇率制度演变沿革和特征 1.早期的垄断外贸体制和人为固定汇率苏联和东欧各国在50年代,实行的都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对外贸易由政府所垄断。有关的主管部门直接决定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及贸易对象,所有的对外贸易都必须通过专门的外贸机构进行,企业和私人不得直接与外商进行贸易往来。企业在外贸中所获的外汇,一律上交有关部门,禁止企业和私人持有外汇。在这种外贸体制下,国内外市场之间似乎存在一堵墙,国内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