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台湾军队历来比较重视轮式装甲车的发展。80年代初,台军曾从美国购进约300辆V-150突击队员装甲车,成为该型装甲车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第二个大买主。不过,V-150是4×4轮式装甲车,战斗全重不到10吨,到了90年代,其性能已明显落后,且4×4的车体结构也不足以运载整个步兵班执行作战任务,台军需要运载量比较大的6×6的轮式装甲车。为此,台湾军方的“陆军战甲发展中心”(简称“战发中心”)于1988年开始了新型装甲车的招标工作。这个  相似文献   

2.
台军自研的CM32“云豹“装甲车的出现,使其陆军机械化步兵的作战能力有了较大提升,然而该车系发展初期最主要的计划——步兵战车(IFV),由于仍未定型,其最终产品能否顺利量产并装备部队?目前还在讨论之中,本文即以较高的标准对CM32 IFV的装备配置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郭艳 《台湾研究》2011,(3):29-33
受两岸关系历史和台湾现实政治的影响,国家认同逐渐演变为台湾社会分歧最为严重的问题。随着时间与形势的发展,在这一问题上,相较之前同一世代内部分歧显著而言,当前台湾“年轻世代”的国家认同对象渐趋一致,逐渐从“中国认同”转为“台湾认同”。  相似文献   

4.
中新社消息,近期以来,关于台湾是否发展核武器,引发国际媒体高度瞩目。台湾最近笼罩在发展核武器的迷雾中,先是“行政院长”发表“恐怖平衡论”,叫嚣“大陆打台北、高雄,台湾就打上海、香港”,接下来岛内某媒体发表社论公开呼吁台湾建立核反制力量,引发国际媒体重视,美国《纽约时报》10月14日的报道就标注这篇社论因刊载在“有政府资金资助之台湾媒体而受重视”,八家国际通讯社也在14日致函台湾原子能委  相似文献   

5.
如果以大规模地面战为指导,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武装直升机占据主导地位的半个世纪冷战可以比做现代陆军的“重骑兵”时代,那么冷战后这15年就是世界陆军向“轻重并举”转型的时代。尽管各国的出发点和背景各有不同,但轻型轮式装甲车大行其道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作者从技术角度详尽分析了冷战后轻型轮式装甲车的发展, 理清了其变化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代论”,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前言 当所有人正在关注台湾轮式装甲车的未来发展之际,台军的M—35系列载重车也由于零附件中止采购,改由台联勤司令部以拼修方式维持运转(即将一部分车辆作为零部件供应平台,拆下其部件维持其他车辆的正常行动),装备完好数量由10707辆迅速以打对折的速度锐减!因此,台军急需补充新的中型战术运输车,台军为此新拟定了“中型战术运输车”替换方案。到底台军将会引进哪一种车系现在还没有定论。但现代战术运输概念中,军用运输车除了本身性能外,其体积还要能配合海空各式运输平台的空间和尺寸,既然台湾海空军的运输平台现在全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台湾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并呈现“闷经济”特征:低增长、出口疲弱、消费投资低迷、民生困顿,台湾当局虽采取多项经济举措,但缺乏方向感无力摆脱困境。造成这种“闷经济”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岛内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受外部环境、政党斗争、制度建设等因素制约,台湾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但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是有助于台湾“脱闷”的重要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欲速不达     
做生意谁不想赚钱?但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味大干快上,没有不栽跟头的。台湾有个企业家,人称“黑面蔡”。他成名之前,在台湾三重市摆摊卖杨桃汁。得益于福州一老翁赠予的秘方,“黑面蔡”制出的杨桃汁别有风味。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不少顾客慕“黑”名而来。受此启发,此君干脆以“黑面蔡”为牌子,于1979年在台湾申请了商标专利,并办起了连锁店。1985年“黑面蔡”的塑料瓶装杨桃汁上市,以后又陆续推出易拉罐和软包装的杨桃汁,生意红红火火。然而,就在事业顺利之时,“黑面蔡”犯了一个许多企业家都容易犯的错误。1990年,“黑面蔡”为  相似文献   

9.
林耀德与台湾“都市文学”高剑进入80年代,台湾社会开始发生深刻变革,作为反映这场变革的意识形态领域也异常活跃,而在文学领域尤为突出。一批60年代出生、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的“新人类作家”脱颖而出。他们以社会大变革为背景,用新的知性和感性、新的语言和...  相似文献   

10.
“台湾主体意识”与“台湾意识”有所不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人为建构的一种更强调台湾主体性、台湾价值、台湾利益、台湾优先的一种社会政治意识,也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台湾国家化意识”。其对当今台湾社会的主流价值的深刻影响所及,直接牵动着台湾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3日,台湾“三合一”选举落下帷幕。除了选举结果广受关注以外,这次选举的过程也被舆论形容为“手段最卑劣、选风最恶质的一次,选战烽火已经逼近道德的临界点”。实际上,台湾选举的恶质化、低俗化是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所出现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将运用政治文化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台湾恶质选举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对民众投票参与、投票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闻眼     
《南风窗》2006,(24)
北高选举难改台湾政治生态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之所以广受关注,除了两地是“直辖市”的地缘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是过去半年反贪腐强风持续吹袭下的第一次民意检验。由于“总统”陈水扁与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分别受到国务机要费案和首长特支费案的严重冲击,这场选举已普遍被外界视为是台湾选民对扁马二人的信任投票。  相似文献   

13.
受多重因素影响,2013年台湾经济一波三折,远不如预期。年初多家机构预测都超过3%,最高3.8%。然而,台湾第一季GDP成长率仅增长1.5%。“三驾马车”总体上腿软乏力:其中,第一驾“马车”——出口贸易,第一季度仅增长2.8%,比预估的6.2%低3.4个百分点,在几大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增幅都明显下滑。第二驾“马车”——消费,第一季台湾民间消费微增0.35%。第三驾“马车”——投资,首季增7.4%,主要得力于半导体电子产业拉动,其它产业投资则基本没有起色。  相似文献   

14.
民进党执政后的台湾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及前景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就台湾经济发展方向与政策进行研究探索,确定以“绿色矽岛”作为台湾总体发展远景目标,以“深耕台湾,布局全球”作为21世纪台湾经济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与战略,台湾当局积极推动将台湾建成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营运总部与“全球运筹中心”;以知识经济为主发展“高附加价值制造中心”,发展以“两兆双星”为标志的核心产业,建设以信息化社会为标志的“数字台湾”。  相似文献   

15.
论析日本的“台湾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台湾帮”正式形成是1973年3月,当时它出现两个组织形式,一个是“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它是“台湾帮”的“老巢”和“据点”,堪称集“台湾帮”之大成;另一个是“青岚会”,它是一批年轻的自民党右翼议员组成的。这两个组织幕后策划者均是岸信介。有人认为,“台湾帮”的形成可提前至1957年。“1957年2月,岸信介政府成立后,自民党内形成了台湾帮”。①还有人认为,可追溯到1949年的“白团”。②所谓“台湾帮”是战后日本自民党内的历史上参加  相似文献   

16.
台湾3月份爆发的“太阳花学运”首度攻占“立法院”、“行政院”,创造了台湾“学运”新的“历史”。数十年间,台湾“学运”几经迭兴,深刻影响台湾社会的演进。从“学运”发生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学运”的组织形式、动员与传播媒介、参与者的成分、“学运”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学运”规模和产生的影响等7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台湾“学运”从缺乏主体性到获得自觉,力量在不断壮大,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而其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研究台湾“学运”有助于我们了解台湾社情民意及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更好她推动两崖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民健康保险”是台湾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2011年新年伊始台湾“立法院”通过了讨论多年、争论激烈的台湾“全民健保”改革方案——“二代健保”。值此从“一代健保”向“二代健保”的制度转换期,本文拟对台湾健保制度作一深入研究,并剖析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赖和素有“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之称。战后台湾,赖和难脱文化政治思潮的羁绊。50至80年代赖和“入祀”忠烈祠、“被驱逐”与“重新入祀”忠烈祠的荣辱兴衰,解严后赖和作为象征符号被卷入国族建构的历史际遇,都源自赖和文学与思想的左翼、民族意识与台湾乡土情怀的各自解读。本论文拟从赖和接受史论述战后台湾政治文化思潮对知识者“形象建构”之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我军举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装甲师实兵对抗演习新华网9月27日消息,当天在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举行的“北剑-2005”军事演习,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装甲师实兵对抗演习,充分展现了中国军队装甲兵在现代战争中的整体突击能力。记者在演习现场看到,经过长途机动的坦克、装甲车、步兵战车、自行火炮、加榴炮、榴弹炮和高射炮,整齐地排列在演习地域。据了解,参加对抗演习的总兵力达上万人,参演坦克、履带式装甲车数百辆、各种火炮教百门,轮式车辆上千辆。演习的课题为:“蓝军”加强装甲师和空降兵机动  相似文献   

20.
《国际展望》2007,567(13)
沙尘与硝烟紧裹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纵深破袭战斗打响了。一辆辆国产最新型号的轮式装甲车如蛟龙出水,风驰电掣;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官兵似猛虎下山,冲向“战场”。步兵与轮式步兵战车分队多路并举、越点攻击,直插“敌”要害目标。随着车载电台中发出指挥员铿锵有力的“射击”命令,炮手们手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